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孩子哭泣着弹奏《欢乐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晨上班,老远就看见办公室门边倚了个女人,蓬头垢面,满脸晦气。见我掏钥匙,冲我艰涩一笑,却比哭还难看。进了办公室,她说她是我的一个读者,遇到了难处,便跑来找我讨主意。我有些慌神儿——我哪能拿出什么救世的主意呀?似乎只有听她倾诉的份儿。她说她儿子去年考上了一所二批本科大学,全家人乐疯了。可是,大一没有念完,孩子就被勒令退学了,原因是他拒不参加考试。我惊问原委,那女人眼泪就下来了:“他天天逃课,上网玩游戏,去考试也只能交白卷啊!”半天,我俩垂着头,一递一声地叹气,谁也不说话。末了我说:“要不,复读吧。”那女人说:“他不乐意呀!觉得忒丢脸。他回来俩月了,天天在家里猫着。有回邻居瞄见了他的影子,问我:‘你儿子咋回来了?’臊得我呀,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我辜负了那可怜的女人,我没能给她拿出任何有价值的“主意”;但我的倾听使她感动,她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跟你念叨念叨,我心里轻快多了。”
傍晚时分,表妹打来电话,激动得声音有些发颤:“姐,向你报喜——我儿子在全幼儿园中班智力竞赛中拿了个特等奖耶!刚才,我被邀请参加颁奖仪式,电视台的记者都去了!还采访了我们娘儿俩呢!今天晚上新闻就播,姐你可要准时收看呀!”
我颓坐在椅子上,沮丧地跟自己说:“唉,又一个不幸的消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刚才得到的消息与早晨得到的消息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在孩子最适合玩的时候,我们却填鸭般地为他填知识,他因此丢掉了不应该丢掉的宝贵一课,怎么办?那也好办,他会在长大之后报复般地“恶补”上这一课的——该玩的时候学,该学的时候当然就得玩了。
我认识一位母亲,太希望别人夸她女儿“早慧”了!她拽着那个两岁多一点的孩子在人前背诵李白的《将进酒》。那孩子举着一颗棒棒糖,贪馋地吮,妈妈哄着拿开她的手,开头道:“君不——”孩子说:“见。”妈妈欢喜接茬:“黄河之水天上——”她期待孩子说“来”,孩子偏偏忘了,妈妈气恼地劈手夺了她的棒棒糖,焦灼地用“勒”音引导,孩子于是哭哭咧咧说出了一个含混的“来”字。妈妈兴奋接茬:“奔流到海不复——”孩子又不会说“回”了,妈妈气得直跺脚,跟众人解释道:“在家里背得好着呢!一口气能把《将进酒》背下来……”
我见过哭泣着弹奏《欢乐颂》的天才琴童,也听说过为逃避练琴而自断手指的明星琴童。“早慧”,在太多的孩子那里变成了一个不祥的词语。在孩子需要“玩”和“问”的年龄里,我们就开始不由分说地拿“知识”去蹂躏他(她),对其智力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孩子小小的心,堆积了满满的对“知识”的厌倦与仇恨;伴随着确切无疑的“知识”的获取,他(她)丧失了想象的能力,早早就可悲地知晓了人是不可以像小鸟那样飞的;即便他(她)在幼儿园的智力大赛中捧得大奖,也终难逃脱走向平庸的厄运。该玩的时候学,该学的时候玩,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个愚昧至极的怪圈?悲怆的“钱学森之问”,究竟问醒了几个国人?我们的法律什么时候才肯有担当地站出来,将孩子应有的权利坚决地还给孩子?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谁,将这八字谶语送给了你我,且让我们在它的寒气中,瑟缩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