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钢琴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钢琴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近十多年的“钢琴热”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钢琴学习的队伍中,不仅使钢琴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也对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促使我们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必须更加积极地进行深入而不断的探索。

现实的情况是:高师钢琴主修学生在入校前大多没有经过系统而全面的钢琴学习,对于各种钢琴技能的掌握不甚到位。学生对自身情况和专业认知也有偏差:有些学生把自己当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生看待,眼高手低,不愿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有些学生则自卑退缩,认为自己基础薄、条件差,常常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而从高师钢琴教师的教学本身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计划、教材的选择上主要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和安排,虽相比集体课教学模式自由度较大,有利于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然而弊端是教学随意性较大。如果教师没有很好地考虑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没有选择适合学生个体的教材,极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差,这会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目前,对于突出高师钢琴教学的“师范性”,即培养“既能进课堂进行音乐教学,又能上舞台进行钢琴演奏”的基础音乐教育师资这一定位已有普遍共识;对高师钢琴主修教学计划制定与教材选择上的“普遍性原则”,即钢琴演奏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作品的不同时代与风格的广泛性、教学教法的多样性等认识上也比较一致;而对于“个别针对性原则”,因为牵涉到学生个体差异,则比较难以把握。本文主要针对“个别针对性原则”情况下的高师钢琴“教学计划”和“教材曲目”的合理选择进行如下探讨:

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程度、能力和演奏特点等方面,还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个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如考试、参加比赛或汇演等);教材的选择也同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既能发挥长处的曲目,还要选择能促进学生纠正偏差、弥补不足、迅速提高演奏水平的曲目。教师要做到这一切,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演奏、个性、心理和体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后制定出一个初步的教学计划,并在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

一、因人制宜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其生理结构、心理气质,以及个人音乐审美的偏好都决定了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因素,因人制宜地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

1 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

对于天生手掌宽厚松弛、手指较粗的学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除了要发挥他的优势,弹奏音色宽广浑厚、富于歌唱性的作品,例如拉赫玛尼诺夫、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更需要增加一些要求触键轻巧灵敏的曲目,例如斯卡拉蒂、莫扎特等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对手指纤细瘦弱、手掌较紧较窄的学生,不仅要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来提高指尖稳定性和手指力量,还需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计划中多安排手指跨度较大的曲目来改善学生手指的伸张能力;对手指机能较好、具有良好爆发力的学生,擅长弹奏兼具力度和速度的作品,如贝多芬、李斯特的作品,同时要注意增加能加强对手指力度控制的作品,如德彪西等人的作品。

教师要把握好这些“补短”练习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太少起不到强化的作用,太多有可能因运动疲劳而造成不必要的生理创伤。因此把握好训练的尺度,在教学计划制定之初反复斟酌,在实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短期强化训练和长期教学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演奏技能产生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较大的飞跃。

2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三个方面。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同学生在这三种能力的表现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例如,有些学生记忆力好,背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想象力方面也许不够丰富。对这样的学生可让其早背谱、多弹奏名家名作,开阔音乐视野,同时努力拓展其艺术想象空间,引导其对美术、文学、舞蹈等姊妹艺术的涉猎,鼓励其多联想、多感受,提升音乐表现力。

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动力特征。对于每个学生不同的气质,教师要在认真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加以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演奏具有个人的艺术魅力。在教材选择上,―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取长补短,使学生各方面的演奏才能都得到发展;另―方面根据学生个人气质选择合适的曲目作为教材,使学生个人演奏特点得以充分地发挥。例如,敏感多情型的学生适合弹奏肖邦、舒伯特的作品;单纯天真型的学生与莫扎特的作品有着天生的契合;冲动叛逆型的学生可选择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给他自我表现的空间。

性格是每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生的性格此时已初步形成,但又未完全定型,好的教师应善于利用和改变学生的性格特点。例如对于胆怯自卑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材要选择虽有―定难度但不过分艰深的曲目,使学生在不断稳定提高演奏水平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自己演奏能力的自信心;对于盲目乐观、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之间差距的学生,可以安排从技术上看来似乎容易,但实际演奏对艺术水平要求很高的曲目作为教材,通过对学生提出详尽的演奏要求,让他认识到自己在音乐表现上的差距,克服其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全面提高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教育目的。

二、因时制宜

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主修课程的学制长短不一,教师要根据学制安排,制定一学期、一学年至全部学期的教学计划,将近期教学要求与长期教学目标有机规划好。

每学期所要涉猎的曲目、完成的教学内容,应结合教学大纲“按时”完成。如果一个学期安排教学内容太少、弹奏曲目太精,则可能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反之,一个学期安排教学内容太多、曲目太粗泛,则可能使学生学习任务过重,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进度上的问题,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在整体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在各学期之间可以有一定伸缩性,以期更科学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

因时制宜还要注意大学生多是十八至二十岁出头的年龄,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人的学习智力和运动能力特点也要考虑进去。据国家体委、教委、卫生部对《我国青少年男女生各种运动能力的发展调查》:刚入大学时,女生在速度和耐力上仍有缓慢增长的趋势,二十一岁以后进入稳定阶段;男生在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上仍呈现缓慢增长的趋

势,分别在十九岁(力量)、二十二岁(耐力、爆发力)进入稳定阶段。了解了该年龄段男女生在运动能力上的自然规律,教师应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例如,可抓住大学女生在速度耐力上有一定上升空间的有利时期,把女生教学重点放在对弹奏速度和手指快速跑动耐力的技术训练和提高上,尽可能多选择此类型的曲目作为教材;而男生在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上的优势,则可以多选择一些力度强、八度和弦多、篇幅较大的曲目给男生去锻炼,专门性练习曲和炫技型作品可适当的多一点,增强技术表现力。如果因为生理原因学生处于运动能力停滞下降期或已过了增长时期,钢琴学习遇到瓶颈的时候,教师应做思想工作,让学生不要产生畏难情绪或放弃的念头,教学计划重点也要转移到对音乐的深入体会和演绎作品的内在情感上来,加强音乐艺术的审美修养。女生在力量和高难度技术上也许不如男生,但可根据女生情感心理早熟的特点,使她们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和作曲家丰富的创作想象力。教师如按照这些特点制定出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需制宜

对于高师钢琴主修的学生而言,每个学期考试曲目、参加汇演和各种选拔比赛的曲目的选择和准备,也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时应该通盘考虑的重要因素。

1 根据考试内容选择教材

一般来说,高师钢琴主修考试曲目的选择,除了尊重教学大纲的规定外,对曲目的篇幅长短、难易程度、舞台效果以及与学生个人特点是否吻合等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除非有特别的目的,一般不宜选择过于冗长的作品作为考试曲目,如果有一首作品需时较长,那么其他几首作品在演奏篇幅上就应短小些。曲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既能体现学生当前的水平,又要有―定的难度使其通过考试得到锻炼提高,但也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变得力不从心。考试曲目要兼顾舞台效果,并注意与学生的个人特点相吻合,以利于学生取得好成绩,但也不可一味扬长避短,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根据演出要求选择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演出经常是临时性、突发性的,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一些适合音乐会演奏或汇演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手头上保持一到两首保留曲目,可随时应对不期而至的临时演出任务。演奏曲目可选择较为常见、演奏效果热烈而不至于过分艰深的曲目,最好有一定比例的炫技华彩段落和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抒情段落,时间控制在五至十分钟为好。另外,学生如果在某类型作品的演奏上有优势,可尽量选择他擅长的作品来表演。

3 根据比赛要求选择教材并制订教学计划

从得到比赛通知的那一刻起,教师就要为参加比赛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时间表。首先,可在保留曲目和以往教过的曲目中看看是否有与初赛、复赛规定曲目相吻合的作品;其次,尽快选择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演奏优势的作品作为参赛自选曲目;另外,在一些比赛中可能设有合奏、伴奏的项目,比如两年一届的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俗称“五项全能”),在教学计划中要尽早安排与另一架钢琴的合奏,加入伴奏(正谱视奏和即兴伴奏)的练习,使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以实现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

我国高师钢琴主修教育既要夯实师范性教育基础,也要加强专业性教育水平'使我国的钢琴普及被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在这个目标贯彻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和教材选择,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将起到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周 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关注音乐实践。服务音乐教育――记“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

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和广州大学支持协办的“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5日到8日在广州大学城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音乐教育领域的8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海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包括美国纽约大学音乐教育系主任戴维・埃里奥特(DavidElliott)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马达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文理学院副院长梁信慕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周世斌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郁正民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主任余丹红教授和副主任杨燕宜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许卓娅教授、台北师范大学赖美玲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廖家骅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李方元教授等。此次大会还得到了各主办和支持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广州大学、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的相关领导也亲临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作为大会的首席主题发言人,埃里奥特教授在大会上一共作了四场报告,分别是: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主旨及其在教学中的涵义》

・《何谓实践音乐教育?》

・《音乐活动、音乐聆听、音乐理解与音乐价值》

・《总体音乐课程设计与指导》

埃里奥特教授以具体事例和通俗而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例如,为了让大家明白音乐挑战与音乐技能的关系,他特意引导全体听众一起玩“加百列・夏庞蒂埃数列(GabrielCharpentier Seriesy)”互动游戏。这样,原来看似抽象而深奥的哲学,都在埃里奥特教授的充分解释和形象描述中变得通俗易懂。对于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埃里奥特教授也都结合身边具体的事例,一一作出了详细的解答。

此次大会,共有26位学者提交了与音乐教育哲学相关的论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联系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9中国广州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以音乐教育哲学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大会主题集中,学术性、专业性强;会议组织严密,安排合理。此次会议不仅对今后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的研究和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赖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