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微招式”举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微招式”举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这一“纲领性要求”确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完成这一“任务”,施教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认知水平

实践中,笔者积极探索路径,注重尝试“微招式”,注重从学生心理着眼,导之以读着手,作文有效着力,卓有成效地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乐于接受,善于思索,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微招式”一: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学问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由此表明,兴趣对于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原理也表明: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求知欲。这个能动性说具体些,就是兴趣、爱好。没有兴趣、爱好就不可能产生求知欲,也就很难获得知识。这些科学理论都告诉人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将思维引向知识的高度、深度,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常态化看来,学生都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出来。笔者在教学中,就是经常性地让学生进入“角色”,参与课文中人物的活动,“启动”小脑袋飞快地旋转,引发“创造性火花”,从而形成“智力竞赛”的场景。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培养思考能力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学会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

“微招式”二:抓住关键词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也是思维过程。教学中,搞清楚了关键词语,就有利于摸准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课文中,关键词语往往既生动,又形象,大多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所以,关键词语很容易启发、引导、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特别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主旨。

比如,笔者曾经执教《小猴下山》的教改实验课,紧扣课文中描写玉米、桃子、西瓜的不同特点的并列短语:“又大又红”“又大又多”“又大又圆”,引导学生理解词意。这个环节,十分得轻松。但是,放手让他们造句,却不很容易。笔者就顺势把“扛、捧、抱”这三个“动词”和这几个并列短语做出搭配,并板书出黑体字“扛着西瓜”“捧着玉米”“抱着西瓜”让学生进行“词语换位”练习。先让学生看行不行,然后让学生比一比,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他们有的造出“体验劳动”句式:我扛着拖把去拖地。妈妈捧了瓜子给我吃……这样通过对关键词语的分析、比较,让学生较为清晰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实实在在地培养了思维能力。

“微招式”三:培养想象力

心理学显示:想象与思维关系十分密切。想象是思维的基础,一切思维活动都植根于想象。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

我执教语文传统篇目《狐狸与乌鸦》课文时,就十分着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开课时,我提高声调,友情提醒学生注意体会出乌鸦的“心理变化”。初次“见面”,狐狸“问好”,乌鸦不动声色;再次“诱惑”,狐狸“问她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这中间的“看了一眼”,说明乌鸦“心有所动”,乌鸦为什么一听到狐狸问“孩子好吗”时,就怦然心动呢?

我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思考:这不仅关系到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善于想象。

教学进行中,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这句话的内涵,让学生围绕“母爱”去领会狐狸问话的“用心”所在。

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学生提出还是用小宝宝打动乌鸦妈妈的心很巧妙。这样的回答,表明学生真正领会到了狡猾的狐狸的“不良居心”。学生都在合理想象中,深刻理解了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内容,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诚然,课堂气氛一活跃,学生的思维就随着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难免出现一些与课文文章偏离,或者稀奇古怪的“偏”“怪”问题。

比如,学生猜想乌鸦“看了一眼”时,有的说到“天下乌鸦一般黑”,老乌鸦在怀疑狐狸讥笑小乌鸦是丑乌鸦等等。

这反映了学生的好奇与“童心无忌”,但积极发言又是认真的。作文施教者,千万不要武断地对学生提出的猜想给予否定,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压制和指责他们的“奇思怪想”,务必正确对待,避虚求实,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支持小学生的“非正常”思维,认真分析问题,热情鼓励他们的“一反常态”的思维方式,相信问题定会迎刃而解,以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显而易见,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着眼,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好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学兴致中获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抓住关键词语,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培养思维能力,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