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差生辅导如何转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差生辅导如何转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后进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有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却很欠缺,屡犯班规班纪甚至校规校纪,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还有的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像这样的学生,给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增添不少麻烦,很是令我们头疼。久而久之,老师们便给这些学生冠以“差生”的名号。有的老师还美其名曰“潜能生”。

纵观这些差生的表现,进行其本质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 “差生” 形成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行为。现阶段,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改变,离婚率越来越高,一些学生的父母因各种原因离婚。这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这种家庭的孩子,有的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以逃学的方式表示对父母的行为的不满。这种学生,极易转变为差生;家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把他(她)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孩子非打即骂,家庭缺乏温暖;有的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自私自利,本身素质不高,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更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师心目中的“差生”。

2教育方法的简单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培养身体健康、思想健全的社会人的重任。遗憾的是,我们的个别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或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不敢严格要求,过分讨好学生,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优生”,而忽视那些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没有尽到他们应有的责任。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因此造成了个别学生不愿学习、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久而久之,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3学生思维的沉睡

在学习过程,有的学生自身没有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更不知道“学习如同泡一杯香茶,味道总是先苦后甜。”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因此,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差生”形成的一个因素。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少数偏爱优等生、歧视的“差生”的陋习。这甚至成为我们教育策略上的一种惯性或惰性。这对于完成“面向全体学生” 的教育战略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差生转化是一项复杂而又必须的教育工程。每个教师都应该把差生转化当做自己的教育内容之一。在实施这项工作时,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转差措施。

第一,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差生”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把“差生”分为思维“沉睡”、天赋呈“隐性”、智力障碍三种类型。从表面上看,他们好像有着共同的特征。如果仔细分析他们的表象,我们就会发现,前两者并不属于“差生”,只是教师暂时没有唤起他们思维的觉醒,没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罢了。后者也并不是不可教育的。进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差生属于极少数,差生是可以教育的。这种理念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们树立了坚定地信心。

第二,我们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作为教师,我们要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被老师重视的学生进步较快,越变越好;被老师轻视的学生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这里的重视与轻视就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否有关。如果教师经常对那些差生亲之近之,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指导。这样久而久之,那颗冰冷的心就会被我们的火热的爱心融化。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进而了解到他们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我们就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一颗孩子般的心去分析考虑问题,心灵上也就产生共鸣,思想上也就达成一致。他们的自尊心也就得到了保护,他们也就有了自信心。(大部分“差生”是缺乏自信心的)这样就有机会或是愿意表现自己了。作为教师用我们的心灵与他们的心灵相碰撞,时常会蹦出一些闪亮的火星。这样,师生的关系渐渐融洽了,师生之间也就“铁”起来了。教师引领“差生”走向正确的方向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教师向差生捧出自己一颗火热的心。这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

第三、我们要要发掘“差生”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闪光点就是我们教师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就要针对各个学生,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哪怕是一丝微弱的光也不要放过,引导学生学会扬长避短。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转变差生中,启发差生回忆自己曾经“辉煌”的时刻,告诫差生要经常向自己输入“成功的意念”,感受“超越自己的乐趣”。他说,“差生”如果都用“这样的心态引导自己,时间长了,快乐地做实事的脑细胞就兴奋起来了,逐渐就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兴奋中心了,那忧虑、烦恼、懒散的脑细胞就逐渐淡化了”。这种意念如果牢固地在大脑中扎根,就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始,也是学习效果提高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每一个细节。如:写字认真,喜欢看书、劳动积极、喜欢唱歌、喜欢绘画、喜欢跳舞、讲文明等。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差生。才不会对他们打击、挖苦、讽刺。因此,发觉差生身上潜在的闪光点,是转化他们的行为基础。

“但愿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忠告。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人。因此,我们要有一颗耐心。在“差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发展甚至反复之中。有可能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一定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放任不管,更不要挖苦讽刺。而要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的对待他们,对他们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只要这样,我相信,被我们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差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也是提高全文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教育内容之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应该把差生放在心上,使他们也能与优等生“比翼齐飞”。让我们以慈母之爱动其心;用严父之爱导其行;拿人师之爱“点石成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