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受众 抓住中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受众 抓住中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断遇到新问题,报纸媒体同样如此,作为地市级党报,在面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时,如何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作用,鼓励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迈出新的步伐,结合南阳日报近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抓住中心,准确研究受众所需,是提高舆论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办出读者所企盼的报纸的有效途径,而加强时事报道,是党报在新形势下提高引导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十二五”规划勾勒出了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引领、道德水准的提高、人文环境的改善、民族精神的升华。这就要求报纸媒体要认清形势,不断创新,努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小康大业提供有效服务,力争有新的作为和大的贡献。

2010年初,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确保新闻宣传有声有色。所以,报纸的发展,不仅要看是否真正在改革大潮中顺应形势,还要看是否为我国的改革起到促进的作用。新闻宣传要做到符合时代的要求,根本出发点是要“有为”,最终归结点是要“有效”,时事报道同样如此。

以正确引导为第一使命,“有声”掌握主动权

报纸新闻宣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正确导向作为第一使命。坚持报纸宣传的正确导向,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主旋律不走调,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摇摆。这是我们新闻媒体的焦点,也是搞好时事报道的正确方向。我们要精心规划,扎实工作,努力把“十二五”规划展示好、运用好,促进各方面的共识和共为,科学阐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从多角度、多层面,用多渠道、多形式来贯穿和体现主旋律。时事新闻研究要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本土与全球有机结合好,推动时事报道的创新。近年来,南阳日报本着这个指导思想,在搞好时事报道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具体做法:一是从宏观上考量,要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到“帮忙不添乱”;二是在政府需要办的和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上选题目;三是选准题目,务求连续突进,取得最终成效,不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四是把握分寸和火候,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五是注意在批评监督的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进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由于我们紧紧抓住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反映群众心声,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以服务读者为第一要务,在“有为”上下工夫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以服务群众、服务读者为第一要务,在“有为”上下工夫。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提高时事报道水平、提高服务上不断探索,以求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突出。

随着报纸报道面的不断拓宽,南阳日报确立新思路,以时效性、信息量、宽报道、重分量、高格调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具体操作上,一是逐步增加国际新闻的报道,同时加大主题新闻整合力度,对热点、重点新闻,在最快时间内搜集相关内容,配合主题新闻一同刊发,以扩大重点热点新闻的报道分量。二是善打主动仗,根据新华社发稿规律,要求编辑发挥主动性,扩大选稿视野,增强可读性和权威性。根据这个思路,《南阳日报》完善了一些小专栏,如《新华时讯》、《今日关注》、《神州大地》、《经济视点》、《国际时讯》、《国际博览》等,确实把时事报道办成了该报的拳头产品。

以读者需求为第一信号,在“有效”上做文章

时事报道工作搞得好不好,是衡量一张报纸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时事报道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中追求最佳效果,实现最大价值。

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宣传的对象,也是一张报纸的生命线。党的所有宣传,都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通过群众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必须使宣传教育与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紧密结合,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鲜明性、准确性和生动性。在宏观上,要开阔思路,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宣传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民主民生。在微观和实践中要多刊发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多写有真情实感的报道。只有确实与群众精神需要相结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就要深入群众实际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从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做文章。我们的做法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贴近民生,通过问卷调查、群众热线等方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起到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作用,营造了政府与时俱进、人民敬业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地市级党报时事报道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改进作风,开拓和探索新的报道形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利用地市级党报的优势,讲真话、报实情,报道出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闻精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提高地方党报时事报道引导水平的目的。

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在“有色”上花大力气

在纷繁的信息中发现群众关心、爱看、有益社会和谐的新闻,是寻觅受众需要的“味”;精心组织、精心处理稿件,使之形成方便读者阅读的报道方式,是塑成有利阅读的“形”;科学安排版面,绘出富有冲击力的版式,是描画吸引读者眼球的“色”。只有做出这“味”“形”“色”兼具的特色版面“大餐”,才能更好地发挥时事新闻报道的作用。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之“味”――新闻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三贴近”。将心沉入群众中去,认真品味群众之所思所虑,把大众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选出来。新闻角度的选择力求以小见大,注意用事实讲话,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从尽可能小的角度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从而化平庸为鲜活、变枯燥为生动,满足读者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召力。也就是说,要注重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提高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接受程度。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之“形”――做好“百姓文章”,强化“导读”,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离群众越近,新闻所能发挥的效力就越大。要使一则新闻真正被百姓看进去,起到其应有的宣传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让百姓易读、易懂。为了更好地做到这一点,在精编稿件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应注重“导读”。这里的“导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第一版开设的报纸内容指南”,而是在一篇文章中设置的插图、照片、图表以及出于易读考虑对较长文章进行分段、给各个段落加上的小标题等。这些均能有效地起到一篇文章的“导读”功能,使读者能轻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之“色”――有了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新闻内容,有了贴近百姓视角、适合读者阅读习惯的新闻形式,有了具有视觉冲击力、能充分激发读者阅读欲望的报纸版面,加之群众对于和谐社会的几个标志――“法治”、“诚信”、“公平”、“正义”等的热切渴求,就构成了媒体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也激励了时事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断创新。

总之,作为地市级党报,要搞好时事报道,必须立足新高度,抓住新特点,时时刻刻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宗旨,为党和国家所思,为广大群众所想,研究读者所需,办出读者所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确保新闻宣传有声有色”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阳日报社)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