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包括秸秆切碎、撒施基肥、大田耕整、还田作业、氮肥前移、科学水浆运筹等内容,以期促进该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 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0-01

近年来,江苏省洪泽县岔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麦秸秆全量还田轻型稻作技术进行了试验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3],水稻增产600~750 kg/hm2,增加纯效益1 200~1 500 元/hm2,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好评。

1 技术概况

在机械收获小麦时,将秸秆全量机械切碎分散于田面,通过机械旋耕与泥土混合还田后,实施水稻机插、抛秧、摆秧等栽培,实现麦秸秆全量还田与水稻种植轻型化相结合的稻作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4-8],能够达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该技术2011年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可增产稻谷600~750 kg/hm2,增加纯效益1 200~1 500 元/hm2。

2 麦秸全量还田技术要点

2.1 秸秆切碎

小麦收获时,用半喂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高10~15 cm,同时启动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切成5~10 cm长度,并自动分散于田面。用全喂合收割机收获时,留高茬30 cm左右,将脱粒后的麦秸秆人工均匀撒于田面。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30 cm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2 撒施基肥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补充氮量为还田秸秆量×(0.54%-秸秆含氮量)。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甚至一致的基础上,以每100 kg秸秆增施纯氮1 kg为宜,并根据基肥∶蘖肥∶穗肥为4∶2∶4的比例施用基肥。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

2.3 大田耕整

2.3.1 旱耕水整。选用旋耕灭茬机耕翻土壤,灭茬深度为15~18 cm。灭茬后进行平整拉平,对灭茬漏耕地段应人工补翻。上浅水耙地,灌水量根据土壤墒情;耙地时间掌握在灌水后田中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一般第1天灌水,第2天耙地,以确保泥糊无核;耙地力争田平如境,面无杂草,达到秧苗插后寸水棵棵到,高低误差不超过3 cm。

2.3.2 带水耕整。一是上水泡田。目的是泡松土壤,软化秸秆,提高机械旋耕埋草作业的效率。据试验观察结果,泡田3 d用手扶拖拉机配套“扦压轮”,每台每天作业2 hm2左右,一次性耕整埋草率达85%以上;而泡田1~2 d,由于土硬板结,每台每天作业仅5 333.33~6 666.67 m2,一次性耕整埋草率60%左右。提前灌水泡软土层,并以泡田3 d左右为宜,是提高耕整效率的关键。二是埋草时灌好薄水层。一般以田面水层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为准。水层过深,表层泥土不易起浆,影响泥草均匀混合;水层过浅,加大机械作业负荷,且不利于田面平整。三是旋耕埋草。使用中型拖拉机配套IZSD型水田埋茬耕整机旋耕埋草,旋耕深度15 cm左右。据观察,随着旋耕深度的增加,泥土和麦草的混合效果提高,旋耕深度由10 cm增加到15 cm,其埋草率由68%提高到88%。手扶拖拉机旋耕埋草需将水田行走“防滑轮”改装为宽45 cm的“压草轮”,旋耕2遍,以提高埋草耕整平整度。

3 麦秸全量还田与轻简稻作优化配套技术

3.1 麦秸全量还田土壤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土壤表面残留部分碎草,因此在不影响稻作的前提下,需确定合理的残留碎草量。一般田面允许露草量以竖立的碎草在90.9根/hm2之内为宜。表土层麦草量增加,土体疏松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提高,沉实度降低,易导致根部倒伏。在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麦草腐烂向土壤排放有机酸和有害物质,前期水浆管理不当,生长容易受抑制,发苗慢。麦草腐烂过程中,前期吸氮,后期增氮。

3.2 麦秸全量还田与轻简稻作优化配套技术

大面积试验示范表明,麦草旋耕还田技术可以和机插、抛秧或机直播等轻简播栽方式优化配套,其配套农艺日臻成熟与完善。鉴于麦草还田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加快,后期生长活力增强”的特点,促进水稻前期早发是麦草还田关键所在。化解这一难题需掌握好以下4个技术环节:一是提早上水泡田,加速麦草叶片(鞘)腐烂速度,减轻埋草后腐烂释放毒素压力。二是人工平整田面并沉实。麦草旋耕还田稻作田块,需辅助人工平整,田面高低差不过寸。旋耕平整后落干沉实1~2 d后播栽水稻,播栽后隔4~5 m开1条竖沟,并做到沟渠相通,确保灌排畅通。三是氮肥前移。鉴于还草稻田前期耗氮、后期释氮的特点,要根据还草量,实行氮肥适当前移,增加前期肥料施用量。在精确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增施基蘖肥尿素75~120 kg/hm2或碳铵180~225 kg/hm2,以科学调节碳氮比。四是科学水浆运筹。针对麦秸还田土体松软的特点,前期及时露田增氧、排毒,有效分蘖期坚持浅水勤灌,在板面开始出现青苔或田间脚踏处大量气泡产生时要立即排水露田1~2 d。中期及早分次搁田使土壤沉实。后期实施硬板灌溉,防止根倒发生。

4 参考文献

[1] 杨伏高.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J]. 湖南农机,2006(10):78-80.

[2] 李春霞,陈阜,王俊忠,等,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8-70.

[3] 刘义平.福安市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改良途径[J].江西农业学报,2009(8):61-63,67.

[4] 刘宗仁,查养社.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农机科技推广,2010(5):38-39.

[5] 郭香平.关于高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农机,2010(5):78-79.

[6] 杨艳,张蕾.淄博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98-99.

[7] 杨德智,惠文.庆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J].甘肃科技,2010,(7):158-159,80.

[8] 杨春耀.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197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