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牧民定居后的再就业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牧民定居后的再就业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牧民定居后,就业困难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西部牧民再就业难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找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西部牧民的再就业有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牧民定居;再就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和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贫富差距明显,就业低下。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现牧民定居,改善牧民的生活。但牧民定居后,就业问题更加凸显,直接影响了牧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牧民再就业问题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导致牧民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

1.信息不通畅,相对闭塞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再就业受到阻碍

处在西部牧区的少数民族,长期过着经济单一的游牧生活,自给自足是他们长期以来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外界沟通少、对外开放程度低,是造成牧民就业水平低的基本原因。牧民定居后,只是在居住形态上发生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并未随之发生大的改变。而定居后,人们的消费支出必然增加,尤其是生活必需品支出增加,但收入并没有同步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加大,事实上,牧民的相对收入水平是下降了。定居后,牧民们需要更多地就业,来满足生活需要,但牧民们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大多安于现状,影响了就业活动的开展。

2.牧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下,给再就业造成困难

在牧区,学生初高中毕业后,就直接开始在家务农或放牧。牧民认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只要会放牧就行,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文化就足够了,没必要追求高学历,因此,教育问题一直未得到广大牧民的高度重视。牧民定居以后,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开始显示出来。牧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历不高,对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给再就业带来较大困难。

3.牧区生产、经营活动过于单一,影响了牧民就业

在牧区,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以畜牧业为主,并且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生产模式,畜牧产品加工程度低,基本表现为一种原生态的初级产品,产品的后续加工程序少,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因此,在我国畜牧产品生产、加工活动中,牧民扮演的总是一级原材料供应商,这不仅是价格低的问题,而是牧民在这一整个产业链条中,参与的只是最开始的初级生产,没有进入到该产业的深加工活动,以及和该产业相关的服务领域中去。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牧民在畜牧业这一行业中,社会分工不足,分工没有得到扩大和细化,这就限制了牧民的就业面。

4.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难以提高就业水平

牧民定居后,传统畜牧业要向现代畜牧业过渡,在定居点,需要科学地培育人工饲草料,来满足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过去放牧,牲畜食用的都是天然牧草,现在让牧民自己种植牧草,牧民缺乏对人工饲草料培育的技术。除此之外,牧民定居后还要更多地进行耕地,剩余劳动力要在不放牧时间出去打工。牧民们过去不经常种地,耕种的能力、维修农机的技术都不足。而进城打工方面,对众多牧民而言是新的尝试,牧民们各种职业专业技能都很欠缺,找工作变得困难。

二、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牧民的再就业水平

牧民定居后,要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提高生活水平,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就要想办法拓宽牧民的就业渠道,提升牧民的就业能力,提高现有的收入。

1.要增加牧民再就业意识,培养牧民再就业积极性

牧民就业困难,根源在于牧民对从事现代化畜牧业以及其他行业缺乏意识,使再就业裹足不前。各级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需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牧民宣传再就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牧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富裕就必须增加收入,即要从事更多的行业。至于可能性,政府要引导牧民从闭塞走向开放,不但要提供各种外界信息,而且要鼓励牧民走出去,放开眼界,让牧民看到差距,从而促进牧民积极主动地学习,成功地实现再就业。

2.在劳动力和用工企业之间搭建平台

牧民走出去就业困难的现状是找工作难,被企业雇佣也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息不通畅,牧民找不到就业门路;二是牧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又缺乏非农专业技能,用工单位大多不愿接受,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牧民,也竞争不过相同学历的其他应聘者。

牧民找工作正处在一种相对劣势的状态下。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由政府出面,在牧区剩余劳动力和用工企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由一些中介机构来实现应聘牧民和企业之间的对话。中介机构位于劳动和企业的供需之间,可以很好地收集牧民在就业意向上的资料,同时也掌握了用工企业在劳动技能方面的需求,从而进行合理地组合,让劳动力和用工企业之间实现合理配置。这样做不但解决了牧民的就业问题,企业缩短了招聘时间,节约了成本,而且中介机构也从中获利。就业平台作用要发挥好,政府往往也要采取一种现金鼓励方式,业绩好的中介机构可以得到政府补贴。

3.对牧民进行各种职业技术培训

牧民想扩大就业,就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要在定居点设立各种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化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在培训过程中,应有专门技术人员给牧民进行各种职业的技术指导,让牧民逐渐具备从事各种行业的能力或者执业资格。在现代农牧业的培训方面,要让牧民掌握人工草饲料的科学生产技术,以及牲畜的科学喂养技术,牧民还要学会农业运输工具和农机具故障的修理工作。在非农产业培训方面,根据牧民的就业需求,要让不同的牧民逐渐学到二、三产业中各种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让牧民具备在各行业就业的能力。

4.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和投入,鼓励牧民不断深造

要向牧民灌输知识对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首先,牧民定居后,学校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要保障牧民子女有学上,幼儿园、中小学都要建,应选址在距离定居点不远的地方,方便孩子上学。其次,鼓励青少年牧民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从而获得更先进的科学知识。要在牧区中大力宣传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实现更多的青少年牧民能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再教育。

当今的时展,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注入到生产活动中去。人力资本是一种高质量的劳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通过接受高层次教育和专业培训,才能产生。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培育的有效途径,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人们,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可能实现高水平就业,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鼓励青少年牧民通过努力来接受高等教育,是牧民就业水平迈向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5.发展现代畜牧业,拓宽行业的就业渠道

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关键在于增加产业链的长度,让牧民更多参与到畜牧业的二、三产业中去,扩大畜牧业在农牧民中的社会分工,增加就业。牧民可以对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可能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并针对需求方面的空缺开展更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畜牧业食品,即肉、蛋、奶,牧民可以对其进行深加工,加工成各种食品,而对于动物皮毛,过去多是整张销售,现在可以做成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用纺织品等。牧民也可在当地或者外地从事现代畜牧业的服务行业,如畜牧产品和餐饮行业相结合,牧民可经营饭馆、食品店等,把畜牧产品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和特色产品。因此在牧区,畜牧业不断向二、三产业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分工扩大和牧民再就业。

6.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继畜牧业之后,西部牧区的另一主导产业。西部牧区大多自然风光良好,牧民定居后,可利用其发展旅游业来实现增收。例如,冬季旅游业已成为新疆牧区一个热门产业。目前,新疆冬季旅游业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冬季滑雪场。二是农家乐,这两种冬季旅游业都让牧民增收不少。

7.鼓励牧民在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实现就业的多元化

牧民定居后,在定居点派生出很多制造业与服务业,这些行业的诞生为牧民进行多元化就业,提供了机会。此外,牧民家庭剩余劳动力还可以进城务工,选择自己喜欢和可以胜任的行业。高学历的牧民在就业方面,既可以选择就近原则,也可到外省就业,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8.聘请本地大学生直接在当地执教,解决本科生就业难的问题

西部牧民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社会问题。据牧民反映,一些当地的本科毕业生因为汉语言交流不顺畅等原因,在应聘时竞争不过同等学历的其他地区的毕业生,于是又回到牧区放牧,或处于一种待业状态。为了解决当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实现大学生学有所用,有的地区采取的是直接让大学生在毕业后回本地执教,既保障了当地本科生就业,也发展了地区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刘艳红,梁红亮.浅谈阿勒泰地区牧区草原生态修复之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游牧民定居工程[J].新疆水利,2009(6).

[2]陈怀川.浅析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效益—新疆和静县x村的个案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47.

[3]巴合提娜孜·比克什.游牧民定居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保障[J].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报,2011(4):68.

[4]张丽君,王菲.中国西部牧区生态移民后续发展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1,197(4):33-34.

[5]李静,戴宁宁,刘生琰.西部草原牧区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3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