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阶段,就业无疑是国家、社会、学校密切关注的焦点。文章对技校学生的就业展开研究,旨在摸索提高就业策略的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69-02

技工院校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制,毕业生从总体上讲有两个去向:一个是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一个是投身社会,就业或待业。就业以进企、事业单位,其中绝大部分是二、三产类专业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思想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的教育,尤其要对面广量大即将投身社会的学生,还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的就业与顶岗问题方面的策略性和技术性的教育,让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志愿选择理想的职业,走上理想的岗位,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学校的发展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开设专业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它应随着本地的三大产业发展而发展,才能真正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首先走访用人单位对所需技校人才的具体要求。同时做好毕业生的跟踪与回访,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其次,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增强就业发展能力。最后,积极研究开发新兴专业,打破专业界限,进行专业间的交叉与跨越,以满足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所教内容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来进行学校专业建设的结构性调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数控维修》、《仪电仪表测量》等专业非常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报读人数比较多。同时改造老专业,努力打造精品专业,培育长线专业,发展短线专业,进一步贴近市场需求,贴近学生和家长需求。

以质量求生存,把就业工作作为全校上下头等大事,要建立相应机制,紧盯市场,要善于推销学校的“产品”,要“走出去,请进来”,选择科学含量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就业单位,想方设法提高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二、努力营造和建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

提高技校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作用和贡献的宣传。作为学校,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与企业联合搞好实践教学和“出口”环节。学校应与部分企业合作办学,开办精英班、品牌班,尝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实践能力。技工院校同企业的联系更加密切,这种特征直接体现在技校教育的全部过程中。对于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企业与技工院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二者实现“双赢”。因此,技工院校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通过合作企业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操作技能精湛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且数量充足、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从目前看,技工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往往处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的超负荷运转状态。而且多数专业教师从职业院校毕业就直接到技工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扎实,缺乏教学经验,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教学质量必然受到直接影响,对于技校毕业生的知识构建与技能水平提高也会产生不利后果。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必须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提高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一是优化已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鼓励并要求专业教师学技能、考证书,安排他们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达到既能交动脑、又能交动手的双师要求;二是要通过校企合作,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担任相应的专业实践指导课程,这样不但解决的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企业与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为毕业生实践与就业奠定基础。

四、完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技工院校应尽快配备高素质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建立起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的“三到位”就业工作保障制度,保证有相对独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是技工院校开展就业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推动和促进技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通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性和连续性,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指导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生存是发展的基础,正视现实、正视自身,从实际出发求职择业;转换角色。主动适应岗位,最终实现成功就业。

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水平,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时代赋予技工教育新的使命。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社会阶层由低向高的流动。技校生大多是城市平民和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子弟,他们文化底子薄、综合能力差、行为有偏差,加之没有人脉资源,信息能力差,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因此,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得广大毕业生能够“锻炼职业能力找工作,提高职业素质谋发展”。加大电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机房和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力,引导学生娴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样有助于学生填平信息鸿沟,提高自主学习和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让技工院校毕业生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永红,中职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教育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0,(9)

[2]王调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甘肃农,2009,(11)

[3]荣峰,中专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肖敏,探讨提高中专生就业率的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6)

[5]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6]许士海,颜新新,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