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与管理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通过对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部分留学生的调查发现,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普遍较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出国经历等因素对其跨文化适应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据此,讨论了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来华留学生 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99-02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和种族的留学生来华学习,这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除了在物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外,留学生在华生活的适应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这种适应问题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调试和转变问题。然而,现有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沿袭传统的思路,将重心集中在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配置必要的学术支持力量,而他们在华生活所面临的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问题却是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盲区。因此,在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根据新的形势进行调整和改革,而跨文化适应问题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侧重点。在这一背景和前提下,研究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管理对策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多名留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最终发出问卷65份,收回问卷60份,并且以男女平分的比例。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印尼、日本。

2.调查工具。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问题主要有以下:

人口统计部分:国籍、性别、中文水平、文化水平、出国经历,留学时间及年龄。

难易度调查:生活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和与中国人的相处能力。

(1)国籍分布:俄罗斯16.67%,几内亚15.00%,印尼33.33%,韩国28.33%,日本6.67%。

(2)中文水平:高级20.00%,中级35.00%,低级45.00%。

(3)文化水平:本科生68.33%,研究生31.67%。

(4)在中国的时间:1~6个月15.00%,7~12个月8.33%,13~24个月18.33%,大于36个月58.33%。

(5)在中国学习的原因:{1}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23.33%;{2}中国学费低的有15.00%;{3}来中国观光的有40.00%;{4}拓宽事业可能性的有21.67%。

(6)出国经历:{1}没出过国的有15.00%;{2}低于三个月的有31.67%;{3}超过三个月的有40.00%;{4}第二次来中国的有13.33%

(7)年龄:19~25岁。

(8)在饮食、购物等方面普遍没有困难,而在生活节奏、与当地政府相处和地理环境等客观要素上则有些许困难。

(9)在学习方面,比较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制度,并且能较好的适应学业压力,顺利完成学业,对学习有一定的渴望,并与老师积极沟通和表达意见,这一点在国外大学比较常见,庆幸的是在国内也并没有泯灭,并且很活跃。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所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有些许困难,所以,对语言还是要加紧训练。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对语言的学习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10)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是存在最多问题的一项。多数能做到辩证看待不同的文化,对于各个国家的好恶,虽然比较难以全面的理解,但这方面只要有时间和经验,就可以了解。较大困难的仍然是经济和政治,以及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等意识层面上的东西。典型是国内的笑话和幽默,需要对中文有一定的积淀和运用,就像我们对国外的俚语理解也要有一定能力一样。

(11)和中国人交朋友是留学生最希望的,但对中国人对待朋友的方式有难理解的方面。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主要问题

从现有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留学生汉语水平有待提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20.00%的留学生处于初级水平,35.00%处于中级,只有20.00%的处于高级水平。语言上的困难在留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方面占很大的分量,语言问题阻碍了留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文化交际,导致他们的消极知觉,且语言困难影响留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活动。从结果分析来看,汉语水平显著影响了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汉语初级水平的留学生的人际适应状况显著地低于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

2.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渠道有限。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等不同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是留学生主动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研究表明,留学生对东道国过高的期望将增加其跨文化适应的困难,而通过对东道国社会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留学生为将要面临的困难做好准备,从而形成正确的期待,减少其跨文化适应困难。中国高校为了照顾到留学生的特殊性,往往将他们与中国学生进行分开管理,然而这样往往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不能融入我国主流文化的社会活动中;且中国人独特的“家人――熟人――陌生人”的交际风格,使得很多中国人不愿将来华留学生纳入自己的交际圈之内,也不愿主动对留学生表示友好,很多留学生对中国的感受是中国学生对他们非常的冷淡等等;这些都使留学生只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群体中进行交流,而缺少更加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有效渠道。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学生在适应当地的礼仪、参加中国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参加中国的文化课等活动上相对困难较大,就与这些原因有关。

3.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目前,负责留学生工作的主要是教师和留管工作人员,这两支队伍可以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方面以及办居留证、管理成绩、档案等服务,但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却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承担相应职责。虽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良好,其社会文化适应为中等水平,但这很可能是留学生不愿轻易表露自己在适应上存在困难。适应是一个过程,必然伴随个体价值观、生活习惯、思维等的改变而产生情绪、情感上的波动,如果能够为留学生提供专门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则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有助于更好地完成跨文化适应。在留学生工作越来越重视跨文化适应的今天,完善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心理服务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管理对策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跨文化的讲解与培训、观念的理解和沟通、环境的熟悉和习惯而逐步予以解决,当然东道国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地人民的热情关怀和行动,势必有助于留学生适应及水平的提高。下面主要从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1.加强留学生的汉语语言培训。语言作为一种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在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重点组织汉语水平较差的留学生进行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当地学生和留学生建立联系,进行一对一的语言交换学习,也可以帮助介绍留学生到当地人家里,实行“浸润式”语言学习,还可以在留学生集中的社区开展联谊活动,鼓励留学生用汉语和当地人交往。总之,以不同的形式让留学生暴露在使用汉语的环境下,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这样他们才有不断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意愿与动机,并且全面客观地去了解中国。

2.为留学生创设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途径。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参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程度很低,特别是学术活动和大学生生活,有些留学生几乎不参加这些活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留学生自身不愿主动参与外,还与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关。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侧重于为来华留学生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生活服务设施,照顾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习俗,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照却使留学生与中国大学学生隔离,缺少相互之间了解和沟通的桥梁。鉴于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实行中外学生共同管理,包括安排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生活,留学生也可以选修中国学生的一些文化课程,经常组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联谊活动等;同时设立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相互交流的常设机制,使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交流。

3.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仅是生活习惯、方式上的适应,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适应过程,在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不利于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在为留学生提供常规的服务的基础上专门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服务。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性,有条件的院校可以专门为留学生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师为留学生提供跨文化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可以为大多数适应困难较小的留学生提供团体辅导咨询,对适应困难较大的留学生提供个案咨询等。

总之,跨文化的适应不仅仅是在文化表面上的,也要在文化的内涵上,要做到完全的适应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与各个国家种族的文化传统有关。可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找到问题,有针对性的应对,就能处理好跨文化带来的问题,减少冲突。

五、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此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被试人数的不足,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访问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从而获得更有力的数据更好地说明问题。除了和国外的留学生交流,我们也希望可以和出国的同学交流,向他们了解他们在国外的文化适应能力,通过对两种情况的对比,更好的说明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本课题系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SRIP资助项目,指导教师:李爱齐]

参考文献:

1.雷龙云,甘怡群.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

2.李丹洁.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心理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3.谢新.文化差异与留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张立军.文化差异对留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5.孙玉杰,公文华.文化转型与人格障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6.胡芳,崔立中,高丽.在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7(13)

7.孙颖,陈士俊,王梅.跨文化适应和生活事件超载的博弈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6(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责编: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