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药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药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2-0053-05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打击医药商业贿赂、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加大医疗体制改革力度和连续对药品实行降价等,这些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1-9月医药工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增幅继续下滑,2006年上半年医院用药的增幅创近年最低。一系列数据说明医药行业的现状明显是被国家政策和制度所左右,宏观调控起到了作用。

1医药工业

我国医药工业2006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与2005年同期相比,是近10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见表1)。导致全行业增长放缓的因素包括:国家对医药购销中出现的商业贿赂进行重点打击,进一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对政府定价的药品进行全面梳理,价格继续下调等等。

从整体分析,2006年中国医药产业遭受了诸多负面因素带来的较大冲击,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出如下特点:工业生产和商业销售增幅下滑,医药工业整体利润下降;医药产品进出口仍平稳增长;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大型制药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分化加剧;行业亏损面稳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加大;医院终端增幅创近10年新低等。

2006年前三季度,化学工业销售收入中,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收入938.69亿元,同比增长16.29%;化学制剂工业销售收入100.70亿元,同比增长16.48%;中成药销售收入797.17亿元,同比增长16.15%;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302.48亿元,同比增长0.28%。但是利润增长的情况并不好,尤其是化学制剂工业利润出现了同比负增长(见表2)。

2医药商业

据报道,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为1 944.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7%。其中药品类购进1 443.51亿元,同比增长6.25%;中成药类购进350.22亿元,同比增长12.65%;医疗器械类购进32.77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2 118.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07%;纯销售值为1 170.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80%。其中药品类总销售值为1 568.05亿元,同比增长7.34%,纯销售值为877.93亿元,同比增长9.75%;中成药类总销售值为372.05亿元,同比增长10.06%,纯销售值为196.15亿元,同比增长6.08%;医疗器械类总销售值为3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纯销售值为24.07亿元,同比增长5.98%。

但是医药商业的效益水平是很差的。2005年全国17个省市汇总亏损额达6.34亿元,行业利润率仅为0.66%,费用率为7.53%。在532家重点企业中,有152家亏损,亏损面为28.57%,亏损额达3.65亿元。

2006年以来,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没有同步。受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等政策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应收帐款增幅进一步上升,费用加大,毛利率、利润率下降,企业增效能力差异加大等,这就是目前我国医药商业的现状。

3医院用药

药品生产与药品降价的种种变化最终体现在销售终端上,目前我国药品销售最大的终端还是在医院,所以分析医院用药是可以说明问题的。表3是2002年到2006年上半年医院购入药品金额和同比增幅的变化统计。药品的购入金额虽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及国民GDP提高等客观原因仍呈上升态势,但是从2004年5月第15次的药品降价后其增幅已出现明显的下滑。2006年上半年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用药虽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增长率从2005年的19.67%下降到11.74%,呈直线下滑态势。

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及消化系统及代谢药这五大类药物仍然举足轻重,约占有总金额80%的份额,这几类药物依然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表4)。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6月份对部分抗肿瘤药实行降价,统计所示该类药仍然保持着23.34%的高增长率,可以说降价的影响在上半年尚没有体现出来。而与降价关系最密切的抗感染药物下滑最大,其增长率已经从2004年的21.44%跌入到目前的2.74%。

4上海地区态势分析

4.1上海医药工业

从2006年1-9月医药工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地区的各项指标在领先发达的6省市间优势不明显(见表5)。

上海地区医药亏损企业占该地区医药企业的27.44%,仅次于北京的37.72%,排在第2位。虽然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报道,上海的医药商业销售在这6省市排第1位,但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并不见得好;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的同比增长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6个省市中处于中游。从管理费用及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分析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产品销售成本的增幅为最小;在时下原料与辅料、能源与环保费用普遍上涨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上海的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不错的。利润和利税总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2上海地区样本医院用药分析

上海地区的用药水平在国内一直是领先的,国外一些新药也常常在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地区样本医院最先得以使用。抗感染药物滥用现象也已得到很好的遏止,再加上是全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所以样本医院各大类药物购入金额所占份额的变化也正向国际化大都市用药水平靠拢(见表7),尤其是抗感染药物的份额逐年下降是非常说明问题的。样本医院药品购入金额及增幅的变化参见表3。

从样本医院领先药品分析,已明显看出与全国样本医院的统计有很大的不同,抗感染药物傲视群雄的地位已明显不在。在领先前30只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有7只,从数量上看占23.33%的比例,但从占金额的份额看也只占25%,没有明显的优势。纳入样本医院统计的品种共1 323只,领先的30只药品占全部药品金额34.38%的份额,其中7只抗感染药物占总金额的份额为8.57%(见表8)。

应该看出,一些抗肿瘤药、心血管药物市场很好。尤其要关注的是免疫抑制剂,由于上海在器官移植方面的水平在全国领先,而患者一旦接受移植则要终生服药,所以此类药物的潜在市场是非常可观的。

向样本医院供应药品的厂商共有1 340家,领先前30位占全部供应商39.31%的份额(表9)。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合资企业风光无限,前10位中有9家合资企业;前20位中有16家合资企业与外企;前30位中真正属于国企性质的只有4家,此外还有几家股份制或民营企业。由此可见,国企的优势至少目前已不在了。

5展望2007年

5.1原料药行业

全球原料药生产中心的转移仍在继续,原料药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原油价格的下调将促使原料药生产所需化工原料成本下降;大宗原料药价格有望继续保持2006年下半年出现的缓慢升高的势头;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维生素A、维生素E退税率由13%上调为17%)给大宗维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带来机遇。

人民币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原料药产品的价格优势;美国、欧盟等规范市场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准入壁垒,相关认证的成本有可能提高;专利侵权事件将进一步引起国内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中国产品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新产品的引入将变得更加困难。

5.2药品价格

目前我国药品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其中2 400种左右的药品由政府定价,列入政府定价目录的药品占市场流通份额的40%左右。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的约700余种,其它药品则由企业自主定价。

政府对药品价格采取坚持积极稳妥、分步降价的原则。据悉,2007年政府以政策调整为主,价格调整为副,不会有大幅度的降价,今后原则上每两年对药品价格进行一次微调。2007年是做好药品价格评审、研究修改药品定价原则、建立以合理成本为基础的价格核定办法等工作。这些举措试图给企业有一个休整的时机,可是由于降低药品价格无法改变利益分配,生产企业的利益受影响最大是肯定的,所以企业想借此机会积聚能量也难。再加上地方招投标仍旧进行,企业若想中标,在投标时必须再降价,所以招标采购的进行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再降价,也肯定会影响企业全年的营销计划。

5.3医院用药

降价对抗生素冲击最大,有些品种遭到三四次降价的冲击后,价格已偏低,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替代品种的出现是见惯不怪了。

对专利药、创新药、原研药和仿制药实行分类定价是应该的,首仿药与仿制药有一定的差价也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区分、如何划定界限等问题。

中国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政府允许医疗机构售药加价,医院作为药品购销的居间环节,已经在整个价值链中演化成绝对的主导力量。医院、医生的逐利行为,一方面仍旧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将继续夺取医药工业、商业企业大量的利润。

5.4医疗体制改革

国务院批准11个部委联手成立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目前已深入到企业、商业单位及医院进行调研(具体分调研、报告和实施三步)。2007年有望在坚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好医院资源;在坚持机制创新、完善政府的补偿机制,加强属地化、区域化的管理措施下,转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2007年将继续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目前只覆盖40%的农村人口,50%左右的地方,每人仅50元),提高农民的保障金额。

(说明:医药工业统计数据取自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医药商业统计数据取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医院用药统计数据取自中国药学会。)

(收稿日期: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