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矮夫妻的“牛”生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矮夫妻的“牛”生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搞个养牛场,就像搞个豆腐房,谁都可以搞。不过,搞养牛场的人身高只有1.1米,一搞养牛场就要搞到300头规模的,全国只有马兹义。这个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农民,他身残志坚、敢于“吃螃蟹”而致富的故事正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马兹义和他的妻子(身高1.2米)被网友称为“史上最感人的创业夫妻”。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人们都在为裁员减薪这样的字眼忧虑的时候,这对残疾夫妻却干劲十足,为把自己的养牛场搞到规模最大化而变危为机;在正常人都在想着如何保住饭碗的时候,这两个残疾人却选择了在深山创业的艰苦之路;在人们都想不出办法如何创业的时候,他们却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取政府的支持快速成长。

“史上最感人的创业夫妻”的背后隐藏着怎样创业故事,他们创业故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智慧,这些智慧背后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力量。

自强不息:

“万元户”是摔出来的

“咚!”背篓丝毫没有停止的意图,连人直接从山坡上滚到了小河边。血从腿上涌了出来,他撕下衣服上一块布把伤口缠住,又去拖那比他高出半个头的背篓,然后继续上路。

这个倒霉的人正是马兹义,从他所住的高坪村到下路镇这条10公里长的山路上,他已经忘记摔了多少次。他唯一能记住的是某年某月,摔了一次,把背篓里的面条散落一地,换算成钱是多少。

早上5点,天还没亮,马兹义就开始从沿这条山路往外爬。从马兹义家通向山顶的路上,只有他一个人。马兹义每个赶场天要克服怕鬼的恐惧心理,起早从栽满石榴树的一片坟地穿过,为的是,黎明时分赶到镇上,占据一个好的位置,好把自己的蚕蛹、兔毛以及面条卖出去。

从1980年(16岁)开始,马兹义就日复一日往返于家与镇上之间。直到10年前,他在镇上修了一幢房子。

不过现在,为了搞养殖场,他又离开镇上的砖瓦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高坪村。1962年,马兹义出生在这里。他家4兄妹,他是幺儿。不幸是8岁那年发生的。

“当时和几个小孩在一起玩耍,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沟里了。”马兹义说,当时也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后发现非常痛的时候,他的背部脊梁已经严重扭曲变形。从此以后,马兹义的身高就一直停留在1.1米。

因为残疾,经常被人耻笑,初中毕业后,马兹义就留在了家里务农。他的第一次创业是在家养蚕。那时候政府在推动农村养蚕,但是村子里没有几个人为之所动。“我想,我残疾了,务农也做不了重活,于是第一个报名去镇上学习养蚕”。养蚕三年,马兹义赚了500多元钱。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啊!

当养蚕不再赚钱的时候,马兹义又抓住了政府补贴养长毛兔的机会。“一个兔子一年能给赚上200元。”马兹义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马兹义就成了下路镇赫赫有名的“万元户”了。后来,他还在家里搞了个面粉加工厂。“农民用1斤麦子兑换我7两面条,还要给我1角钱的加工费。”

说到挣钱,马兹义仿佛回到了过去,他叹了口气说:“你想啊,这山高路不平的。全靠我肩挑背扛。正常人一次可以背150斤,但是我最多只能背50斤。”

马兹义身材太矮,背篼都比他高,所以,他得把系带搞得很高。在高坪村到下路镇的几十路山路上,马兹义摔倒自然是家常便饭的事。

和马兹义聊天,心中总想起《太阳出来喜洋洋》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而这首歌曲最先正是流传在马兹义生活的这一带地区。

马兹义说:“我这万元户是摔出来的。”他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小时候不摔倒,不残疾,就不会想方设法去致富,去跟着政策走,政府推动什么项目,就率先响应。不经历那么多的摔倒,经历那么多的困难,就不可能干出一点事情。

冲动是魔鬼:

小心被牛养了

到了2005年,“万元户”马兹义用无数次的摔倒和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他在小镇上修了自己的小洋楼,楼下是他妻子开的面馆和他的面粉加工厂。

但是,他并不满足。“鸟往高处飞,水往低处流。”马兹义家几年没有买家电,却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因为在那上面看信息方便,比看杂志好多了。其实,致富类的杂志他家里也是一堆一堆的。

2007年的一天,几个食客在马兹义的面馆里吃饭喝酒,马兹义和妻子在面馆里忙前忙后。马兹义的妻子周敬芳比他小11岁,因为小时候被烧伤了脚筋,落下了终生残疾,身高仅比马兹义高0.1米。

“现在养牛是个好生意!”有人说,还有人说某屠宰场现在非常缺牛,农村很多劳动力都到广东上海打工去了,老人又没有办法养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马兹义一个人赶回了高坪村的老家,开始养牛。“我最多的时候养了20多头牛,就在老家的院子里。”他的想法很简单,花钱把周围邻居的牛买了自己圈养。但是,当第一批牛出栏的时候,马兹义傻了,一头牛买来时花了4000元,养了三个月,卖出去只有4500元。这500元的差价,还不够他的人工和饲料。

不仅如此,坚持了几个月,问题越来越多:一个人干有些吃不消(交通不方便,食物都得肩挑背杠),需要雇佣人来参与;牛的品种单一,没有市场细分;出栏数量小,市场上没有议价能力……

看来,凭想象养牛只会让牛养自己。

那些天,马兹义一个人闷在老家的院子里,任凭牛屎臭味逼人、苍蝇满天飞。

痛定思痛。马兹义关了镇上的面馆,把妻子留在了老家养牛,自己揣上几百块钱,就出门了。

他跑到县畜牧局,知道了现在牛的品种早就“升级”了,把耕牛用来当肉牛养,他不亏本才怪呢?他跑到农贸市场,知道了牛肉的价钱其实比他卖出的价钱高多了,不了解市场,由买家随意出价,他肯定要亏。他跑到饲料市场,一打听,原来给他专供饲料的厂家可真黑,比市场上的价格高了好几成。

回到老家,马兹义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随时挂着笑容。这养牛不赚钱,还一天都在笑,是不是出去了一趟,脑子出了毛病。面对妻子的疑惑,马兹义只说了一句,冲动是魔鬼。

玩转政策:

小养牛场牛气冲天

所有的问题,马兹义最终总结为:规模太小。要做好牛生意,必须扩大规模。

只有扩大了规模你才可能在升级品种上降低成本,只有扩大了规模你才在进货(包括引进种牛、购买饲料等)方面有议价能力,只有扩大了规模你才在销售上有话语权。

但是,对于这对拖着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的残疾夫妻来说,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钱。当扩大规模这个想法出现在马兹义脑海中的时候,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腰包――那里只有不足4万元。

一年前自己回老家养牛也缺钱,都是乡亲们借的,他们相信马兹义能做成事情。这种淳朴的信任让马兹义倍感幸福的同时,也给他无形的压力――他不能失败。

但是现在,面对钱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马兹义想到了政府。《新闻联播》天天都在说,政府在扶持农村发展,但就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扶持。马兹义决定到各部门去跑跑。

马兹义试着查114,给县残联打了电话。对方对于马兹义这样的身残志坚的农民的创业胆识颇为赞赏。马兹义又给县畜牧局打电话,对方也正在专门推进农村的畜牧养殖事业。

几个月部门一合计,相关部门给马兹义借了10多万元。在政府的协调下,2008年年初,马兹义的养牛场在他老家的对面挂牌。这个养牛场占地接近2000平方米。因为不通公路,很多材料都得从很远的地方背过来,所以仅仅修这个牛场就花掉了差不多20万。

不仅如此,马兹义的故事还引来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赵文明的关注。他被马兹义讲述的创业故事以及宏图大志所感动。

“赵文明感动异常。从此以后我有什么事情就直接给县长打电话!”马兹义说这话的时候,他内心充满骄傲。

抓住政府这棵大树不放,随后成了马兹义的看家本领,他三天两头给县长也给各部门的领导打电话,当然找他们不仅仅是办事,更多的是拉拉家常。“我从不送礼,我把养殖场搞好了,我致富了,他们有政绩,这才是最大的礼。”

2009年的春节,赵文明带领县残联、妇联、畜牧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前去马兹义的养牛场。“老马,受市农委夏主任的委托来给你拜年,钱给你带来了,上一次你给我提到的问题呀,我一直想着呢!虽然这点钱解决不了你生产的问题,但说实话,一是表示对你春节的慰问,二是对你的一种鼓励……”。

后来,对于马兹义提出了修公路缺钱的问题,赵文明甚至公开表示要拿自家房产做抵押为其贷款。赵文明说:“老马是一个标杆,我们也要这样的标杆。”

有了政府的大树,马兹义游刃有余。

去年8月,马兹义从山东购买的30多头优质肉牛种拉回来后,仅仅两天,就死掉了两头。“4000多块钱一头啊!”马兹义看着死牛,泪水不住往心里流。

不过,畜牧局很快给了他答案,那是气候不适应给造成的。还给了他一大堆关于养牛的相关技术资料。

马兹义的养牛场的全称是“石柱下路镇飞雄横龙养牛场”。规模很快就要到300头了,一年下来产值就会超过50万元。

马兹义知道,如果不学会和政府打交道,他的养牛场既“飞雄”不起来,也“横龙”不起来。而事实上,和政府打交道,他作为一个农民也没有什么技巧,靠的就是梦想、踏实和给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