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负性信息自动捕获注意: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负性信息自动捕获注意:来自返回抑制的证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负性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本实验研究采用情绪图片作为情绪信息的来源,利用返回抑制的范式,对负性信息是否能自动捕获注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即在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本实验证明了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

关键词:负性信息 注意 返回抑制

分类号:13842.2

1 问题提出

信息加工在知觉中的选择性是脑的工作的一种特性,它是有机体适应无限繁多的刺激物的一种方式,是脑的信息加工的一种特性,是注意与知觉相互影响的现象与结果。由于加工资源的有限性,人类不可能对周围环境所提供的任何所有信息都进行加工。这时加工的选择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注意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那么什么样的外界环境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引起注意,获得加工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负性信息,尤其是威胁性刺激,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连,起到信号警示作用,所以人们应该对负性信息给予更多的注意,这是适应性的表现。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负性信息的选择是有意识的分配注意,还是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呢?

一些研究者认为,对情绪信息的加工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自下而上,由刺激驱动。在注意实验中,由于视觉系统加工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要加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取舍,因此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含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引起注意偏向。这种注意偏向能够由各种类型的信息刺激引起,还是只是负性信息刺激引起呢?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但大部分实验发现的注意偏向是由负性刺激引起;有的实验还发现,甚至在非注意或者注意资源缺乏的条件下,负性信息也会导致注意偏向。并且在Fox等人的实验结果中更是出现了负性信息面孔比正性信息面孔反应时更快的现象。

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应该认识到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也许是因为不能从情绪信息面孔上脱离注意而产生的结果,而并不能完全说明这就是负性信息自动捕获注意的结果。也就是说虽然在实验中表现出了对负性信息的选择,但不能就理解为这种结果就是由于负性信息能够自动捕获注意所造成的。

由于对先前的实验结果缺乏确定的解释,因此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证明负性信息能够自动捕获注意。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试图采用返回抑制这种现象来研究负性信息对注意的捕获问题。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m,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的时候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采用突然变暗或变亮的方法,对空间某一位置进行线索化,会使对紧接着出现在该位置上的靶刺激的反应加快,即产生易化作用。Posner和Cohen发现如果线索和靶子呈现的时间间隔(a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大于300ms,则易化作用会被抑制作用取代,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刺激的反应慢于非线索化位置,这种抑制作用被称为返回抑制,这一现象引起了大量的后续研究。与此同时Posner和Cohen发现当注意反射性地分配到一个突然明亮的地方时,返回抑制就会出现。相反,当视觉注意自主地分配(即需要意志努力的)到某个地方时,返回抑制则不会出现。即返回抑制是注意自动转移的结果。

本实验使用线索一靶子范式,在经典IO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左右两个注视点同时呈现图片(一张为负性情绪图片,另一张为中性图片)。由于返回抑制只有在注意自动转移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如果只有在负性情绪图片为有效提示的情况下才出现返回抑制,而中性图片为有效提示的情况没有出现返回抑制,就能说明负性情绪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是单因素两个水平(负性情绪提示、中性提示)的被试内实验,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2.2 实验被试

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15名(8男,7女),所有被试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没有色盲,均为右利手。实验前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实验后获得一定报酬。

2.3 仪器与材料

情绪图片分为负性信息图片和中性信息图片,各22张,情绪图片在愉悦度、唤醒度方面均进行了匹配。在愉悦度上,负性、中性两者统计学差异显著,t(42)=-21.21,p

实验程序用E-prime软件(美国卡奈基一梅龙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联合开发)编写,在14.1寸的笔记本电脑上呈现实验材料,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计算机屏幕的背景为黑色。刺激显示都以一个“+”号为注视点,以两个方框代表线索和靶子可能出现的空间位置。线索为情绪图片,靶子为圆环。注视点“+”、方框和在方框中呈现的刺激圆环均为白色,方框大小为5.87cm×4.39cm。被试距离屏幕60cm,每个方框距中央注视点视角为6.9°,方框的水平,垂直视角为8.1°×6.2°。

2.4 程序

实验采用线索一靶子范式,线索一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sOA)在1000-1100ms之间变化。要求被试做定位反应。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每次测试开始,在计算机屏幕上都会出现三个方框,中间的方框中有一个“+”,要求被试注视这个“+”,800ms后在左边和右边的方框中会同时出现两张图片200ms后消失,300ms后中间的“+”被圆环代替,200ms后又变回“+”,间隔300-400ms后会在左边或右边的方框中出现一个圆环。要求被试判断圆环的位置。圆环在左边按“F”键,圆环在右边按“J”键。反应键在被试间进行匹配。每次测试之间的间隔为1000ms。

整个实验分为练习和正式实验两部分。练习中有16个试次,可循环进行直至被试明白实验程序并且正确率在80%以上,则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分为4个组块,每个组块中有80个试次。每个组块后被试休息3分钟。实验中对负性图片以及中性图片的左右位置进行了匹配,各组匹配图片以及靶子的位置(左右各占1/2)均随机呈现。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注视中心注视点。

3 研究结果

去掉任务中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的数据(3人,包括1男2女),保留12个被试的数据,他们的错误率低于2%,因此不对错误率做进一步分析。对正确反应时删除±3个标准差以外的极端数据后,结果详见表2,利用Spss11.5对有效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当负性图片和中性图片分别为有效线索时,被试的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t(11)=2.27,p

大于中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362.94ms±47.70)。即在以负性图片为线索时出现了返回抑制现象。

4 讨论

本研究利用返回抑制的出现与否来判断负性信息图片是否能自动捕获注意。Posner和Cohen已经证明当注意反射性地分配到一个突然明亮的地方时,返回抑制就会出现。相反,当视觉注意自主地分配(即需要意志努力的)到某个地方时,返回抑制则不会出现L5 J。也就是说,返回抑制是注意自动转移的结果。既然在我们的实验中观察到了负性图片位置上的返回抑制现象,那么这一结果就证明了负性信息能够自动捕获注意。

与中性图片相比,为什么负性图片会更加吸引注意呢?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负性图片所包含的负性信息,尤其是包含的威胁性刺激,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连,起到信号警示作用,所以人们对负性信息给予更多的注意,是适应性的表现。个体要想生存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周围存在的危险,这样就需要注意忽略环境中的其他信息而自动地指向和集中到这些危险信息上。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危险并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危险。因此,负性情绪能自动捕获注意也是符合生物进化论的,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可能与人类的自我防御机制也有关系。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因此人类对消极的内容有较强的警觉性,对消极的内容也比较敏感。当环境中出现负性信息后就会将注意自动转移到负性信息上去而忽略其他信息,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威胁及伤害,再对负性信息进行加工,以最快的速度启动防御机制,并用此方式来维持平衡。

本次实验中利用的返回抑制范式和以前各种类似研究中所利用的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在以前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者只是将一张图片放在左右注视点的某一边作为线索。例如在Fox等的实验中,只是在注视点左边8°的地方或者注视点右边8°的地方呈现一个线索。这个线索之后会出现一个箭头,然后要求被试快速做出判断。显然只在注视点左侧或者注视点右侧出现一个线索会导致左右两边的亮度不一致,不管线索呈现的是什么,这样都会影响注意的自动捕获或者说影响注意的指向与集中。而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在左右注视点同时呈现图片,并且同时呈现的图片还做过专门的匹配。那么这样就不仅不会存在亮度不一致的问题,也同时排除了由于图片的一系列物理性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第二个优势是,在许多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单纯依赖反应时的大小来判定注意是否被自动捕获。当一个不相关的目标呈现在情绪图片的位置时,被试的反应时会小于目标呈现在非情绪图片的位置时的反应时。即使这个结果常常被用来说明注意的自动捕获,但是这也只能表明注意一旦转移到情绪图片所在的位置之后,就很难从情绪图片这个位置转移到非情绪图片的位置上去了,而不能说明情绪图片能自动捕获注意。但本实验中,情绪和非情绪图片在线索化阶段同时呈现在注视点两侧,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并且可以利用返回抑制的产生与否作为情绪自动捕获注意的标志。

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在卫DR经典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改进的范式能够区分出实验结果到底是由于注意自动捕获造成的还是由于注意难以脱离造成的。当前的这个研究范式能够帮助解决关于负性图片或者恐惧的面孔、物体或单词是否能够自动捕获注意的争论。

从前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负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被试的反应时显著大于当中性图片为有效线索时的反应时。也就是说当用负性信息图片作为有效线索时被试出现了返回抑制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注意的自动转移,也就是说本实验中是由于负性图片自动捕获注意而导致了返回抑制的出现。即证明了负性信息可自动捕获注意。

5 结论

当用负性情绪图片作为有效线索时被试出现了返回抑制的现象。也就是说与中性图片相比,负性图片能够自动捕获注意。即负性信息能自动捕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