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放下一点,拥有更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放下一点,拥有更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不能完全舍弃自我,就超越不了无尽的苦难;如果不点燃熊熊烈火。就无法中断一切煎熬。

茫茫欲海,谁启以光明?茫茫欲海,谁窿以大道?

现今世界,信佛的人很多,多得以至于实在不好统计。人们为什么要信佛,肯定不是为了大殿里那个木塑泥雕,应该就是未知的迷雾实在太厚了,需请佛陀指引一条光明。

自人类有生以来,物质文明从未像今天这么繁荣。几千万一栋的别墅、几百万元一辆的汽车、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顿的餐费。人们有条件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可即使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快乐吗?不快乐,所以求佛的指引,向佛求取帮助。

稍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虔诚的宗教徒往往来自社会的上下两层,因为他们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更多的茫然,要在自身之外寻找力量。

虔诚的宗教徒会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所信仰的世界之中。从中得到自己的所需。然而,对那些并不以宗教为必需的人来说,在佛的世界中难道就没有所需了吗?谁都知道不是这样的,在佛的世界中,即使您不信奉它,也可以从那里得到一个和平的生活态度。贪嗔痴,罪恶的源头

在佛教中,将贪嗔痴定义为三毒,贪是对于喜爱之物的过分执著,嗔是对于讨厌之事的过分偏执,痴就是对于那里还没明白就里的事物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做出反应。按照净空大法师的说法,贪嗔痴不断,风水火天灾不断。

因而,佛家讲求平常心,讲万物众生平等,要自己的信徒以戒定慧除贪嗔痴。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通俗一点说,只要参透了“贪、嗔、痴”,就可以知心见佛了。

如此一看,悟道成佛似是一件易事,了却贪嗔痴而已。道理确实如此,只是这了却谈何容易!

“贪、嗔、痴”乃人类相同的本性,也是人类最为一致的基本欲念。只要我们对某些东西、某些事物有了特别的关注,有了欲望,想将之占有,那就是“贪”了;而一旦我们看到了自己不满意的东西,或者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自己预定的轨道进行,就会发怒、忿忿不平,而这种心态的不平和就是“嗔”;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对某一事物的喜爱超出了对其他任何物品和情况,比如说喜好砚台,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使用范畴,喜欢到了不管不顾的程度,那就是“痴”。

“贪、嗔、痴”是人类一切烦恼的源头。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益上的;中突就有“贪、嗔、痴”,它是人类最困惑、最致命的弱点。

“贪”让人迷失方向。“嗔”让人自我折磨,“痴”让人进退失据。

贪欲、嗔怒、痴迷这三界,普通人非常难以跳出,因而才被佛家称为三毒,化解了这三毒亦就可以成佛了。放下一点拥有更多

如此这般可以成佛,可真的能放下“贪、嗔、痴”所带来的一切,了却一切成佛的人终究很少很少,对于它的修持,信佛、学佛的人都很难。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更是不奢望也不能及。

话又说回来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的愿望也未必是成佛,只要能够活得再好一点点,应该就心满意足了。

但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呢?以更多的物质带来更多的物欲、与痴迷?应该不是,很多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松开手。您可以拥有更多!很多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把心中的欲望放下一点点,就可以活得更加安然幸福。

前几天看《空杯心态》,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4岁的小男孩将手卡在的花瓶里,怎么也拿不出来,疼得直哭,他的妈妈只好小心翼翼地将花瓶砸破,解放出了他的手。这个时候,孩子的小手已经被花瓶挤压得通红。却仍然一直紧紧地攥着小拳头。掰开一看,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妈妈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把手松开,那样岂不很容易就能把手拿出来了?…‘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妈妈听了之后哭笑不得,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她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

我们可能会笑孩子的幼稚,可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手里的硬币是变了形的。是另外一些我们认为不能丢弃的东西罢了。

这些东西可能是金钱、名声、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等等,它们一旦被自己拥有就被紧紧抓住,无论如何也不会松手。可就是因为不肯松手,所有的一切都像包袱一样挂在自己身上。能不累吗?

得失、荣辱、起落,欲望伴随着烦恼飞升,心灵亦无一刻的平静,食不甘昧不说,甚至还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无法承受丝毫的担当?痛苦不已。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看似说教。细琢磨却都是真理。

有一个人觉得每天不堪生活重负,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哲人。哲人把一只竹篓放在他的肩上说:“背着它上路吧,每走一步都要从路边捡一块石头放在里边,看看是什么感受。”

那人虽然大惑不解,可还是按哲人说的去办了。可刚走了几百步。他就感到背负太重实在受不了了。“知道你每天为什么不快乐吗?因为你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了。它已经把你的快乐压抑殆尽了。”哲人从竹篓里一块一块地取着石头说,这块是功名,这块是利禄,这块是小肚鸡肠,这块是斤斤计较……

当大半篓石头被扔掉后,那人再背起竹篓上路,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我们每天穿梭忙碌,辛苦地经营着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越大,对工作、生活、朋友、亲人等的期望值就越高,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可忙过一段之后,仔细品味一下。自己并没有因为得到了更多而更加快乐,反而是空添了许多愁。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释怀。很多东西我们无法舍得,很多的情,我们无法放下。在这尘世之中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有太多的需求,即使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应该放手,可仍是做不到。

有云。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难。英雄可以征服天下,而不能征服自己。 环绕于我们的,金钱、权势、地位,乃至爱情、亲情、友情等等,有太多、太多让人放不下的东西,。剪不断。理还乱”、“不思量。自难忘”,烦恼因而丛生。

按照佛法,我执、我爱、我见,所有我们放不下的,都是源于贪嗔痴。作为一个个生存于世间、有欲有求的凡人,以勤修戒定慧之法,息灭贪嗔痴。做不到也没必要。我们能做且应该做的就是少一点贪念,放下所有能够放下的。放下越多,拥有越多,就像您手里攥了一把沙子,攥得越紧流得越多,虚虚地捧着反而拥有最多。

放下一点,你的要求就不会太多,你就会活得更加安然和从容。

放下怨恨。得到的是快乐

有一佛门故事流传很广,内容颇为发人深省。

邻居的院墙倒塌了,砸在隔壁主人公的院子里,殃及池鱼的是一正在将自己的美丽释放得分外灿烂的石榴树。爱树的主人大怒,定要找在城里上班的院墙主人讨一个说法。去城里的路上,有一寺院,恰有一远归的大和尚正要进门。这大和尚看见这一脸怒气的主人公不禁停下了脚步:

“是什么将您烦恼成这样?”

“我正在被折损了的石榴树烦得不得安宁。”

“您一直把那棵石榴树背在身上。当然不会安宁了。”

主人公似有所悟:“求师父指点迷津。”  “不难。放下便是。”  这人一怔。恍然大悟,感激地向师父施礼而去。  回到家后,他立即动手把压倒石榴树的残墙断壁清理干净,把剔好的砖头整齐地码在邻居的院子里,又找来工具把石榴树的残枝败叶修剪掉,留下几枝比较整齐的主枝。要知道石榴树的再生能力很强。要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抽出新绿的。

到了周末才有时间回家的邻居见此景象大惊,急到主人公家向他道歉和致谢,并主动赔偿他的损失。我们的主人公自然拒绝了,剩下的当然也是皆大欢喜的感人结局。

我们在这里花篇幅版面讲这个故事,并不只是告诉您要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而是像那枚五分的硬币一样,折射出一个道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诸如此类觉得他人对不起自己、自己冤如窦娥的事情,烦恼不已。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即使您如愿讨到了说法。那又如何?徒增同事朋友间的不和而已,解决不了任何事情。还不如放下心中的怨恨、烦恼,齐心协力解决好事情,自己受益、他人涕零。

总是把不如意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更加不开心。稍释放一点心情,就会感到莫名的轻松。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谋得更好的生存空间,本就已经很辛苦了。何必再背上那些不必要的石头。为自己增加一分负担?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不管这个世界有多么的“险恶”,绝大多数人的心仍是善良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看不到这善良,是因为我们将自己的心紧闭,不让人看、更不让人去摸,然后再以这种高度警惕的姿态小心翼翼地去揣摩、观察他人,自然,每一个人都是“小偷”、“强盗”。

这就像你去医院看病。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开,信任医生、信任药物,坦诚地讲清自己的症结所在,然后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假如你对此充满了疑虑,无论什么样的医生和药物,恐怕都治不好您的病。

佛日: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

我们心里的嗔念其实都是由我们主观造成的。所有的生气、不满、怨恨其实都是缘于不合自己的心意、不合自己的标准。那您的标准、心意是不是亦合他人的标准、心意?如此循环下去,只能深陷烦恼之中,不得解脱。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这句话我们在寺院里经常能看到,对于世间的一切,我们虽做不到弥勒佛那样的觉而不迷,大彻大悟,时时地放下一点,让自己更轻松些。总还能做到。

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执著。执著于看似近在咫尺的成功,执著于更加安逸的生活,执著于或浓烈、或柔而不绝的感情。

既然生活在以数字划分等级的尘世上,就要通过奋斗让自己活得更好,没有执著,也就没有这一切。然而,当我们的执著变得并没有意义的时候,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不妨放下心中的贪嗔痴,让心灵回复宁静和安详,哪怕只是短暂的!

放下并不是放弃,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智慧!

放下不必要的执著、妄念。不要设那么多的提防。当您爱他人的时候他人也会来爱您,到那时。您拥有的不仅是和谐的生存环境,还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