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国内数个创新绩效显著的以企业为主体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出发,通过分析其在构成要素、运作机理及进化过程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提出构建成功创新体系所必要的五项构成要素及需遵循的三项运作机理,并由此导出不同进化阶段下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主体 成功模式

一、引言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主体、活动主体及成果应用主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体系内部各种要素的构成情况以及要素之间、要素与环境之间的协调运作。本文选取北京、上海、江苏、辽宁及湖北等创新绩效显著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样本,剖析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功模式的构建。

二、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功模式的构成要素

1、由合适企业构成的创新主体核心。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相比,市场触觉更灵敏,创新动机更强烈,因此,企业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对提高创新活力及效率起关键作用。然而,区域内企业众多,创新能力参差,当中需要有一部分企业充当创新主体的核心来主导区域的技术创新活动。

创新主体核心的选择具体取决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创新目标层次、产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创新能力等因素。选取与外部环境因素匹配的企业群作为创新主体的核心,并加以重点扶持,是发挥区域优势与资源特色、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合适的企业群并非纯粹是若干独立企业组成的集群,其中应包含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甚至是跨区域的企业技术联盟等实体。

2、完善协调的系统结构。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和构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完善有序的系统结构是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其创新功能的基础。因此技术创新体系内部的分工需完善合理,主体间的关系需协调有序。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活动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以及政府等,不同主体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责,进而分化成不同的子系统以支持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运作。成功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由技术研究与发展系统、知识创新系统、创新技术扩散系统三大主体系统及技术服务系统、创新环境系统、人才培养系统三大支撑系统协调构成。

其中技术研究与发展系统是核心;知识创新系统是重要推动力,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源泉;技术扩散系统是重要拉动力,为创新技术赋予市场价值;技术服务系统及人才培养系统是前提,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撑力量;创新环境系统是关键,完善的配套政策及基建建设是系统运行及发挥功能的基础。

3、促进系统有序运行的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受内部活动主体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要使各子系统有条不紊地运作,则须预先设置一套完整的、能有效约束各种利益分配、资源配置、创新竞争及投入决策等活动的运行机制。由于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不同,运行机制具明显的地方特色,它是综合考虑区域自身的经济及技术基础、创新资源禀赋、创新目标、创新主要矛盾、创新阶段以及区域对机制的承受能力、执行能力等因素的结果。

4、符合发展需求的创新领域及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创新领域的选择主要受制于区域自身创新资源的种类、丰度、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即创新领域的选择应满足经济及资源条件,并与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相一致,而非盲目追求科技的先进程度及附加效益。

区域创新模式的选择亦受区域经济、资源及企业创新能力等条件的制约。一般而言,区域创新模式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基本模式。原始创新模式作为“内生”型创新,是技术从无到有的爆发过程,能充分获取“机会窗”的超额利润,但创新起点很高,仅适用于创新能力雄厚、创新资源及成果积累丰富的区域。技术引进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外生”型创新,是区域外技术扩散至本区域的结果,它能迅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大缩短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过程,适用于创新基础薄弱的区域。集成创新作为“过渡”型创新,适用于经济及技术条件相对中庸的区域。三种模式并不排斥,应该加以组合利用。对同一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领域,可以根据各领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新模式。

5、推动创新的政府服务。创新活动风险高、收益难独占,在市场失灵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调控不可或缺。这种调控主要体现在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设计、组织、建设、维护及监督等方面,具体职能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引导创新方向、组织创新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地位、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技术服务及运行机制等。

政府服务一方面立足于全区域的发展高度制定技术创新目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调配创新资源。另一方面激励、引导、支持企业及其他主体开展技术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并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其中,政府给予优惠政策、资金支持及创新保护法规对企业的刺激作用最为明显,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创新动力的不足,提高全区域的创新投入。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功模式的运作机理

1、顾客价值增值机理。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盲目追求技术改革与突破而忽略市场需求发展及接受能力的技术创新必然无法实现经济价值。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借助企业对市场需求信息的熟知优势,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然而,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就应在创新过程中除了以市场为导向外,还须围绕顾客价值的增值,努力优化技术创新成果。只有当顾客价值越高,才能从创新成果身上获得的收益越多,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越容易实现。此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家对市场需求信息的筛选以及研发人员对研发过程的控制显得尤为关键。

如图2所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在市场需求信息的导向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但并非所有需求信息均能引导高效益的技术创新。企业家需要以其冒险精神及前瞻眼光捕获有用的需求信息并挖掘顾客价值的升值空间,从而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创新动力。在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企业家及研究人员亦必须通力合作,时刻关注顾客需求及技术的变化,适时调整研发方案并严格控制各个研发环节的质量、成本及效率,促使创新技术顾客价值的不断增值。最终,创新技术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此时,若创新成果的顾客价值越高,则扩散速度越高、范围越广,越能推动产品结构乃至整个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并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刺激后续创新的开展。

在顾客价值的导向下,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均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并充分考虑顾客的感知及收益,保证创新成果能实现丰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顾客价值诱导机理的存在要求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须具备以下条件:企业尤其是作为创新主体核心的企业群有灵敏的市场触角;体系内拥有高速的信息沟通网络,能将有用的市场需求信息及顾客价值增值方式迅速反馈至企业技术中心或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中介服务机构具有良好的市场信息挖掘能力;政府职能由直接干预向市场化服务转变等。

2、物质网络流动机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物质流动主要包括资金流动及以技术、人才流动为主的知识流动。资金及知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要素,是整个技术创新体系运作的基础,两者的流动速度及规模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具体而言,知识流动速度越快则知识更新速度越快;资金流动越快则使单位产出占用的资金越少,产出效率越高。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完成,使得其对体系内部物质畅通流动的需求更大。一方面,单个企业的创新资金尤其是科研知识匮乏,导致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的依赖性强,迫切需要知识交换及资金信贷。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盈利机构,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目标及行为方式差异大,为内部物质的流动造成一定障碍。因此,构建完善畅通且持续稳定的物质流动网络是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功的重要条件。

多元化且稳定的“渠道”是构建畅通物质流动网络的基础。目前,组织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产业研发平台及培育科技服务中介均是铺设渠道的有效措施。各种渠道使不同创新主体相互连结,形成一个立体的关系网络,从而实现物质的高速流动,取其中一个截面进行解释。

如图3所示,产学研联盟是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合体,其合作契约使联盟内丰富的市场需求信息、创新知识等物质迅速交互流动。科技服务中介作为物质流动网络内接触面最广的联结点,收集了来自体系内部不同主体的知识及资金信息,能直接为有需要的主体提取有用信息而节省大量信息搜寻成本及交易成本,推动物质的循环流动。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中介获得研发知识、人力、市场数据、资金信贷服务等,政府可以通过中介获取企业创新情报为科技决策提供依据等。行业研发平台是体系内最大规模的行业联合体,能有效整合行业内各个企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加强物质交换。

3、创新中心辐射机理。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各个活动主体及联盟的创新实力并不均匀,可根据创新能力的高低将活动主体划分为不同的创新梯度。充分利用高梯度层级主体的溢出效应,是带动创新体系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技术创新体系的自行运作过程中,创新知识等资源会自发围绕创新中心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推动力,迅速提升局部的创新效率及产出。这种创新成果的积累会通过物质流动网络向低梯度层级扩散,扩散形式包括就近扩散、跨层级跳跃扩散等,从而形成辐射效应。当创新中心的辐射能力提升至一定程度时,其技术及知识甚至可以突破区域界限向其他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扩散。

创新中心辐射机理的存在能有效整合区域的创新资源,使技术创新体系能通过集中力量率先发展部分高梯度层级的创新活动,然后利用辐射效应缩短低梯度层级的创新积累过程,从而迅速提升全区域的创新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体系要充分利用创新中心辐射机理的前提是体系内有完善的物质流动网络以及能协调活动实体间关系的利益机制及合作机制等。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成功模式的构建策略

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从形成雏形到逐步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一般需要依次经历创立孵化、成长、成熟及持续创新四个重要阶段。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在各个阶段的发展中获得逐步的优化与完善,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获得持续的积累及提升,从而实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升级发展。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进化阶段,具有不同的构建目标。在创立孵化阶段,主要目标是初步树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组织框架、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的雏形建设。在成长阶段,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成对传统技术创新制度及模式的改革。在成熟阶段,主要目标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各方面要素的建设。在持续创新阶段,主要目标是促使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实现持续稳定的创新效率增长。

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采取阶段性的对应策略,其核心是在始终遵循三大运作机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推动技术体系的整体发展。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构建策略。

1、创立孵化阶段。重点培育企业创新意识,引导并激励企业及其他活动主体开展或参与创新活动,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子系统以及保证子系统有序运行的机制;强化政府服务,推动创新体系所需的创新环境及物质流动网络的建设。

2、成长阶段。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推动创新中心的形成;深化创新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促进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积累创新所需的资源及能力。

3、成熟阶段。重点扩大创新企业范围,扶持企业建立内部技术创新中心;激发企业及社会资本的研发投入,全面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投入;加强社会科技服务,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

4、持续创新阶段。重点加强对技术创新方向的引导;鼓励以创新中心为主的企业群开展原始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升科技服务体系的多元化、规范化;优化体系内部各种决策与利益分配等机制,从而通过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资源效用,推动创新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

(注: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7GXSID-021。)

【参考文献】

[1] Cooke P.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Role of Governance in the Globalized World[M].London:UCL Press,1996.

[2] 冯之浚: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3] 郭海滨、郑丕谔:基于知识链和价值链的技术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

[4] 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科学学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1).

[5] 陈浩: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进展[J].科技与经济,2006,19(6).

[6] 任胜刚、陈凤梅: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4).

[7] 张方华、朱朝晖: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