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感知细部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知细部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不同侧面解读斯蒂文・霍尔作品Sarphatistraat办公体并分析其建筑细部。

关键词:界面;光影;材料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Steven Holl’s Sarphatistraat Office Blocking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s well as its details.

Keywords: Interface;lighting;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087-03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建筑留给我们的最具有价值的遗产不是建筑的形式或建筑风格,而是建筑设计思维的一种境界。21世纪把建筑学推向了一个用历史语汇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所想描述的语义的时代。而现象学,作为一种思维和知觉方式,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概念。”

――斯蒂文・霍尔

阅读斯蒂文・霍尔近期的作品具有某种清新感。他将对现象学的知性与当代科学的巧妙结合在建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建筑细部的处理是其整体设计的一部分。毫无疑问,霍尔的细部设计带有强烈的当代性特征,是对现代建筑细部的修正,同时亦是古典建筑细部设计的回归与升华。

斯蒂文・霍尔对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情有独钟,吸取其“知觉”、“身体”、“科学”等概念,将研究重点从“场所”转向知觉与体验,并以此来构建其建筑哲学。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在真实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将亲身感受和具体体验与知觉当作其设计的源泉。

该办公体坐落在阿姆斯特丹的Singel Gracht运河沿岸(图1),于1996-2000年间Sarphatistraat办公体由前联邦医药供应仓库改造加建而成。基于这一时期霍尔对现象学的思考,这一案例引用了谢尔宾斯基海绵的数学模型(图2),并尝试运用分形几何塑造建筑空间。

1变幻的界面

整栋建筑呈现出模糊的“内”与“外”的效果。原有建筑主要结构是两层砖制的U型古典形式,而这个位于Sarphatistraat 410号上的综合建筑从原始的十九世纪庭院中插入,其仿若巨大的谢尔宾斯基海绵的长方体身躯与原有建筑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图3.4.5)。谢尔宾斯基海绵最有趣的一点是它模糊了内部与外部的界面,由于孔洞的关系,外立面向内部延伸,构成围合内部空间的界面。“内”即是“外”,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具有深奥构成逻辑和哲学意义。最有代表性的是从屋顶和墙面悬挂的阳台,分别对应天窗和外墙最大的窗洞,同时阳台由半透明材料与屋顶围合并进行方格划分及转角留白,仿佛又一个微型办公体。霍尔在塑造空间模型上引入了某种程度的随机,从形态上来说,位于运河边的体量并没有严格遵照生成元的规则分形演绎下去,而是运用色彩与光影以及透视空间的概念,使人们获取了全新的空间体验。

2光影雕凿

霍尔是当代建筑师中善于运用自然光线的几位建筑师之一,他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它的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交织地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塑造出行经空间中短暂的即时性的体验。”该建筑透过内部结构逐渐显现更多的多孔空间,看似无序但又遵循复杂的逻辑,蕴含着无穷的连续切割直至零体积为止。分数维空间构成使其更加有机、灵动,整体与局部关联更加协调。

建筑体验涵盖时间、光线、材料以及细部复杂的结合。霍尔认为当身体在空间穿行时所感受的一切是纠缠的经历,场景由从材料的视觉、触觉范围到在前、中、远景的光线中发展的各种空间细部所形成,更是可层叠空间、材料和细部逐渐展开空间的动线。当穿透的光与远处的景色以及内部材料设计在知觉上融合起来。

霍尔在分形空间中进行光影的塑造并促进这种光影融入到细部中。塑造空间是设计方法的细化与空间设计的进步。

3材料语言

触觉是人感知建筑的重要途径,精致的材料组合和肌理搭配会诱发人的触摸欲望。霍尔非常注重利用材料本身固有的触感和色彩。加建部分呼应形体上的“多孔性”,运用了穿孔铜板作为表皮材料,青灰色穿孔材料向人们展现其独特魅力。

巨大的海绵状空间将已有的砖体与新的穿孔铜金属结合,穿孔式材料的层面,从外部装设的铜金属到内部装饰的夹板,包含着各种作用,如灯光效果、空气流动格。所谓的“染色空间”由光线在建筑的不同层面不停地折射而成。日间,当太阳在天空中移动时,会让建筑表面产生特殊的光彩与波纹状的图案(图6);而到了晚上,光线被困在屏幕之间,并借助海绵空间的孔隙显现成厚

厚的流动的色块。当鲜亮的色彩于Single Gracht 河的水波间倒映出丰富的虚实层次与光影交换,这个被多方利用的建筑空间,变成了公共聚集的最佳场所(图7)。

霍尔认为建筑所表达的思想性就是建筑的本质,建筑的思想性存在于对细部的关注,而细部从空间中提炼并物化于建造的热爱中。“建筑细部,这是诗的展示,以大体上的和谐同小部分的失谐相互作用……”优秀的建筑细部处理充盈着各个环节,细部设计不仅在结构上确保了建筑的整体性,同样也是设计理念的载体,烘托出建筑整体意欲传达的意境。

4转角处理

建筑中门与窗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门和窗让光线与视线穿越,通过入口人们可以体验出友好或敌意,邀请或拒绝,温暖或冰冷。原有建筑的主入口在U型庭院内部,而加建两层高的矩形体量与河岸在西南角围合成了直角梯形的小广场,新旧的垂直交角处就成了视觉焦点,入口就设置于此,干净利落的厚檐雨棚强化了入口空间。

霍尔喜欢雕塑感的室内设计,为追求特殊的光影效果,设置各种槽口,在该作品中界面交接处,在内部看不到的反射板涂上鲜艳的色彩,并与暗槽处埋设灯管,不论昼夜,均洒下一片绚烂(图8-11)。建筑面对运河的转角进行了虚化处理,后退飞隐框的透明转角窗增强了空洞空间效果,并由此产生某种吸力,拉近周围环境与室内之间的距离并同时拓展了室外步行空间,加之竖向绿化,很好地完成了从室内到运河空间的过渡(图12-13)。

人类无时不在建筑世界中生存,无时不在建筑中行走去体验建筑、感知建筑、聆听建筑。建筑品质由于细部而提升。霍尔的创作不仅为西方建筑界树立了典范,而且也为中国建筑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Steven holl. Intertwining.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1996.

[2]Steven holl. Parallax New York: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2000.

[3]沈克宁.建筑现象学理论概述.[J]. 建筑师. 1996/6: 91~112.

[4]陈洁萍.一种叙事的建筑――斯蒂文・霍尔研究系列. [J].建筑师. 2004/05.

[5]梁雪,赵春梅.感知建筑――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蒂文・霍尔的理论探索与设计实践. [J].建筑师.2006/08.

[6]刘全.斯蒂文・霍尔与建筑现象学.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