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花变金花 金花变老花 中国女网遭遇断层尴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花变金花 金花变老花 中国女网遭遇断层尴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周,中网刚刚结束,李娜在半决赛中不敌莎拉波娃被淘汰出局。这边上海网球大师赛又拉开战幕,然而除李娜、郑洁和彭帅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中国女选手登场。

曾经,中国女子网坛的几朵金花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女网,然而如今这些金花即将变成老花,却迟迟不见中国女网小花们的出现。

在WTA最新的世界排名上,100位之内的仍旧是这几朵金花,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韩馨蕴和鲁晶晶排在150名开外,其他“小花”只能在200名之外徘徊。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世界排名前100位之内,俄罗斯“红粉军团”占了16席,“90后”丹麦美少女沃兹尼亚奇早早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在国内网球运动渐渐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网球的人才培养却陷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原有的举国体制逐渐被时代抛弃,而民间力量却还不足以支撑起网球人才的迅速成长。

全国掀起网球热潮“李娜”接班人却迟迟未现

2004年的夏天,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双金牌。之后,郑洁/晏紫在2006年获得澳网和温网冠军,李娜在2011年获得法网女单冠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网球事业正在蓬勃地发展。据官方统计,中国网球人口已突破千万大关,球场更是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长。中国网球的巨大金字塔塔基已在形成巩固。在李娜2011年法网夺冠后,WTA官网甚至认为,李娜的这个大满贯冠军,影响深远,将为中国增加众多网球人口。

2001年,网球运动开始在广州热起来,当时广州网球圈内比较活跃的教练仅100人左右。而目前,广州网球教练人数估计在2000人左右。许多网球学校则和世界接轨,像海宁的前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就在中国开办了第六感网球学校,之后又成为了匠心之轮国际网球中心的股东,并安家在北京。据匠心之轮国际网球学校校长丁叮介绍,近一段时间来有不少企业希望跨行业投身网球,其中还有来头不小的房地产商。

“用青黄不接都不足以形容中国网球的现状,”一名长期从事网球推广的业内人士说,“这是完完全全的断档。男子球员一直没有太好的表现,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忽略。但是喊了这么多年‘以女子带男子,以双打带单打’,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能够扛大旗的。”

孙胜男、季春美、张帅、徐一璠、郑赛赛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却没有一个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2011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6朵中国“金花”在家门口出战,结果在女单比赛中只有郑洁取得1场胜利。女单第二轮即全军覆没的尴尬战绩,八年间仅出现过两次,上一回还是2004年中网创办元年。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在李娜和郑洁身后的年轻小将,至今还无人达到参加奥运会的标准。张帅是小花中排名最前的选手,排名144,张帅六次大满贯都是一轮游,而这几名小花至今为止也没能取得过一场大满贯比赛的胜利。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并不讳言中国网球青黄不接的问题比较明显,按她的话来说,“龙头有了,却没有龙尾”。

这就是中国网球的现状,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是如此。当年柏衍和周奕妙在澳网青少年组比赛中发挥出色,可是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年近二十,也没有太好的成绩。人们都想知道下一朵小花在哪里?

后继乏人 因缺少参加高水平比赛

李娜也曾经说过,缺少自信是年轻选手“出不来”的根本原因。

而自信从何而来?就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比赛,特别是高水平的比赛来获得。由于小花们的排名不够,只能参加低级别的区域性比赛,没有资格参加高规格的WTA巡回赛。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队员越是缺少与世界顶尖选手过招的机会,就越无法尽快成长。也越打不出好成绩冲不进顶尖的职业比赛。

当然,状况正在得到好转。每年中网总会发给中国年轻选手不少外卡,而中国选手也可以在澳网拿到一些外卡。这些都给中国年轻选手们带来不少建立起自信的机会,这也将对她们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小花们若想积累像李娜那样强大的气场,只能通过更多高质量的比赛去积累和获取。

前网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曾表示,要想让中国的网球有新的发展,就一定要借鉴李娜这一批队员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要让他们“走出去,真正与国际接轨”,要让“他们的翅膀硬起来”。

体校培养?“李娜”土壤不再

长久以来,我国竞技网球训练体制采取的是以体校为基础的多级训练管理体制:基层体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像李娜从小就在武汉体校进行训练,当时,李娜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百元,当时汉口青少年宫租借网球场地的价格是1小时5元钱,一个月下来,光场地费的支出就是二三十元,占到了整个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当时体校“包办”了李娜的一应开支,才让她一步步走上了网球的高等殿堂。

但是随着世界网球运动职业化发展的现状,专业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也开始显现。传统的体校体制目标具有单一追求全运会目标和单一追求奥运会目标的特点,其激励手段不能实现不同主体对利益目标的诉求。特别是对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和运动员而言。

在这种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出现由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兴网球竞技运动员培养模式,主要有网球学校、俱乐部和家庭培养三种。从小进入体校训练的人数很少。我国专业网球运动员总人数只有900多人。从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看,东部共有13支队伍,人数最多;西部只有5支队伍,人数最少;中部共有7个专业队。拥有运动员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和河南省。

除此之外,在体校中的好苗子很多时候会像成人一样接受训练。这无论是对他们的身体还是未来的发展之路来说,这都是揠苗助长的方法。以纳达尔为例,他在16岁的时候就开始打成人赛事。虽然在17岁时就开始成名,可是他在2009年中网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我过早地进入网坛,当时我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这让我过早地受到伤病的困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或许我可能会更早退役。”事实上,2005年年初,18岁的他就因伤错过了澳网。

民间培养?职业网球还是“奢侈品”

虽然目前中国网球的热潮还在继续,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资金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不接轨。

前国家队教练王越曾给这些学员算过一笔账。“按照球员的培养阶段,不包括吃住:8岁到14岁,每年十几万元;14岁到18岁,主要参加ITF青少年赛事,需要20万元左右;而18岁以后,费用会急剧上升,每年至少50万元,主要用于赴国外参赛和聘请专职的体能师、康复师,这还不包括聘请境外的高水平教练。”这样粗略一算,在中国一名网球选手从8岁成长到20岁,仅训练、参赛费用就需要300万元左右。

这还只是走“私人培养”路线的花费,如果是在匠心之轮这种全方位的网球学校,费用将会更高。据了解,现在这所网球专业组的球员每个月的学费为1.5万美元。一年下来为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万元。不是所有学员都能够付得起这些钱的,所以他们有一些是做几个月的集中培训。当然,也有非常舍得下本钱的家长以及有远见的赞助商。

训练的成果显然要去赛场上验证。球员们需要参加各种比赛,包括国内的耐克杯比赛,以及国际上针对青少年的ITF级别的赛事。12岁的孩子会打大概8站比赛,14岁以上的孩子会打12站比赛。每一站都会有教练跟着,以发现孩子们在实际比赛中的问题。在国内比赛的话,每一站的花费大概在4000—5000元,12岁到14岁的孩子一年的花费在40000元左右,而14岁以上的孩子则在60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