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斑块稳定性的超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斑块稳定性的超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801-0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m,AS)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关于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已成为当前AS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观察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内膜-中膜厚度(IMT)≥1.3 mm者即可做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指扁平斑或硬斑,不稳定斑块指软斑或溃疡斑。排除标准颈动脉超声显示管腔内斑块导致严重血流阻塞或完全无斑块形成;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

1.2 研究方法:连续收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120例为观察组,所有病人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依照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两组,稳定斑块组(60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0例)。另设经全面检查除外各系统疾病且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男14名,女16名,无脑血管疾病及心、肺、肝、肾疾病史,常规双侧颈动脉超声探查正常。

1.3 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百胜公司DU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 MHz-15 MHz双深度脉冲探头,声速与血流夹角为60度。病人取头后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时头偏向对侧约45度,分别检查左右颈动脉。探头沿颈动脉走向,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检测部位包括:颈总动脉(CCA)的远端(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连线下方1.0 cm-1.5cm),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分叉水平上方1.0 cm-1.5 cm)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即球部,BIF),颈外动脉(ECA)。仔细观察血管内膜及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形态、大小及性质。测量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以上所有参数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F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2.2 各组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2.3 各组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

3 讨 论

AS是常见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部分,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各处AS病变消长存在相关性。通过高清晰超声等现代技术可以较精确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被视为反映全身AS病变的“窗口”,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斑块病理类型及超声特点,B超将斑块分为4型,即硬斑、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斑。硬斑和扁平斑因表面有钙盐沉积,富含纤维组织属稳定斑块,而软斑与溃疡斑富含有脂质及大量的炎性细胞,易脱落出血,属不稳定斑块。

正常颈动脉血流为层流,与循环阻力有关,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呈高阻力型,颈内动脉呈低阻力型。超声多普勒评价颈动脉血流动力变化的主要指标为PSV,EDV,PI,RI。本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PSV,EDV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而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PSV,EDV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颈动脉PSV,EDV减小相关,而在形成斑块的基础上,PSV,EDV增大则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血流速度增大的原因,考虑是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狭窄程度增大所致。

PI值是反映动脉壁顺应性的指标,顺应性大则意味着动脉壁柔软,对泵血增量的缓冲作用强,顺应性低则弹性贮藏效应减弱。RI值则提示外周阻力的高低。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颈动脉CCA,BIF,ICA的PI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I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颈动脉PI降低及RI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AS往往同时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通过颈动脉这一“窗口”监测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可作为考察AS斑块稳定性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助于及早采取措施稳定斑块,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