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新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论认为:新课程积极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主,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课堂教学僵化,灌输式教学大行其道,所追求的往往是知识的准确无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要求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讨论作为新型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正在积极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正在积极渗入到课堂教学,教师正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做法,对新课程理念出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追求形式没有内容的课堂教学出现在了许多教师的课堂中,特别是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和教学评选中的课堂中,许多课堂更是热闹有余,效率不高。

一、自主学习成了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观的核心。课堂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于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想干啥就干啥,没有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没有了教学的目的,没有了教学实施的手段。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这种理念是完全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是,要知道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更不等于乱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若离开教师的指导,就是一盘散沙,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学习,势必造成学习的无目的性。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对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知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对那些学生力所难及的一些知识,教师应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澄清认识,掌握知识;对那些属于学生力所不及的一些知识,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和讨论,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个全面的认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不背离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拥有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在不脱离教学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学习方法的选择权。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得到保证,自主学习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小组合作成了烘托课堂教学气氛的插花点缀

课堂中若是恰当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高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的,便于小组内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新课改的理念中交四海已逐步接受这一思想,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片面地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过一会用一次(有人听课可能会更甚),目的只为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在学生没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学生还没来得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学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只有人云亦云,不能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有效讨论,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这样的合作只能是为个别学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合作学习是丰富学生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是否采用合作学习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要看教学内容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其一,小组的安排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其二,合作学习要有价值。其三,讨论学习的时间要适度。其四,交流的方式、学习结果要反馈。只有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

三、多媒体的使用成了教师表演作秀的工具

多媒体的引人,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例如,讲授数学中函数图像、性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曲线的定义,立体几何等内容时,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语言表述及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有的教师把课堂上是否使用多媒体作为区分现代教学与常规教学的一个主要标志。在这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有的教师不管所教的内容是否适用于多媒体,也不体会学生的感受,把所教的内容统统打在屏幕上。教师极尽所能把课件制作的花样翻新,用于引人注目,俨然课件制作的花哨就是讲的高效,教师在课堂上成了点鼠标的工具,一堂课下来教师津津有昧,兴趣盎然,学生晕晕乎乎,一个题目也没有看清,一个知识点也没有学好,没有一点时间去思考问题,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评选中,多媒体的运用比比皆是,本来一堂课的内容无需多媒体,但为了作秀,故意采用多媒体来搞活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学习偏离了轨道,干扰了学生对学习有用信息的接收。

四、授课时间越短就是越符合新课改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试用,我们发现新教材中去掉了老教材中的部分知识板块,凋整了部分知识结构,新增了很多知识内容,特别是增加了高三阶段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同时渗透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这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两个新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在三年中讲完比老教材多得多的知识内容。面对这种现状,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为了实施研究性学习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把传授知识的时间缩得越来越短,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讨论和自学,甚至有的学校明确限制授课时间,提出课堂授课的时间不得超过几分钟。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综观中国教育的历史,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的特点,对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规定不同的教学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二是考虑到新教材在高三阶段还有必修与选修的内容,学校为了急功近利,为了争得更多的复习时间,在高一和高二阶段就想方设法压缩授课时间,在一节课中讲二至三个甚至更多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对一些概念、定义的理解不到位。其实,考试中要考查的许多思想方法,探究能力都隐含于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及它们的推导过程之中,用这种拔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形式上看教学任务是完成了,并且还争取了大量的复习时间,但学生知识的掌握是支离破碎的,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