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懂空白 开拓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懂空白 开拓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石壕吏》这首诗几十年来一直入选初中课本。选入课文的古诗文都是经典的,如何不重复老套的教学法,让学生学到东西,值得研究。《石壕吏》这首诗具有空白的特点,以此切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诗内涵,做到读懂空白;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描写空白。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一、读懂空白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诗人对苦难百姓的同情。让学生领悟诗歌内涵,真正读懂作品,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通过反复阅读、研究作品,我这样安排课堂:

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整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的见闻,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妪诉说她家的遭遇,老妪儿媳哭泣。这是诗中浅显的基本内容不是本课的目标。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①课题是《石壕吏》,而诗中只有“吏呼一何怒”一句,“吏”为何怒呼?怒呼了什么?②老妇为什么要说“老妇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不去不行吗?为什么?

一个同学很快就填出第一处空白——凶吏的“怒”“呼”:“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并找到了根据,“老妇出门看”。此后有一学生补充道:“差役想借夜色的掩护抓到男丁,但他们却不知道其暴行早已闹得石壕村鸡犬不宁,连腿脚不便的‘老翁’也‘逾墙走’了。显然出门看的老妇不是他们要捉的人,所以他们怒气冲冲,语言咄咄逼人。这让我们感到官吏的凶悍。”

“家中还有什么人?”这是学生找出的第二处空白,老妇说出三个儿子境遇后,差役进一步逼问。我让他们说出依据,学生答:“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并用“灭绝人性”高度概括了官吏的形象,令老师十分欣慰。

“不管怎么样,你家必须抽人服役!”学生找出第三处空白。学生讲了自己补出这句的依据:“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由此看出老妪“应役”是身不由己的。她很明白,儿媳是不能去服役的,要不然唯一的孙子就没奶吃。这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回忆“安史之乱”史实,分析当时社会现实。同学们纷纷发言:“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的时期,他的这首诗描述了老妪全家遭遇,战争是多么残酷啊!”“不仅儿子性命难保,连老太也要去服役,战争给百姓造成多么深重的灾难啊!”

至此,我追问:题目是《石壕吏》,而诗中内容涉及“吏”的诗句却不多,然而酷吏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你怎么知道的?

“有诗为证。”“根据诗句想出来的。”“作者‘躲’在那儿呢!”学生七嘴八舌,各自述说。

正在此时,一个同学说道:“作者躲在那儿,为什么不出来阻止酷吏的行为呢?”这一问真是问得好!就此问题再一次全班同学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青年时的杜甫,充满自信,锐意进取,赴京求仕,但“三起三落”,终无果。经“安史之乱”,绘成“三吏”“三别”之画卷。一方面表达了民意,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极度的痛苦,另一方面透露出他忠君恋阙的矛盾思想。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让”老妇“自请”应役,面对酷吏残暴只是含蓄地给以批判。故而只能做个“看客”。

《石壕吏》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通过这首诗,我们真切感受到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极度无奈又极度愤慨的心情。

这首诗题目为《石壕吏》,但直接写官吏的很少,然而酷吏的形象特鲜活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作者采用了空白艺术手法,透过某些诗句、上下文联系,通过想象,我们可以把有关的内容填补出来。

二、描写空白

俗话说“趁热打铁”。上面的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就此拟出三道作文题:①以“我”的见闻为题,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②仍以“石壕吏”为题,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③根据“老翁逾墙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句,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布置后,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写出符合文意、合乎情理的文章。

通过评比,有三位同学作文比较突出,现摘录如下。

(1)以“我”的见闻为题,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摘其主要内容):

……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仔细地听着。开始,传来一名成年男子粗暴的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我急切地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快,快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魔头。“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叫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

“没有男人也不行,今天你们家必须出一个人!”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已老,但还有一点力气,跟你们到河阳去服役,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

(2)仍以“石壕吏”为题,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摘其一段):

……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里面的人,快开门,快开门!不然我就砸了!”老妇人快步走到门口,打开门。官吏像一头饿狮冲进去,将老妇人撞在一边。前前后后看了好几遍:“你家的男人呢?”见老妇人不回答,官吏咆哮道:“快说!”“官爷,您听我慢慢说。”……“幸存的人一天一天地活着,而那死去的人就永远躺在那冰冷的泥土里,算了,算了!”“你这老太婆,我要的是男丁,你给我讲那些做什么?”“官爷啊!您说老妇家中还有男丁吗?只有那一个还在吃奶的孩子。”“我怎么看到里面有人影?”“那是我的儿媳妇呀!她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啊!”“我不信,我要进去看看。说不定是你这老东西在搞什么鬼!”没等官吏说完,老妇用衣角擦干眼泪说:“官爷您别看老妇人我年事已高,但还有点力气,今晚就让我跟您去河阳那做官役,还能够帮忙准备早饭。”“别嗦,快走!”

(3)根据“老翁逾墙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句,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全文):

我来到家门口,好像没有什么响声了,倚着墙,摸着门框进了家。屋内一片漆黑,只听见儿媳哭泣。我小声问:“你婆婆呢?”“爹……”儿媳泣不成声。“客人呢”?我问。她也不搭理。忽然,客人的房间灯亮了。我急忙跑到客人的房间,跌跌撞撞的,客人一把抱住我,说:“没事了,没事了,官兵走了。”我此时心里踏实了一半。“我家老太婆呢?”“你听我说”,客人说道:“半夜里,只听到‘嘭’的一声,我从床上惊醒,听到怒骂声:‘你个死老婆子,干嘛磨磨蹭蹭的,害得我们好等。你家男人呢?’我一听是官府抓壮丁来了。只听到你家老太婆说道:‘我有三个儿子,不久之前,我其中的一个儿子才捎信回来。我那两个苦命的儿子……苦命的儿子……在不久的战事中死了。’‘那你家老头子呢?’一个官吏厉声问道。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连花甲老人也要抓,连忙凑到窗前,侧着身子看,官吏凶目圆睁,紧盯着你家老太婆。‘官人啊,我家老头子早几天去找儿子,走在半道上被一队官兵截取去运粮草去了,现在家里只剩下儿媳和还在吃奶的孙子。’老太婆说完,几个官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中一个大概是头,‘哼’说道:‘没有男人也不行!前方战事吃紧,上级命令,一定要每户出一个人,否则满门抄斩!’听到这话,老太婆撩起衣襟,拭了拭泪,说:‘官爷,你看我还行吗?’她接着说,‘您别看老妇人我年事已高,但还有点力气,今晚就让我跟您去河阳那做官役,还能够帮忙准备早饭。’‘那就别唆了,快走,别耽误工夫。’就这样你家老太婆被带走了,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像被针扎一样痛。……”

听了客人的话,我心如刀绞,这日子怎么过啊!天亮了,客人走了,我好像在冰窖里。

点评与反思

以上三篇文章,改写各有特点,都较好地把原诗中的空白描绘出来。第一篇在形式上突出了“我”听到的、看到的,在内容上,深符原诗题目的意思;第二篇在内容上突出了官吏的凶暴,重点把原诗中的空白比较详细地补写出来,描写生动形象,给读者印象深刻;第三篇可以说是小作者别出心裁,把行文的线索落在老翁的身上,以第一人称来写,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并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把诗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暗含的内容绘声绘色地写出来,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令人欣慰。

我们可以利用类似《石壕吏》这类文章中空白艺术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并提高他们由读到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