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埋线;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046-02

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为基础,急性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属中医学“哮病”范畴。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在中国近20 000 000人、全世界约1.5亿人罹患此病。全世界每年约有100 000人死于哮喘病,而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哮喘的防治亦成为共同关心、共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穴位埋线法治疗哮喘的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1,2]。我们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资金的资助下,于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评价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3年3月的《哮喘防治指南》中标准[3]和临床试验研究相关法规[4]制定。

1.2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哮病”缓解期和发作期诊断标准。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者,并需签知情同意书者;年龄18岁以上,65岁以下者。

1.3 排除病例标准

支气管哮喘病情属缓解期重度或急性发作期重度、危重者;或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精神病患者;或纳入后未按试验方案治疗的患者。

1.4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30例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人,按照来诊先后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的方法,单盲(医疗人员不设盲,病人设盲)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0.7l±15.06)岁,平均病程10.69年;对照组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50.75±15.18)岁,平均病程l1.61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埋线疗法。穴位:①肺俞、中府;②脾俞、章门;③肾俞、京门。每次1组穴位,均取双侧,3组交替使用。术前患者宜常规作普鲁卡因皮试,阴性者方可接受治疗。取胸腹部穴位时取仰卧位,取背部穴位时取俯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以1%普鲁卡因先在穴位处分别行浸润麻醉,造成局部约1 cm直径的皮丘。将000号1 cm医用羊肠线装入经消毒的9号腰穿针(针芯尖端已磨平)前端内,腹部的穴位在其局部下方向上平刺,背部的穴位向脊柱斜刺,每穴进针约1寸,施行捻转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使羊肠线埋入穴位皮下,线头不得外露。消毒针孔后,外敷无菌敷料,胶布固定24 h。每1周治疗1次,3次后观察疗效。

对照组:病情属中度者可使用基础治疗,即舒弗美(茶碱缓释片)0.1 g,早晚各服1次,共服3周。病情属轻度者不使用上述基础治疗;病情加重时允许病人用舒喘灵气雾剂,并记录于观察表。

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不使用除以上两种的其他中西药物。

1.6 疗效

1.6.1 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疗效标准[3]和中医中药治疗哮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要用药即可缓解。FEV1(或PEF)>35%,或治疗后FEV1(或PEF)≥80%预计值。PEF昼夜波动率<2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范围25%~35%,或治疗后FEV1(或PEF)达到预计值的60%~79%,PEF昼夜波动率<20%。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④无效:临床症状和 FEV1(或PEF)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6.2 效应指标疗效性指标。主要症状:喘息、咳嗽、咯痰。体征:胸憋、肺部哮鸣音。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GPT、GOT)、肾功能(BUN、Cr)。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感染反应、晕针反应。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PEMS3.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埋线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3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主要单项症状、体征疗效比较(表1)

上述主要症状和体征的计分方法: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无症状或症状消失0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喘息、咳嗽、咯痰、胸憋、哮鸣音等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单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相互比较,治疗后喘息、哮鸣音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2.3 试验组疗效与病程的关系

病程小于5年的12例中,临床控制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病程大于5年的3例中,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经t检验,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与大于5年的患者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4试验组临床不良反应的观察

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埋线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3种。①过敏反应:指治疗部位产生红色斑疹、瘙痒,局部发热,甚则全身发热,需服用抗过敏药物者;②感染反应:指治疗部位出现红肿,甚则化脓等现象;③晕针反应: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胃脘部不适等。本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仅发生1例晕针反应,过敏反应、感染反应均未出现。

2.5 安全性评估

全部受试者临床试验后,一般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均未见异常,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为邪实证虚之病。新病以实证为主,多系外感所至,久病则多为虚证,可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正气虚,反复外感可导致久病[1]。本证常反复发作,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寒冷季节或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影响肺气宣肃,津液不布,凝结为痰,气道不利而致哮喘;或因脾胃不和,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升于肺,壅遏肺气,气道不畅而发;另有体弱过劳、情绪激动也可致哮喘。《难经・六十七难》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本难以阴阳理论阐明脏腑之募穴、俞穴的阴阳相通,表里相合,治疗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调节经脉之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本课题以《难经》理论为依据,以俞原配穴为主要取穴原则,选取脾俞配章门、肾俞配京门可奏补益脾肾之功,扶正培元,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加其稳定性;肺俞配中府具有疏调肺气、宽胸利膈、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益气固表之功效,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强肺脏功能,为本病的康复创造基础条件。

穴位埋线治疗疾病的过程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两种作用方式,共同达到治疗或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局麻时产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具刺激产生的针刺效应和埋线时渗血起到的刺血效应能刺激穴位局部血管床的增加,改善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血气的作用;埋线时穴位处于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作为异性蛋白的羊肠线在体内逐渐软化吸收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特异性刺激,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肺内有关感受器产生相应改变,使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得到调整,起到长期续效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近期疗效满意,对各型哮喘均有较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对喘息、哮鸣音的症状改善尤其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研究还显示,埋线试验组的疗效与病程有一定相关性,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慢性病的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这与临床有关报道是相符的,对于了解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由于所取样本量相对较小,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临床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出现l例因空腹、紧张所致晕针的患者,经按晕针常规处理后很快恢复,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陶首亚.肠线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9):50.

[2]李月,李星,王丽萍,等.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喘36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11.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分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07-822.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S].2000.29-30.

(收稿日期:2007-04-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