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小圣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小圣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黎塘镇小圣多金属矿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西段镇龙山隆起区。本文通过对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提出矿床成因类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多金属;镇龙山隆起区;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黎塘镇小圣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西段镇龙山隆起区。岩浆活动仅见于马尿坑—长帽岭一线,沿羊角山—长帽岭断层侵入,呈岩枝、岩脉、岩墙产出、是燕山晚期产物,岩性主要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此外,在镇龙山北坡猫公山有隐爆角砾岩筒分布。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缺失奥陶系,志留系。因经受加里东—燕山期各次构造运动影响,基底寒武系地层褶皱发育,主要有大站复式短轴背斜、凤凰山复式背斜和三灶岭复式背斜,并发育多体系的断裂构造,主导了本区既成的构造景观,华力西—印支运动,继承加里东运动,基底地层隆起,形成“镇龙山穹窿”。区域矿产以多金属热液充填型矿化为特征,赋存于寒武系和泥盆系下统,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产分布有分区产出特点,穹窿中、南部以铜、铅、锌、锑矿为主,主要受昌六—铜巷断裂、田僚—云表断裂,六花断裂控制;穹窿北部以银、锑矿为主,次有铅、锌、砷矿、少量铜矿、伴生金矿,主要受南北向、北北西向—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寒武系的细砂岩、绢云板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泥盆系的石英砂岩、底砾岩。基底寒武系褶皱发育,呈紧密线状分布,走向近东西向,背向斜轴相互平行排列,主要褶皱构造有三灶岭复式背斜,轴部位于尖峰山—三灶岭—二七顶一线,轴线长大于7.5公里,被南北向和北北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所错切。本区主要断裂构造有:F3、F9、F10、F13、F14、F16(见图),其中F3为东西向走向,F9、F10、F13、F14、F16均为近南北向走向,此外在南北向断裂中常发育北北西、北西向次级小断裂。区内出

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石英斑岩(λ53a),沿F3断裂及其旁侧南北向断裂侵入,为燕山晚期产物,呈小岩枝、岩脉产出。计有马尿坑石英斑岩脉和小圣东石英斑岩体。马尿坑石英斑岩脉沿F3侵入,出露长900m,宽5~20~m,小圣东石英斑岩体,呈小岩枝产出,出露岩体呈近似等轴圆形,直径60~70m,沿一南北向断层侵入。岩体边部,与围岩同化混染现象明显,岩石见较多的围岩角砾被岩浆岩成分胶结、溶蚀使矿物成分复杂化,并有强烈的电气石化和毒砂矿化。

3.矿体地质特征

本区发现的矿体主要有14-1、14-2矿体。

14-1号矿体产于14号脉中段,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为银铅锌多金属矿体,工程(含采样点)控制矿脉延长约340m,分布标高330~540m。矿体厚0.3~1.20m,平均0.56m。矿石组成以构造角砾—石英脉—硫化物细脉矿石、构造角砾—石英团块—团块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为主,其次为疏松的土状及粉末状褐铁矿矿石。有用矿物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次有辉银矿、自然银、硫铜银矿、锑铅银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角银矿等。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有条带状构造、脉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土状及粉未状构造、晶洞构造。矿石的结构类型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填隙结构、浸蚀结构、乳浊状结构。主金属元素以银、铅、锌为主,伴生金,矿石品位:银一般为211~457g/t,平均101g/t;铅一般为0.75~15.33%,最高32.95%,平均6.64%;锌6.6~15.69%,平均4.66%;金0.02~0.26 g/t。

14-2矿体产于14号脉南段,为锑矿体。呈团块状、透镜体状产出,锑一般为0.61~4.14%,最高11.78%,平均4.30%。工程(含采样点)控制矿脉延长约340m,分布标高330~540m。矿体厚0.87~1.75m,平均1.21m。矿石组成以构造角砾—石英脉—硫化物细脉矿石、构造角砾—石英团块—团块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为主,其次为疏松的土状及粉末状褐铁矿矿石。有用矿物以辉锑矿、黄铁矿为主,次有辉银矿、自然银、硫铜银矿、锑铅银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角银矿等。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有条带状构造、脉状、细脉状、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土状及粉未状构造、晶洞构造。矿石的结构类型有自形晶结构、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填隙结构、浸蚀结构、乳浊状结构。

4.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4.1矿床成因

根据含矿脉和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边界比较清楚,以及前人对本区硫化物脉的矿物测温、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资料,成矿温度为200~350℃,硫同位素特征为δS34‰为0.4~12‰,反映为深源硫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为δO18H2O7.5~11%,δ0-65~-120.2‰,反映成矿流体具大气降雨特征,认为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深源岩浆有关,同时在大气降水沿断裂破碎带下渗过程中,溶蚀淋滤地层中的部分金属,活化迁移,参与岩浆热液活动,在断裂破碎带中充填、富集成矿。

4.2控矿因素

3号断裂破碎带控制着本区的岩浆侵入,并起着导矿作用,南北向、北北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4.3找矿标志

首先,硅化构造破碎带是直接的找矿标志,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是间接的找矿标志。两组或多组断裂交叉部位、断裂切割的背斜核部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其次,本区化探次生晕异常呈现为多元素组合特征,以银、铅、锌综合异常为发育,异常浓度:银2~4r/g,最高43 r/g,铅200~500 r/g,最高3000 r/g,锌50~200 r/g。以线状异常为主,呈南北向,北西向分布,并多与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吻合,尤以F14、F16、F3断裂异常发育,单个异常轴大于1km,经验证,异常与矿化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5年。

[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矿产总结[M],1993年,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