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进修学校之深圳范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深圳,龙岗中心城宽阔的大道旁,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四层楼的小院子里突然沸腾起来。
2013年1月中旬,中国教育学会公告,该学会五大专题研究中心之一——“高质量学习研究中心”,经严格评审,最后定点在深圳龙岗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刘静波出任中心主任。
公告迅速引起同行关注:这所普通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竟然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道,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改革重大课题研究与试点工作的资格。龙岗进修学校为什么?
刘静波,娃娃脸,书生相。据说2007年,当37岁的他调入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时,算得上全国最年轻的进修学校校长。
走进这座小楼,记者好奇的是,在深圳这片举世瞩目的热土上,这位看起来很平凡的校长,是如何成就了一支很不平凡的团队?
带队伍,鼓信心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大多不达标。全国数千所进修学校“生意兴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的工作——老师们在这里听听讲座,撰写几篇文章,就可以获得更高文凭,或者实现职称晋级。事关千万人学历及升职大计,进修学校一时间显得红红火火。
时光进入新千年,随着本科甚至硕士毕业的新教师一批批到岗,需要通过进修学校提升学历的老师越来越少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进修学校渐渐沦为“闲人享清福”的地方;而在广大教师的眼中,“一座破房子,一群老头子,一套老法子,整天混日子,等着抱孙子……”成为这里的写照——谁都感到,这个机构早已名存实亡,迟早会被国家取缔。
因此,当刘静波接手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很直接——“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不过他的思路也很直接:让进修学校做它应该做的事,通过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推动区域教育的进步。
往下的问题却是一大堆。
首先是人:学校在编人员四五个,而且都是一线教师转岗过来,一谈起要给老师甚至校长们讲课,大家简直是恐慌四溢。为了扩充人手,学校又招了一批应届毕业生,但他们连学生到老师的转型都还没有完成,何谈培训呢!
其次是场地:深圳市区寸土寸金,在2007年,进修学校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室,大家只能挤在教育局的一个办公室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怎么办?此刻正在努力追求内涵发展的龙岗教育,区域性活动和对外交流相对较“冷”,刘静波决定先主动承担一些大型学术交流与论坛活动,“我们不能从培训这事上找感觉,就先从活动中找自信吧。”
困难环环相扣——做活动需要科学策划,需要方案细则,却没一个人会写。
作为一位年轻的进修学校校长,刘静波显出了不服输的风格:“遇见困难跟我冲。”所以尽管自己也是生手,却开始“冒充专家”。密集而高效的学习是必须的:查阅资料、速读书籍、寻找范本,然后“高屋建瓴”地指导大家写初稿。呈上来后,他一一批注,又返回去修改。
方案出笼,接下来是活动组织。经费预算、人员分工、场地准备、会场布置、发放通知、邀请嘉宾、分发资料、专家接待、交通食宿、安全保障、紧急预案、资料归档……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经常会有小纰漏需要补救。
刘静波对这一阶段的感觉出奇之好:“熬夜是肯定的,更别说加班了,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天线人,脑袋里装着好多件事,每一件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决定,不仅身体挺过来了,精神上也竟然没有崩溃。”
两年时间的“高效学习”,龙岗进修学校的研修员学会了策划大型活动,并且将活动组织标准化、流程化,进修学校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按照活动的标准流程操作实施活动,也确实做到了每次能让参加活动的教师满意而归;到后来,“需要组织活动的时候我根本不用怎么操心了,我的任务只有一个——准时出席。”刘静波说到这里,惬意地笑起来。
带队伍,接地气
深圳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很多,单单在龙岗区,民办学校就占了所有中小学的半壁江山。然而起步晚、生源次、教师基础差等原因,导致这个群体前景堪忧;再加政策“阳光雨露”较少,整个发展态势相对落后。
另外,学前教育也是教育局领导的心病。区里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规范、师资、教学质量等得不到保证,有些幼儿园刚办起来,出点事,又关了门换块牌子重新办,给社会造成不很靠谱的印象。
面对这些实际的问题,为了能对民办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规范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区教育局决定把民办学校和学前教育一起纳入进修学校的培训服务范围,这在深圳市乃至国内也几乎是首例。为了解决进修学校办公场所不足的问题,区教育局向当地电大“借”了两层楼,为进修学校开辟出了新的办公场地,进修学校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
又有一些老师调了进来,进修学校的队伍壮大了。有的老师甚至领导认为:组织大型活动无非就是花钱,政府拨给进修学校那么多钱,只要换着花样儿把这些钱花完,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的事谁不会做呢?
此时,进修学校的每个人都和自己较起了劲:我们要做别人花钱也办不到的事!我们要做老师需要的培训!要做老师们主动参与的培训!
刘静波开始带领所有培训项目负责人和研修员深入实际,对教师的学习需求进行广泛调研。
有老师反映,专家讲座太过理论,不接地气,听的时候很有激情,但回去之后总是难以落到实处。
国内知名的一线老师的讲座,展示只是他们的某一个教学片断,这片断背后还有许多教学过程的组合,却不能在讲座上一一展示,即便能够展示,由于一些个人因素、地域差异、生源背景的不同,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距离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