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节约型绿地规划设计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节约型绿地规划设计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土地、水、和财力、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尽可能少的干扰来绿化和美化城市。本文从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与特征分析入手,探讨节约型园林与生态园林的相关性,并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土地资源、植物资源、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生态策略。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科学规划;生态策略

世界范围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源短缺问题。目前,各国都致力于研究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因此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要真正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需要转换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体系。本文从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与特征分析入手,探讨节约型园林与生态园林的相关性,并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土地资源、植物资源、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生态策略。

1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以及与生态园林的相关性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1]。它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因此建立节约型园林与生态园林具有相关性。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但这并不意味节约就放宽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在质量、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

2 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

2.1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2.1.1 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顺应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市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约。

2.1.2 提高园林绿地的利用率。园林绿地的合理选址能够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中那些占地面积很大的大尺度空间,如大面积的草坪或铺装场地,空间尺度宏大、壮观,使用者却寥寥无几,场地的利用率很低;反而那些占地面积较少的小尺度空间,如符合人们使用需要的休息、健身器材区域,常常人满为患。城市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要求,设计时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

2.1.3 通过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立体绿化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天桥绿化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大量增加,为了增加绿地率,改善人居环境,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并且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无法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采用立体绿化和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覆盖层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虽然立体绿化现在还没有普及,但是从“2010上海世博会”的立体绿化展示上能够现在技术已基本成熟(图1),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的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

图1 2010上海世博会印度馆穹顶和墙体绿化

2.2 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

2.2.1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适地适树”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于当地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有些建设方的盲目跟风、攀比、猎奇等心理加之设计、施工方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绿化中仍存在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的现象,从直接造成建设和养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

2.2.2 合理利用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

2.2.3 建立合理的绿化模式。合理的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在过去,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一些城市在不满足自身气候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大量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且生态效益很低。这种过多运用规则式的配置手法,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趋于简单,部分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另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强烈的“展示”效应,但短暂的花期过后,则出现景观上的断层与空白。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灌—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

图2德国杜伊斯堡公园拆除顶盖的矿石料仓

改造成综合活动场所

2.3 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

2.3.1 工业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工业废弃物是指各类工业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应充分挖掘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对其进行景观改造与再利用。再利用途径有以下3点:①利用工业景观的形体结构将其改造为未来公园内的设施,如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利用原来贮存矿石和焦炭的料仓,更新改造为能容纳攀岩、儿童活动、展览等综合活动的场所(图2);②原有工业建筑可以在保留空间形态的基础上,改造成音乐厅、影剧院、博物馆等娱乐或文化建筑。如德国杜伊斯堡公园就是将原来场地上的高炉改造为露天影剧院(图3);③重新使用老的工业设备。将工业废弃地上的某些构筑物或设施拆除,拆除后的那些构件或工业符号可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建筑、雕塑等景观[2]。这些做法,在延续场所特征、创造出独特而别致景观的基础上,又节约了建设资金,是节约型园林应该借鉴的手段。

图3 德国杜伊斯堡公园1号高炉铸造车间

更新为露天影剧院

2.3.2 园林垃圾的基质化处理与再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从池塘、河流中疏浚的污泥等园林垃圾,是园林部门一直头疼的一件大事。如今,国内外需多国家建立了很多园林垃圾处理厂,用生态化的手段将园林的废弃物和垃圾处理成为无害化的无机化肥材料,不仅消除了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而且为农业生产与城市绿化提供了大量的肥料,并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在城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如北京市朝阳区就建立了一个园林垃圾处理厂,将收集起来的“枯枝败叶”先放进粉碎机内搅碎,然后放入发酵池,在化学药剂和搅拌机的作用下充分发酵,最后进行生物技术提炼,去除异味和病虫害。经过处理的废弃物就能够转化成易于土壤吸收的有机质和有机肥,用于城市绿化,苗圃生产和育种栽培等多个领域。

3 结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我国为适应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其建设理论与思路在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本。

参考文献

1 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

2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