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中已无徐霞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中已无徐霞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上午,我坐在讲台下,听一位姓李的同学在台上给大家讲徐霞客

“徐霞客从小就喜欢出去游玩不喜欢考试,他只在15岁那年考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他的父亲真的非常了解这个儿子,并没有勉强他继续去考功名,让他在家博览群书。常言道,‘父母在,不远游。’在徐霞客19岁的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可家中还有母亲在。所以哪怕他很想饱览名山大川,却没有准备马上出游。然而他的母亲是一位十分开明的女性,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外出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增长见识舒展胸怀,不要为了我,活得像匹被套住的小马……”

李同学讲得神采飞扬,台下的同学们静静地听着,眼神中也满是羡慕与渴盼。

秋风渐起,蓝色的窗帘不停地摆动招摇,满室舞动的阳光。

如今的孩子,说他们简单吧,在信息时代中长大,真是天南地北人情世故什么都略懂。可要说他们复杂吧,有时又单纯得可爱。只要是说与考试无关的,哪怕前一秒还昏昏欲睡,下一秒便精神抖擞兴致无限。

考试,曾是多少莘莘学子的头顶的阴云。想起一个台湾著名旅行节目的总监在微博上说,“今天收到一法国女生的简历,在越南做扶贫志愿者,在印度做实习,坐火车横穿俄罗斯,徒步穿越印藏边界,跟着蒙古人走草原,在蒙古包里睡了半个月。这已经是我知道的第6个游历世界的法国人了。她还比我小一岁。感慨为什么人家最好的青春可以拿来做以后自豪地讲给儿孙听的事,而我们,永远在考试。”看到这样的生命历程,不仅是学生这个族群,我相信大多数上班族也一样会相形见绌吧。我们要做的各种试卷,要拿的各种证书,叠加在一起,应该也可算得上是“著作等身”了吧。但那一张张或厚或薄的纸,真可以作为我们生命的资本与明证么?

要求证这一点其实相当容易。请试着设想,如果是一个有新朋友加入的聚会,你更希望他在介绍完自己的姓名之后,聊自己的经历与见闻,还是从包里拿出一摞文凭与奖状呢?显然,我们需要认识的是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而后者根本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到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考试的错吗?当然不是。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必要手段,古今中外都在使用,没有谁说法国人英国人就不需要参加考试了,恰恰相反,他们对于语言、专业、职业技能等各种考试系统的管理相当严格。说到底,还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在作祟。

徐霞客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华夏子民,出身书香门第富庶之家,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可他们重经历而薄功名,治学教子观念之开放,数百年之后的我们都要兴叹。从中世纪开始,德国学者之间就有游学之风。他们相信,旅行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中国,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能够随随便便从北大转到复旦;但在德国,一个学生在求学期间换几所大学很正常,有时候为了追随心仪的导师,有时候仅仅为了换个城市生活。

是我们在乎的东西太多了吗?那些到最后带不走的,却如此真实地捆绑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如今,清晨傍晚在江边或是公园里锻炼的,都是些退休的老人,在大山中呼吸行走的,也多是夕阳红旅行团的游客,甚至在博物馆看展览的人群中,年轻人的面孔都只占少数。他们去哪里了呢?是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虚耗着时间,是争分夺秒地在被窝里补充睡眠,还是萎靡不振地在写字楼里辛苦辗转?

此刻的我,特别怀念四百年前那个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家乡游历四方的年轻背影。他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度出生入死,饱尝了旅途的艰辛,却也收获了旁人无法体会的甘甜。

生活这本大部头的书,从来都不是放在斗室之中阅读的。边行走,边领悟,方知天高地迥,山长水阔。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每一条地平线上都有一群正在跋涉的年轻的身影,他们与山川相接,与大地相连。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