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只在心理上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树立其信心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扶他们一把。比如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后进生给予特别的“帮助”,让他们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后进生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对后进生刮目相看。改善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后进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自卑感;自信心;健康成长

我们有一句常说的话是:“十个手指不是一样齐的。”同样道理,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优秀一些的也有相对落后一些的。同是一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思想品质良莠不齐,成绩也相差不齐。那么如何实现班级的共同进步,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呢?这就涉及一个促进后进生转化的问题了。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一、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首先要了解后进生的特点

1.自卑

后进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比一般人落后,这就造成老师不赏识,同学不喜欢,甚至经常受到某些人的嘲讽讥笑。于是后进生变得越发没有信心,自甘堕落。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性格孤僻,羞于见人。

2.畏惧

后进生一般都很自卑,做事缺乏自信心,对什么都感到畏惧。老师上课提问他们怕回答错了不举手;课外活动他们怕做不好而不参加;遇到困难遭受挫折,他们就气馁退缩……久而久之他们得不到锻炼就更加落后。

3.嫉妒

后进生比别人落后,如果思想上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疏导,就会对别人的成绩产生嫉恨,对比自己强的人怀有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行为上表现为恶语中伤,煽风点火,甚至落井下石……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最终影响班集体工作的正常开展。

后进生的负面表现还有很多,总而言之都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二、后进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1.和后进生成为朋友

后进生的内心世界是独特的,精神生活却和别人一样完整丰富。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而后进生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所谓爱花花满园,爱柳柳成荫。只要我们用爱的“春雨”浇灌孩子弱小的心田,相信他们“弯曲的枝干”上终究会长出“嫩绿的幼芽”。对学生的爱来自于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他们没达到要求没完成任务,我们不要一味地打压惩罚,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们得到老师的关爱,会消除自卑感,消除和别人沟通的藩篱。他会乐于和老师交心和老师成为朋友。这种关系非常重要,这为老师对学生采取进一步教育指导铺平了道路。

2.消除学生的自卑感,鼓舞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消除学生的自卑感,鼓舞其勇气和信心是一件持久和艰巨的工作。老师不要急于一时,而要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多和学生座谈交流思想。例如给他们讲一些身残志坚终有所获的名人,讲一些先天不足靠后天勤奋一样成功的事例。如,爱迪生、牛顿,他们小时候都不怎么聪明,就是靠后天努力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正是以她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

教师要让后进生知道,成功与否,先天条件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后天努力才是最关键的,自己成功不是没有机会。从而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树立信心和勇气。

3.排除厌学情绪,激活乐学意趣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很多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引起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有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离家长老师的愿望总还有一段距离,成绩总是不理想,就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要排除这些心理障碍,首先,老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更多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够得到。”只要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感觉乐在学习中。

4.树立威信、强化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

只在心理上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树立其信心还不够,还要在行动上扶他们一把。比如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对后进生给予特别的“帮助”,让他们做得比别人更好,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后进生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同学对后进生刮目相看。改善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后进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后进生是一个班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教师对后进生要帮助教育,促进他们成长,而不能放弃他们。促进后进生转化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要有耐心、有细心、有决心去做,而且做好。因为这是自己的本职。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何旭明.新行为主义惩罚理论评述.教育科学杂志,2001.

[3]冯忠良.学习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 河北省沧县姚官屯乡孟庄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