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地理有效课堂的几个“支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地理有效课堂的几个“支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打造地理有效课堂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实选择。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贯穿着这样一个清晰的逻辑: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有关地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活动,正是为了追寻与体现这个逻辑。“地理有效课堂”,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地理有效课堂”意味着传统地理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这是符合当前社会对课程改革的诉求的。其次,地理有效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来思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意味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均能安心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均适于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这必然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促发崭新的课堂教学的创造。再次,地理有效课堂呼吸新型的地理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的转型意味着班级氛围的变革、学习方式的转变。地理教师的能力必须从“传递”能力向“创造”能力转变,地理教师的视野必须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这有助于新型“地理教学文化”的形成。正是因为如此,每位地理教师在打造有效地理课堂方面都责无旁贷!

一、有效的情境模拟

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与活动的开展,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诸如火山爆发、泥石流、地震等极具震撼力的有关视频,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区域典型环境问题的描述……都是地理课堂情境模拟的最佳资料,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这样,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命活力,活起来。“活”,表面上是课堂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没有挑战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开放式教学情境设置不只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更需要教师创造开放、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或活动氛围,摆脱思维束缚,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那么,一个个精彩动态生成就可能由此产生。

二、有效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当下地理课堂中常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依托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为保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能达成目标和有展示的机会,教师应该要求小组长进行调控和督查,使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致的意见,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用该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以讨论形成本组交流展示方案,为下一步探究交流作准备。此阶段内,教师还应该巡视班级全体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要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适时调控各组的进展和发展方向。同时,老师要主动加入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不能放任,不能全说很好,应中肯、恰当,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去求得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针对社会生活、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给予鼓励。例如,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第37页第二节第1行有这样的描述:“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实际上这句话未能全面、准确地叙述辐射定律的相关内容。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探讨,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瑕疵。最后告诉学生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如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提问在检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而进行师生有效互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需要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如提问过多,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缺乏挑战性;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又如,教师总是重复提问和重复学生的回答,误认为学生一次不能听清楚,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等。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特征,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地评价,改变提问的单一性、形式的不合理性。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例如,在讲述工业区位因素时,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相比较而言,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哪些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为什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如果有变化,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些变化?对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学生可以在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而对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事例则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乃至小组合作才能得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设置方法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开发和能力培养的。

另外,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善于倾听,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回答就是学习之窗,教师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大脑,当打开这些学习之窗时,我们便会豁然开朗,就会明白学生知道了什么,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及怎样看待这些想法,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我们就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敏感,在注意倾听时,才能捕捉到学生在多元互动中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否则,这些“资源”只会“昙花一现”,因为它们大部分以隐性的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课堂的对话交流中。

四、有效的拓展与延伸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包容这样的不同,甚至是宽容学生的理解错误,不可以用同一个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也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二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地理课堂会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如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相关内容时,初学地理的同学是会有很多疑问的,老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疑问,作进一步的引导分析,让学生体会地理思想。所以,当诸如“北半球风向为什么右偏,南半球风向为什么左偏”,“当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将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也正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剖析相关问题,并适当拓展包括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在内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一定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但当学生有这样的疑问时,就该抓住机会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思想,目的就是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五、有效的教学媒介

毋庸置疑,无论是流行已久的CAI课件辅助教学,还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化教学,计算机与地理教学的联姻是地理教学史上教学手段的一次空前的飞跃,对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不少教师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对其他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全然不管是否适用,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有时甚至连黑板都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大有非多媒体不上课之势。特别是课例评比,授课比赛等,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技巧的权重往往大于其他项目,许多课例甚至以多媒体及网络来作秀,其结果是课堂上轰轰烈烈,课下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地理教学有她的独到之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板书,要随时写在黑板上,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上下联系产生较深的印象,同时,板书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对小知识点的消化和体会。当课程内容结束后,在黑板上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且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多媒体则难以达到此种效果。另外,地理学科要求学生既要会读图,还要会画图,这部分知识最好由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学生在下面跟进模仿,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像洋流的分布模式和实际分布这部分内容,如果只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学生一起看一起读的效果远不如和学生一起动手画的效果好。与此类似的还有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图、主要铁路干线简图等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能将现代媒体与传统经典手段相结合,则能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切实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而非摒弃一切传统教学模式,过分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六、有效的作业巩固

新课标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地理学科思维与研究性学习、探究能力等受到空前的重视,也就是说,地理作业的布置更为重要了!作业不仅是一些记忆和读图等的练习题目,还可以是结合社会实际,对与学科相关的大事件的了解与探究,或者是某一方面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等等,也可以是借助计算机搜集展示某一研究成果的课件制作等。总之,地理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唯其如此,所谓的高效课堂才会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