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仁杰:一个人的“感恩中国”之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仁杰:一个人的“感恩中国”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年轻人: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背着印有“感恩中国”字样的摄影包,用一部过时的数码照相机,拍摄街道上的流浪者、乞讨者,记录他们的生活状况。他就是“感恩中国”网站的站长――张仁杰,今年刚26岁。自2005年“感恩中国”网站创建以来,张仁杰在5年里多方奔走,通过网络媒体呼吁的方式,共救助了数千名各类病残流浪乞讨人员,如帮助他们回家、联系救助站、筹措医疗费等。如今,“感恩中国”已成为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门户网站”。

贫苦少年,在感恩中成长

1984年,张仁杰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全家靠种田为生。母亲心地善良,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分流了母亲对张仁杰的关心和爱护,这曾让年幼的张仁杰十分不满。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帮助这些不相干的人。

张仁杰上初三那年,张家为给一个收养来的、取名叫张仁梅的孩子治疗肺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天,母亲抱着张仁梅刚回到家里,张仁杰就急忙把母亲拉到了院子里,气愤地说,如果再不交学费老师就不让上学了。张母已经拿不出一分钱,用几乎是央求的口吻说:“仁杰,你请求老师宽容一下,下学期妈一定把学费给你补上。”张仁杰望着床上熟睡的“姐姐”,长久积压的怨恨一下子爆发了,他冲母亲大喊:“下学期就毕业了!你们从来就没按时给过我学费,家里的钱全拿去给‘饭花子’……”他还没说完,母亲就一个巴掌扇了过去。张仁杰捂着脸,怨恨地盯了母亲好一会儿,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

张仁杰赌气出走到了临县的一个亲戚家,在那里借住十来天后,他产生了去外面闯一闯的想法,并托亲戚捎话给母亲。就这样,13岁的张仁杰开始了他的“倔强之旅”,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在张仁杰的记忆里,最艰难的是17岁那年的夏天,他来到了郑州,由于找不到活干,不得已和一群拾荒的老人一起去铁路沿线捡垃圾,晚上就睡在铁路旁的露天草地上……生活的艰辛让张仁杰渐渐理解了母亲的做法。

2001年,17岁的张仁杰在郑州一个纯净水站做送水工,因为个性率真,平日里常帮人干些体力活,附近的居民都很喜欢他。一位名叫江涛的老人觉得张仁杰脑子聪明,身体素质也好,就这样干体力活实在可惜。他试探着问张仁杰愿不愿意学习武术,如果愿意自己可以出钱资助。重返学校是张仁杰不敢奢望的梦想,他高兴极了,在江老的帮助下,他走进了登封某武术学校的大门。此时,张仁杰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恩”这两个字的含义,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善举。

2003年,从武术学校毕业的张仁杰只身来到北京,很快找到一份在健身中心做教练的工作,月薪2000多元。张仁杰在城乡接合部租了间房子,虽然生活依然窘迫,但回想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关注弱势群体,辞职创办“感恩中国”网站

张仁杰所居住的城乡接合部是穷人聚集地,他经常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拾荒者或乞丐。刚开始,张仁杰经常拿出身上的零钱去帮助他们。但不久,他听到了一些流言,说这些流浪者中有很多人都是伪装的,他们往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脱下肮脏的外套,梳洗打扮好之后出入高档饭店,夜夜笙歌。听到这样的传闻,一腔热血的张仁杰第一反应就是被骗了,他觉得自己的报恩之心遭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他一度对任何流浪者都漠然视之。直到一天清晨,在北京五道口地铁站,赶着上班的张仁杰看到有几个衣着光鲜的人在向乞丐分发热腾腾的包子和豆浆。张仁杰本来以为遇到了和自己同样头脑发热的人,他想上前提醒这几个好心人,走近之后才发现,原来这是几个韩国人。张仁杰后来得知,这几个韩国人每天早晨都给这附近的乞丐分发热包子和豆浆。看到那些乞丐充满感激的眼神,张仁杰不由想到自己以前的流浪生活。他开始疑惑:难道这群人也是骗子不成?

为了找到答案,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追踪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并用镜头记录了下来。结果他发现,这些人绝大部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流落街头,“午夜变身”之说纯属恶毒中伤。

于是,张仁杰重新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时间一长,向他求助的人越来越多,他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只好经常请假为他们奔波。有同事私下提醒他:“你频繁请假已经引起了老板的不满,再不注意,当心饭碗不保啊!”

同事善意的提醒并没有“惊醒”张仁杰,他一如既往地去帮助那些可怜的流浪者,直到他在西苑菜市场遇到了一个让他无法不全力帮助的对象――王雪萍,当时,她只有13岁。

王雪萍是安徽省灵璧县人,从小先天性残疾,父亡母嫁。听说北京的医院可以治好她的病,患有严重支气管炎的71岁的大伯王久灵带着她,徒步5个月从安徽赶到了北京。可是,高达20万元的手术费让他们无力承担。为了筹集治疗费,他们只好沿街乞讨。

刚看到王雪萍时,张仁杰震惊了。她的两手像海豚的鳍一样翻在背后,两腿也因畸形无法站立,坐在一个安装了4个滑轮的木板上。张仁杰问小雪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小雪萍望着四周摊位上那些正在卖菜的菜农,可怜巴巴地说:“我想干农活。”一个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张仁杰。那一刻,他决定竭尽全力帮助小雪萍实现那个并不奢侈却难以办到的愿望。

听说网络媒体传播的速度快而广,张仁杰便在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把王雪萍的坎坷遭遇贴在了首页,再配以多幅真实又震撼人心的照片,没想到竟引起了多方关注。各大网络争相转载,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幸运降临到了小雪萍的头上。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为她提供了6万元的手术费用。随后,小雪萍在北京东直门医院顺利地完成了脚部矫正手术。

张仁杰看到了网络的力量。2005年7月,他辞掉了健身房教练的工作,决定把救助流浪者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同时,他把自己的博客改成网站,命名为“感恩中国”。为了节省开销,张仁杰从原来的出租屋搬进了几平方米的小屋,开始了他的“感恩之旅”。

永不止步,将“感恩”进行到底

张仁杰救助弱势人群的流程大体是这样:遇见需要帮助或者主动求助的人,先跟着观察几天,偷偷拍摄很多生活照片,确定不是骗子后,他就整理出照片发到“感恩中国”网站上,吸引更多的人来资助。

2005年秋天,张仁杰认识了来自河南民权县林七乡下庙村的杨丹一家。当时杨丹只有7岁,父母为治疗杨丹的先天性心脏病,便带着她与妹妹来到了北京。由于没钱,杨丹的父母只能靠捡拾废品和乞讨攒钱。经过观察杨丹一家人,张仁杰决定为杨丹奔走。杨丹对经常帮助他们一家人的张仁杰抱有很大的希望,常常说“张叔叔会来救我的”,这让张仁杰感到肩负了生命的责任。然而,在张仁杰为杨丹找到愿意承担医疗费的慈善机构的前一天,杨丹却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这成了张仁杰心底的伤口。从此,他拼命奔走,以争取帮助更多的人。

就这样,一条又一条需要帮助的“小鱼”被张仁杰捧起,再放进生活的“水”中……当他助人的数字一次次被刷新时,再也没有人质疑他的“作秀”了,而是更多的人被他的作为所打动,纷纷加入到了义助的行列。

2006年12月初,张仁杰正全力救助一位名叫陈中文的安徽农民,但一直为找不到合适的肾源而焦急万分。陈中文在南方一家电子厂打工的弟媳了解情况后,连夜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准备捐出自己的肾。在北京东直门医院的病房,张仁杰惊讶地发现,这名善良的女子就是自己的母亲当年曾收养过的张仁梅。

由于成年忙于“感恩中国”的事,张仁杰一直没有时间回家,多年不见的姐弟俩在这样的情形下相见,格外感动。在和弟弟的谈话中,张仁梅透露,义母多年的无私抚育让她懂得,只有帮助他人才是最高尚的事,没想到弟弟竟然比自己做得更多,更彻底。看着如今已为人妻的姐姐也踏着母亲当年的步伐坚定地走着,张仁杰感受到了母亲的伟大。母亲的所作所为,不仅拯救了一个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同时还播撒着感恩的种子。同时,张仁杰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能帮助他人,受再多的委屈与挫折都是值得的!

如今,“感恩中国”网站已成为大多数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中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公益门户网站”,张仁杰本人也被网友们称为“丐帮帮主”。面对央视、凤凰卫视、《人民日报》等海内外上百家媒体铺天盖地的采访,以及各种迎面扑来的荣誉,张仁杰显得异常平静。他说,自己只是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而那些背后默默帮助他人的人,更让人钦佩。

采访结束时,张仁杰特意向笔者讲述了一件事:两年前,已经能站立行走的王雪萍和大伯王久灵在张仁杰的护送下回到了安徽老家。当地一所小学破例接纳王雪萍入读小学一年级,并且减免了她的学费。当初资助小雪萍完成手术的慈善机构也承诺,今后将继续为她提供每月600元的生活费。眼下,王雪萍生活得很好,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将爱传播给他人。说起这些时,张仁杰激动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