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篇中语义衔接性与听力理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讨论中国学生在英语听力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听力语篇中的语义衔接,提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加强用语篇语言学理论指导听力实践。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语义衔接 听力理解
1.中国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
听是日常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技能,是言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还是吸取语言营养不可缺少的渠道。电台节目、演讲报告、课堂讲解、电话交流、日常交谈等无不涉及听力。据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估计,人们的听是说的两倍,是读的四倍,是写的五倍。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课题。中国学生在听力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语言知识不足;(2)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3)在听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干扰;(4)学习者语篇分析意识薄弱;(5)学习者存在焦虑心理。其中,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语篇分析意识薄弱这个问题。在听力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听力材料很简单,语法、单词都没有障碍,但是学生在收听后往往只获得只言片语,无法利用这些支离破碎的语素组合出完整的意义,或者不知如何解读组合所得的信号,完全陷入一种“混沌”状态。这就是由于学习者不善于在收听的过程中捕捉语境信息,不善于将自己的已知信息和录音中的新信息结合起来。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解码过程,受到语境知识、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语言和认知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听者通过听觉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进行加工、理解、储存、综合处理后,连贯地理解所听内容而反馈回来的积极的、交互的活动。听力理解的对象是语篇而不是孤立的句子和单词。如果只注重听力材料的只言片语,那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篇的全局观和整体性则要求学生应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能力,能够融合所听到的部分材料,了解语篇的话题和主旨。
2.语篇与语篇分析
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根据韩礼德(Halliday)的观点,语篇(discourse)是一个语义单位或意义潜势的现实化,任何一个口头或书面语言片段,不论其长短,只要能构成一个语义整体,即表达完整的意思,就可以称之为语篇。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指对比句子更长、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片段所作的语言及交际功能的分析,旨在找出带有相似语境的话语系列,并确定其分布规律。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几个方面分析文本,研究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语句的指向性、信息度、句子之间的语句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等内容,强调文本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使读者科学系统地分析语言材料在文章中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并识别篇章中的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语篇分析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规则。
语篇分析能力指分析、综合、推断等高级智能,即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理解语言形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并结合文章的语言了解与目的语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从而不仅理解构成所读语篇的句子和段落,更重要的是正确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构,提取出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信息。
3.听力语篇中的语义衔接
Ha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关系,是语篇的非结构性特征。他们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所研究的衔接手段是非结构性研究机制的,即把语篇的小句及以上的单位联系起来的形式机制,包括语法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机制)和词汇衔接手段(重复和搭配等),这些衔接机制是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标准。胡壮麟在其理论的基础上,除补充了上述衔接手段外,还把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理论、主位―述位理论、语境理论以及语用学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进来,丰富了语篇衔接手段。英语听力理解中会话的素材多数是建立在这种衔接关系上的,是多数命题的核心和基质,因而衔接关系成为听力理解中语言形式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所在。下面仅结合实例就非结构性衔接手段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作一分析。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指语篇研究中的语言组织方面。语篇由句子构成,句子与使用语言的情景产生联系,把与情景相关的句子连成一篇,需要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纽带关系,这种纽带关系就是语篇的衔接,衔接的结果便是连贯。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若想将一组意义相关的句子或语段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构成文章,必须运用连接手段才能保证整个语篇在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进而达到让读者循着作者的思维脉络完全明了语篇主题的目的。语篇的完成只具有句子之间或语段之间在结构上的黏着性(cohesion)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结构上的黏着性在语篇的构成中只能作为语法手段出现,而若想让读者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就必须十分注意语篇在意义上的连贯性,这样才能使语言的交际作用得以实现。“英语语篇意义上的连贯由语义性衔接来完成”。换言之,语义性衔接保证了语篇中各级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3.1过渡词语作语义性衔接
语篇中过渡词语的运用可完成整个语篇意义上的连贯任务。这种过渡词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段落中句子间的过渡词语可使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平稳地过渡到下一个句子中,使读者随着作者的思维脉络运动;(2)段落间的过渡词语起承前启后作用。使前述段落所表达的思想可平稳向前发展而推进到下一个段落。“如果一组意义相关的句子不通过一定的过渡词语合乎逻辑地连接起来,这组句子就不能构成篇章,就不能具有篇章所必需的黏着性(cohesion)和连贯性(coherence)”。
归纳起来英语听力中常见的过渡词语具有以下几种语义衔接功能:
3.1.1照应
照应是指在句子层面和超句结构中与照应对象之间形成相互参照或解释,从而发挥衔接功能。从类型上可分为人称指称、社会指称、地点指称、时间指称和语篇指称。在听力理解中,不乏有含照应和指称的会话,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所参照或解释的对象对于理解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替代
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替代指英语中的少量语言形式,其功能是替代上文中的某些词语,但两者不存在认同的一致关系,替代进一步分为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而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替代的对象才能完成听力理解。
3.1.3省略
省略指某结构中未出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中的其他小句或句子中找回,因此这里指的是句法上的省略。省略在某些语篇中是常见的,如笔记、广告及小说中的人物角色的内心独白等,提示思想或形象的快速移动(Wales,1989)。同替代一样,省略也可分为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听力理解中会话的材料一般很简短,通常会有省略这种衔接手段。
3.1.4连接
Halliday认为语篇连接共包括“增补”、“转折”、“原因“、“时间”等四种语义联系。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完善,胡壮麟按连接语义区分的范畴把连接分为四大类:添加、转折、因果、时空。
3.1.5词汇衔接
词汇层体现形式为重述和搭配。Halliday和Hasan认为重述可以分为重复、同义与反义、上义与下义、词汇重复等,指的是某个词通常是关键词在同一个语篇中重复出现。胡壮麟(1994)补充了泛指词的重复,而搭配(亦称同现)指不同的词汇在意义上是有所联系的,包括一般意义上句子中同一结构内的词语搭配和跨句词项习惯性共现类型的搭配。
4.结语
要提高学生在听力中的语篇分析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语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使其能够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英语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行为。这样,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以文化背景为依托的语境知识,自觉地把语境知识运用到听力的理解中来,稳步提高听力水平。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在听力理解中重视衔接手段,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听力材料中的语言难点的讲解,而要挖掘语篇因素,多层次地进行语篇分析,加强用语篇语言学理论指导听力教学的实践研究;而学生平时也应多积累,以期达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Arnold,1978.
[3]黄艺平.语境因素与听力教学[J].高教论坛.2006,4.
[4]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1.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
[6]刘国忠.对听力教学模式的思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
[7]刘蔚铭.语篇教学的目的――篇章能力管窥[J].外语教学,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