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为有“礼”,优雅一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为有“礼”,优雅一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曾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更多的中国父母孜孜以求的是孩子智力的开发、各种才艺的培养,“礼仪”、“礼貌”这样的字眼在不少家庭的教育词典里消失了。

事实上,良好的举止令一个人自信自律、处事泰然,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的谦谦君子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受欢迎的,也因而比他人具备了更多的成功机会。

有教育专家说,“教孩子礼仪,就等于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你平时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吗?为什么?”“你觉得孩子应该掌握哪些礼仪规范呢?”“你有哪些好方法让孩子变得彬彬有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家长。

观念篇

妈妈李静

传统与现代的困惑

这个话题正好是我教育孩子的难题之一。我女儿5岁,除了遇到别人时能自然地打招呼以外,其他方面的礼仪几乎都不好。在饭店吃饭时,她到处乱跑乱叫;妈妈打电话时,她迫不及待地抢话;别人叫她时,她经常不予理睬……

说实话,原来我并没把这些当回事。据我观察,像我一样抛弃传统、抱着新式育儿观的家长应该不在少数,觉得小孩子就应该顽皮点,甚至觉得这样的孩子才聪明。我们崇尚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给他太多的规矩和束缚。

但报纸上的一个报道触动了我:在餐馆里无秩序大喊大叫的孩子,一定是东南亚国家的孩子,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欧洲的孩子都会有礼貌有秩序地就餐。

真是矛盾啊!我们原来是“礼仪之邦”,但其中有些东西是不是太虚伪了?特别是对孩子。如果我们大人自己也做不到,怎么去教育孩子?前一阶段幼儿园搞礼仪教育,要求孩子到园时必须对老师鞠躬问好,女儿反问我:“那大人为什么不鞠躬问好呢?”我老实向她承认大人做得也不好。所以贵刊做这个调查很及时,我也很想看看其他家长是怎么做的。

妈妈王丽春

礼貌让天真走开?

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不少困惑的。我家晨书虽然平时比较腼腆,但见人打招呼问好已成习惯。可是,那次带他去西餐厅吃饭,他说话嗓门很大,拿餐具时也不会轻拿轻放,令我们很尴尬。带他去公园的时候,他明明知道那小草不能踩,有时候却偏要踩上一脚,然后再问人家疼不疼……

我也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礼仪讲礼貌的人,不过,我觉得家长不能为了让孩子懂得这些规则规范,而使孩子失去本来天真无邪的面貌。

妈妈徐奕

良好的礼仪是成功的基石

我看过一本名为《孩子应该明白的50条行为规范》的书,作者是2000年被评为美国最优秀教师的RonClark先生。他在生活细节、日常小事上,给了孩子们许多有关礼仪的忠告。比如,有礼貌地回答大人的提问;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对收到的礼物说不喜欢之类的话;为后边进门的人撑住大门;乘坐自动扶梯时应该靠左(右)等等。

这本书引发了我的深思:无论是谁,如果能从小养成这些良好的礼仪习惯,都会成为他将来成功的基石。

点评:

正如同各位妈妈的思考一样,我们既想要孩子天真、活泼、可爱,又想要孩子懂规矩讲礼貌,仿佛在这两者上存在矛盾,实则不然。传统和现代的观点中都有值得吸取和学习的部分。

这里面关键是“环境”的问题。在一些需要安静为主的公共环境,如西餐厅、图书馆、书店、教室、家里会客厅等,在进入这样的环境前,就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表现,怎样的表现是得体的,而且越具体越好,这样孩子的心里就有了一个模式;甚至在没有去之前,可以先在家里表演一番,父母以指导和鼓励为主。而在一些以喧闹嬉戏游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如公园、游乐场、操场等,可以让孩子放心大胆地淘气调皮(当然要保证安全),释放他们最可爱的一面。另外,在一些特殊场所,如父母的卧室、亲戚朋友家等地方,父母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示范,不随便进入孩子的卧室,不随便翻弄孩子的东西,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自身的“边界意识”。

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教给孩子,也是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应该学习到的知识。孩子懂礼貌就更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更不会因此失去天真无邪的一面。

内容篇

妈妈保蕾蕾

我有两个女儿,大的6岁,小的4岁半。平时我对她们的礼貌教育是比较重视的。

“笑口常开”很重要

一个表情总是阴郁的人是很令人不快的,谁不喜欢见到一个心情愉快、笑容满面的人呢。每天早晨,我一定会高高兴兴地向刚醒来的孩子们打招呼,也要她们同样回应我。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如果睡不够,刚醒来时往往情绪不佳,但我一直坚持鼓励她。我还为孩子们制定了一张行为表,每当她们表现好的时候,就在上面打个勾。慢慢地,孩子们成了笑口常开的孩子,在小区里很受欢迎。爸爸下班回来,她们也会欢快地迎上去,送上热情的问候。

常常说“谢谢”

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是懂得感谢的人,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领受别人的好意时一定要说“谢谢”。比如带孩子们到外面去学习,我会提醒她们下课后去向老师道谢;家里请来的阿姨打扫完卫生要走时,我也会提醒孩子们去说声“谢谢”。当然,平时我们大人请求孩子做事时也不会忘了向她们道谢。

尊重别人的隐私

在我家里孩子知道,不能随便进父母的卧室,进去之前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另外,父母的抽屉也是孩子们的“”,是绝对不允许随便乱翻的。

前面的这几项孩子们都做得不错了。目前我正在训练她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当大人在说话时,如果她有事要说,须先在一旁静静地等候,待大人注意到她,将谈话告一段落、转而询问她的时候,她应该先说“对不起”,然后再说出她的事情。

妈妈周鸿羽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礼貌”的最高境界

平时,提到“礼貌”,我们都会联想到谦让的态度、容忍的气度、优雅的语言、端庄的举止等等;提到“礼貌”教育,我们也会联想到要教育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进退应答、如何符合礼仪、如何遵守规范等等。我觉得,这些都是表面的“礼”。对儿童来说,“礼”的实质应该是对他人的(包括对其它生物)生命的珍惜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人只是其中之一。人没有特权,应该和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不能滥用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其他生命。所以,爱护小动物是应该的,对别人彬彬有礼是很自然的,谨慎驾驶是时刻要记住的,宽容与谅解是要学会的。这些,都是有礼貌的表现,都是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做到的。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对不喜欢的人恶语相向、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将不幸落入自己手中的飞蛾随随便便就捏死、毫无原因地去践踏路边的小草……这些,都是不礼貌的做法,而所谓的教养,也就是要学会除掉这些不好的行为吧。

点评:

这两位妈妈都很有见地,对礼貌的理解非常深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有多重需要,如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些需要促使人类不断产生生活的动力。对孩子和父母来讲,懂礼貌讲礼仪就是培养孩子懂得尊重、懂得爱,“爱”和“尊重”能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满足每个人对亲密感觉的需要。孩子礼貌得体的行为举止,在满足了他人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需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具体的礼貌和礼仪给予他尊重和爱,孩子也自然会学会并运用。

方法篇

妈妈何爱晖

给爱模仿的孩子一个榜样

孩子都是喜欢模仿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孩子有礼貌,你不一定要给他讲很多道理,首先自己要做好。如果小家伙常常看到你向别人表达感激,我想他也就自然而然地那么去做了。为了提醒4岁的女儿对别人说“谢谢”,我和孩子一起想出了一个方法。女儿忘了说的时候,我就轻轻拍拍他的肩膀。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需要提醒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耍点花招,让他轻松就范

不过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能要求他一直自觉,所以还是要经常“耍点花招”让他轻松就范。比如,大人为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孩子却并没意识到感激,我不会生硬地要求他说“谢谢”,而是很具体清楚地向孩子列举出,别人到底都为他做了些什么,在语气中自然流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这样孩子也就很自然地领会了。

鼓励法很有效

我以前经常会直接说“不要这样”“这样不好”等等,后来发现用正面说法更好。比如看到孩子说:“奶奶,帮我倒杯水好吗?”我会立刻表扬他“你刚才讲话真有礼貌”;看到别的小朋友很有礼貌,我会马上表扬那个小朋友,鼓励孩子向他学习。

妈妈冯祯艳

“悄悄话”,魅力大

最近我发现女儿特别爱插嘴,每次我和亲友、熟人说话的时候,她总爱在旁边乱搭话。我告诉她: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道理讲了一箩筐,女儿答应得也爽快,可实际行动上却依旧我行我素、屡教屡犯。

前天晚上,同事来和我商量事情,女儿在一旁又忍不住频频插嘴,“别吵,妈妈和阿姨在谈很重要的事情!”我很恼火地警告她。“你们想说话就说话,我想说话就不让说……”女儿觉得很委屈,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她的话确实也有道理。于是,我忍住火气,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妈妈现在要和阿姨说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话必须要对妈妈说,就拉拉妈妈的衣角,然后再悄悄地告诉妈妈好吗?”也许是女儿认识到我们讨论的事情很重要,她点点头回自己的卧室去玩了。

大约10分钟后,女儿跑过来拉拉我的衣角在我耳边轻语:“妈妈,我要喝水!”“真懂事!”对于女儿的改变,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庆幸自己能够用理智来对待她。

从那以后,当我与人交谈时,女儿总能默默配合。没事就自己玩玩,有事就来拉拉我的衣角并在我耳边轻轻低语。当我得知她的需求后,也立即给予回应。在这样的默契中,女儿很快就改掉了爱插嘴的毛病!

想不到大大的道理还不如小小的技巧管用,看来教育孩子还真要多费点心思哦!

妈妈徐奕(旅居日本)

环境熏陶很重要

在女儿的礼仪教育方面,我没刻意教导。在日本这样一个保留着浓厚礼数的国家里成长起来的女儿,不用教,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一大堆礼貌功夫。

有一回,在一家高级的日本料理店,我和老公酒足饭饱后喝茶聊天,女儿已经将桌上的毛巾一条条整整齐齐地折叠起来,放在盛手巾的托盘里。服务员来撤盘时,女儿恭敬地将她折好的小毛巾递给人家。“你折的吗?谢谢你啊。”“是我折的,我是帮你们折东西的人呀。”女儿自豪地刚说完,又加了一句,“谢谢你们的饭菜。”我惊讶于女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能说会道。

第二天,女儿在游泳馆经过一位打扫卫生的清洁工身边时,竟特意回过头,向清洁工鞠了个躬:“阿姨,谢谢你了。”我和清洁工都吃了一惊,那个有些上了年纪的清洁工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一个傍晚,我将饭菜摆在了桌上,正在桌子底下专心搭积木的女儿,抬头望了一眼满桌的饭菜,立即对我说:“妈妈做的饭看上去好好吃啊,你等我一下啊,我收拾好积木就来。”一句话说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女儿在她小小的世界里,留意着身边的一切。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又直白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恩之情,这应该是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累积起来的礼仪行为吧。

点评:

从心理层面来说,孩子的行为举止都是通过父母、老师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语言塑造和自己的行为模仿习得的,上面三位妈妈的做法都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要培养孩子言行得体,关键的就是孩子最常接触的重要亲人本身的言语和行为方式是否够礼貌,另外,我们的语言鼓励有无限大的力量,我们用我们的眼睛看到了孩子多少的闪光点并时常给予语言的鼓励,我们的孩子就会有多少的优点和表现。而且,孩子毕竟年龄小,社会化的经验比较少,有许多地方需要成人耐心细致地告诉指点孩子应该怎么做,并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清楚整个过程的操作。

方法有无限多,只要有上面的基本理念和做法,好办法就会层出不穷,孩子的得体举止和礼貌行为就会陪伴孩子优雅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