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的放矢朔本追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的放矢朔本追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虽说文无定法,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考前传授给学生一套相对可行的方法。而由高考作文阅卷反观考前作文训练,更有针对性。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说理;新意;真诚;忌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00-01

前不久,在2013年二轮高考复习备考会上,经由北京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郝润生传经送宝,获悉十一篇考场作文(材料是关于一个叫老计的热爱本职工作的人,一个在大山深处巡视铁路的人,每天独自行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都会庄重地向着列车举手致敬,汽笛声久久回响。谈谈此场景给你的感受,自定角度作文)阅卷老师的给分情况,洞悉了高考作文阅卷的大致走向。感觉有点不同于之前较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指导,侧重点略有不同。仔细归结,我们眼下高考冲刺阶段的学生作文训练,还需做到有的放矢,溯本追源。

1.重说理,思考有深度,能深刻认识社会生活

比如1号文,58分。由敬礼想到了对工作的钟爱与负责,由汽笛想到了对辛勤劳动者的肯定与感谢。其中分别正反对比论证了老计的"坚守"与现实生活中的办公楼、实验室里的偷懒聊天、损人利己的研究;老计的默默付出与今人对待环卫工人的态度。然后推而广之,中国需要的不止一个老计那样默默的对工作充满敬意的劳动者,呼吁请我们给类似环卫工人的人们以一个善意的微笑,社会需要久久不断的汽笛来给"老计们"以欣慰。文章思路清晰,注重说理,论证有一定深度,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思考和再现。

而相反,8号文给分42分。题为坚守,写了老计的坚守、川大一名教授的爱情坚守、球迷的坚守。结尾,坚守的含义,呼吁我们坚守。乍看,也在洋洋洒洒写坚守。再读,议论文,该在开头开门见山摆出鲜明的论点,把文章做足,把内涵诠释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坚守,这样文章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写出深意。本文却相反,坚守的外延都提及了,就是本末倒置,篇末才诠释内涵,谁又能信服呢。而且,也正因没有深刻理解坚守的内涵,文章才泛泛地把和材料相干不相干的坚守(爱情坚守、球迷坚守)都扯进来。

我们多主张高三学生作文,要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双管齐下,可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倾向--事例也许不必很详,可以是群体事例,可以是就提及一笔,但是论证的深度若上去了,也会有好的考场作文。我们不妨修正一下我们的认识,取其精华,解读为议论文应当有充分的深入的打动人心的论证,这是我们今后还需让学生加强的。

2.有内涵更有新意,文章有亮点很吸引眼球

谁都喜欢有新意的东西,阅卷老师也不例外。比如2号文,题目"荒野有灯",就比1号文"敬礼与汽笛引发的思考"要新,语言也优美抒情、兼有议论。而相反有的文章材料老旧,自然会让阅卷者产生审美疲劳。5号文,小说,题材上新,矛盾冲突鲜明,情节波澜起伏,很富有表现力,更难得的是文中火车每次出现都伴有老计不同的情感,这在构思设计上是非常有新意的,在考场上更难得。可能鉴于此,给了54分。再如,10号文,开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旗帜,或是对工作的负责,或是对家庭的忠诚,或是对道德的操守,或是对祖国的热爱。若是它倒下了,那这个人的阵地就丢了,若是它赫然挺立,那他变坚守住了心灵的高地",多么好的语言,多么工整的结构,排比、比喻的运用,让文字生动而深刻。总之,有内涵很紧要,有新意文章更可能脱颖而出。

3.重真诚,说理坦率,不掉书袋,不故弄玄虚

如3号文,文章从小时候一位同学说理想是开饭馆,被老师训斥请家长写起,平心静气地抒情、论证,"清华北大名额有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教师和科学家",认为自己并非眼高手低。然后由老计一步步深入思考、自省自问--老计平凡,但是伟大,因为他爱岗敬业。接着联系现实,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并照应前文,"那位同学"的梦想实现了,老师还来剪彩。文章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处,但是文风却很好,实实在在,不花哨,不玩文字游戏,朴实。

反思,平日训练学生作文,总强调要举典型、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家的例子,且要有深度广度,不止局限一己。而由专家的给分倾向,或许我们可以解读为--写典型事例,充分论证固然好,而若有真情实感,哪怕一己,也非绝对不能写。因为,真诚也动人。

4.端正写作心态,忌急急下笔、忌蜻蜓点水、忌说理牵强

急急下笔、蜻蜓点水恐怕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头疼的作文。比如,有考生写老计身上有一种"品牌"意识。然后全文落在品牌上。说什么品牌向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可以提升我们的修为。论证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品牌。得出结论,品牌不正,留下骂名,品牌正,千古留名。试问:一定要从老计身上读出一种效应么?何谓品牌?品牌如何提升修为?品牌与老计的关系?何故生拉硬扯,话语费解,非让自己陷入品牌的连环论证中?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何不三思再提笔?

再如7号文,前文很好,对坚守的意义做了三个层面的解读,然后对比论证,紧接着来了三个不错的事例,就到了文章的结尾。那为何,不由三个事例谈到这种坚守和老计的关系呢,借此深化主题,论证材料?论证不透彻,蜻蜓点水。无独有偶,10号文,心中的旗帜,开篇前文说过,语言非常好,可是,提到材料,就一句话,"谁能像老计一样,在只面对自我监督的时候做君子,守住心中的旗帜呢?不多矣!"然后就开始举例。那为何不在举例前把文章的论述做足了?比如,进行深入的对比论证,把自己的想法、知识、积累在此处展示出来?很遗憾,论证不足,给分46分。

以上也罢,不好把握的是说理牵强。不仔细看,学生的论证好似能自圆其说,细看就会发现问题。如9号文本身的分论点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三个分论点"坚守那不息的精神,人民为你而骄傲""坚守那不灭的信仰,世界为你而喝彩""坚守那不移的信念,成功为你闪耀",读来,好,朗朗上口,文字优美。再读,再看其每个论点后的例子,"雷锋如何做好事,人民永远为他坚守的那钉子般的精神而骄傲""刘伟,正因自强不息,世界为你的坚守而喝彩"……飘忽,没点透,没分析,在"贴标签",说理牵强。再想,何以如此,我觉得有点玩文字游戏之嫌。语言背后没有东西,虽然华丽,又有何用?文风不好。归结原因,我认为写作心态不好,不够从容,才会急于下笔,论述过浅,说理牵强。

明白了这些,作文训练才会溯本追源,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