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境的融借与超越:晋城市博物馆设计小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境的融借与超越:晋城市博物馆设计小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特殊的任务

1.对独特的建筑用地的思考和定位

如何合理地利用这块地形,以最小的土方量,最经济的场地改造达到节约工程造价、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破坏的目的;如何充分尊重其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塑造独特的空间和造型;如何依借环境,使建筑同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仿佛从其中生长出来一样,实现对环境的再塑和升华,这是方案设计首要定位考虑的基点,既是难点,也是该方案与众不同的特点。

2.对建筑所处城市环境中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思考和定位

建筑选址位于晋城市主干道凤台街和环城东路十字交叉口西北角,周围有艺校、中专、泽州大学、拟建广播电视台等,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属晋城市文化园区的中枢地位。选址背依环境宜人的泽州公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充分显示了晋城市领导对该建筑的重视和尊重。如何处理城市十字路口的建筑造型、空间,使建筑依山造势,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和人文景观,形成文化园区公众参与、交流的枢纽:如何同风景秀丽的泽州公园交融渗透,融为一体,形成晋城市新建现代化城市的独特标志性建筑,这是方案设计进一步思考和定位的要点。

3.工程性质要求有更高的文化内涵

从位于晋城这座新兴现代化城市的角度考虑,晋城博物馆就应是一个现代化建筑,但作为博物馆,它又把该地区、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科技发展水映出来。因此建筑从气质上的定位是既不能割裂历史,割裂文化,纯粹的现代,又不能盲目仿古,割裂时代,纯粹的复古。晋博应在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科学研究、文物保护三大功能充分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把晋城深远的文化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新建晋城的现代化意识和山地晋城“人”与“建筑”特有的雄浑豪放、质朴洒脱,道劲有力的特色及由地理位置所产生的兼顾南北文化的兼容精神表达给世人。

城市设计观点指导建筑设计

1.十字路口一角的山丘“城阙”建筑模式

作为城市十字路口一角山丘台地建筑,建筑设计似山丘,似阙,用山之形,城之意,表达出凝重而不沉重,恢宏大度的古代文明信息,有力地强调了古晋城作为山地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要塞城池的特点。整个建筑群依山造势,跌宕起伏,主次分明,舒展大方,塑造了恢宏的气势,画上了城市空间中凝重的一笔,体现了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性,分量感和识别性。

2.公众参与、活动、学习的城市广场建筑模式

主体建筑西北背依山丘,东南临街一侧借助地形,坐落在一个3.6m高10m宽的台地广场上,台地广场向南临凤台街是一个24m进深135m宽的公共活动参与的前区广场,广场上设有双排隋、唐、宋、金、元、明、清的各式斗??柱式,以及主题雕塑,大台阶,叠水喷泉池和停车场,整个广场富于层次,流线清晰,生机盎然、仿佛注入了生机、活力、生命和灵气,为城市人民群众驻足,参与、活动、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公共广场空间,为晋城市文化园区创造了很好的文化交流中枢场所,为烘托博物馆的气氛,实现参观学习人流的心理过渡起到作用。

总体布局的探索

1.“洛书”,“河图”、与“九宫”格式的运用

建筑总体布局采用中国古典的“九宫”格模式,九宫实际上就是一种中国上古宇宙图案或空间定位的图式,九宫的做法,如过去荀子说的,“欲近四方,莫为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中也,礼也”,古代从城市规模到住宅建筑,大体都采用中央集中的模式,“九富”的发展是与古代传说中的“洛书”“河图”相联系的(孔子谓“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借此布局,方案设计也意在传达晋城古称“凤台”“有凤来栖”的吉祥如意。建筑布局以九宫为母题,塑造了内九宫外九宫,穿插错落,有序有机的空间层次,九宫相套,九宫相生,九宫相借,内外空间虚实相间,阴阳相合,层层递进,主从有序,人与自然共生,正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外九宫烘托内九宫的格局形成了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结合外部层层递进的广场空间,融天、地、人、时、空为一体,引导人们逐步进入有知、有感的历史时空境地。

建筑布局分区明确,流线清晰,有机地同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融为一体。

2.晋博的布局在九宫格的基础上,采用南北主轴线,东西次轴线及以一条由东北角而上的环形辅助轴线的方法来组织空间体块之间的关系

南北主轴线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均衡,对称的手法,对称庄重,均衡抒情,亲切宜人,东西次轴线临环城东路一侧,结合地势,跌宕起伏,富于层次。

3.风水说的观念

中国有谓人杰地灵,一向重视人地关系,“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中国的园林风水讲究借鉴自然。晋博建筑设计面南背北,前有广场喷泉,背依青山秀景,使这一文化性建筑群位于“朝阳俊秀之处,清雅之地”。

建筑创作的构思

1.“高台明堂”与“明堂辟雍”的隐喻

整个设计采用“高台明堂”的布局形式,折射出相当于中国古代书院大学的“明堂辟雍”类礼教建筑的文化气息和纪念性特征。《白虎通义》曰:“天子主辟雍,行礼乐、宣德化、辟者譬也,象圆璧法天雍,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因此在建筑设计上,采用规整形态以突出其纪念性,采用圆形以示“圆如璧”,比喻“法天”,设计水池,以喻“教化”。

把主体建筑立于高台之上,既有突出主体建筑形象的作用,并可隐喻中国古代建筑高台“招贤纳士”、“礼贤下士”之意,唐朝贾谊曾有“昔日燕山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的诗句。瞻仰者置身其中,会感到一种无名的气势,一种和谐、寂静的境界袭然心头,无以名之,曰“圣地感”。

建筑设计将建筑与绘画、雕塑、园林、小品有机结合,既表现建筑美,又表现自然美,将中国的古代文化内涵,鲜明的时代精神与地方特色相融和,形成统一的整体环境,既有静穆的“圣地感”,又亲切宜人,有祥和的文化气息,可称之为“欢乐的圣地感”。

2.凤台的隐喻

整个建筑主体依借地形,围绕13m高的二级台地,坐落在一个高3.6m的一级台地上,主展馆又坐落在13m高的二级台地上,形成台的高台建筑,一方面衬托塑造了晋博主体建筑的神圣和庄重,反映了黄土地高原北方文化的道劲有力,大气雄泽,豪迈洒脱的气势,同时也幽幽讲述了古晋城“有凤来栖”的历史故事。主体外墙基部雕刻有凤凰的浮雕,也有传达古台州“有凤来栖”的历史神韵,人们由中庭沿水幕,跌水逆流而上,溯源追根,到达序言大厅中部,一泓清水上有一台,一座古凤台凤凰的雕塑进一步强调和升华了追溯古凤台历史渊源的喻意。

3.立面造型设计:重檐挑檐、如鸟斯革、如翠斯飞

立面造型采用大实大虚的手法,现代、明快、简洁、大方,富于韵律,富于层次,体现了晋城博物馆设计的现代意识,体现晋城新城的开放拼搏意识。同时形式功能有机统一,

强调了主入口,影射了建筑的功能分区。主入口的高透光玻璃幕一方面丰富了室内中庭空间,另一方面也隐喻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文明和现代晋城人的开放追求。整体造型道劲雄浑、大气有力,反映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文化风格。立面造型以实为主,有力地塑造了晋城博物馆的深厚亘古的文化气息,反映了古晋城作为山地城市独有的封闭地域文化特色(晋城古有孔子回车的典故,反映了古晋城文化一度对外来文化抗拒和抵制,自成一体的特色。)

古晋城由于战争和南北经济的渗透影响,其文化逐渐汇入大中华的历史河流,南北朝时的青莲寺已出现重檐,斗的应用相当普遍。借此,立面造型抽象中国古建的重檐大屋顶,如鸟斯革、如斯飞,出挑深远,意喻悠长,富于韵律,富于层次,气势雄浑,似与大地息息相生、体现了中国古哲学“天人合一”的意境,实现了现代科技手法与古建神韵的完美结合。建筑的细部构件和符号,经过对古建的构架柱廊、墙身收分、斜昂、斗拱、雀替棂窗、庑殿顶、四角攒尖顶等符号采用概括、抽象、提取、变形,夸张、重构等现代建筑手法的处理,既体现其建筑现代意识,又蕴含古韵,折射历史,超越明清,指向深沉浑厚的汉唐建筑文化,映射着中国古山西晋城博大的文化背景。

大面实墙的收分与依山而造,同山丘相接的城垛口围合处理,有力地强调了古晋城作为山地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要塞城池的特点,(古晋城的殷富人家和官宦人家,为防御此起彼伏的战乱,在私宅周边多建四、五层的了望角楼,实墙顶多以城垛口收头,这是晋城古文化的重要特色,如砥泊、郭峪、黄城)。

晋城地理上界处于南北文化相交之处,古建以北方建筑大气雄浑、道劲有力的特色为主,又采用了许多南方建筑手法,比较典型的如润城的一座舞台就采用南方临水而建的卷棚顶的处理手法。因此,晋城博物馆的设计在报告厅屋顶和入口雨棚的处理上,采用了曲线微弧翘挑的手法,也在意喻古晋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色,同时结合广场,活跃丰富了建筑的气息和形象。

色彩选取了黄土文化中最具其个性的黄色,同环境石层巧妙地统一、融为一体,仿佛从中生长出来,表达了来于自然,又归于自然,超于自然的心愿。

空间设计

内部空间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富于层次,变化丰富,步移景易,情趣昂然,使人如置身时空隧道,又如闲庭漫步,不知不觉流连于历史长河。步入一层,是一个三层中空的大堂。围绕大堂两侧是两个对外临时展厅,大堂对景是一幅三层高的晋城古韵浮雕水幕,阳光由屋顶的玻璃采光顶和入口的透明斜玻璃洒下,光影交错,气势恢宏。玻璃和钢架,光和影,潺潺水幕和古意昂然的浮雕,交相呼应,构成一曲宏大的交响乐。

沿扶梯上二层,空间豁然开阔,围绕三层中空的中庭,南侧布置临时展厅,东西两侧布置两个室内休息的庭院采光天井,中间种绿树、点缀对外雕塑展品。天井临中庭和展厅一侧为透明玻璃幕,临山丘一侧挡土墙上雕以巨幅浮雕。室内、室外空间在此交融,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沿扶梯上三层,围绕中庭和两侧庭院,对景设置两个较大的临时专题展厅。步移景易,人们每到一层,都感受到新的空间,都接触新的展题,结合休息展廊,空间的趣味和变幻消除了人们参展时的消极疲劳心理。追溯水幕的源头,人们在三层看到一部宛若通天的直扶梯,这是一个玻璃楼梯,玻璃踏步下流水淙淙,内藏灯带,映照着流水和踏步,虚幻飘渺,为通向主展厅的道路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人们拾级而上。来到二级台地主展厅的序言大厅,空间的演变在这里达到高潮。序言大厅淡泊宁静,万物归一,建筑的意义在这里得到全新的升华,民众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启迪。序言大厅中是一碧清池,中间有一台,落座一个凤凰的雕塑,人们追源溯根,找到了源头。序言大厅顶部次开发是一个玻璃攒尖采光顶,阳光静静地洒落在清池和雕塑上,给人们静静地讲诉古晋城凤台有凤来栖的传说,围绕雕塑四周的墙上绘有壁画、纹饰、雕塑,讲述古晋城亘古的传说,给空间赋予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围绕序言大厅是四个相对独立且联系贯通的主展厅,空间主从有序,层次分明。

水体设计

从广场到室内,从一层到四层,一组结合台地,由跌水喷泉,涌水水幕、镜水、流水组成的水景造型,宛如一条暗暗流动的生命之线贯穿建筑始终,使建筑临水增色,主题升华,潺潺流水,涟漪微波,水花四溅,水膜闪烁,似一幅文明的画廊,历史的长卷,有力塑造了晋城市博物馆标志性建筑的独特个性。

作者:周涛,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建筑师规划师

收稿日期: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