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家庭看“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家庭看“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家庭作为一个系统、特定、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塑造的内在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及能力的发挥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进入大学校园,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90后”便成为这一代人的代名词。这代人大多是在“6+1”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们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大学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42-01

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大一新生更多地表现在人际关系的敏感和人际交往障碍上。新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独生子女备受家庭关注和爱护的他们,容易形成自我中心思想,与人交往中更容易产生摩擦,带来许多心理冲突。人际关系不和谐加剧了远离家乡和父母本就有的一种孤独和无助感,使学生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的学生交往能力差,最终也会形成冷漠、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同时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易造成彼此间的误解,变得敏感、多疑、抑郁。另外,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在大学被挫败,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而面对挫折,他们又难以克服。“挫折承受能力弱”也就成了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何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首先,“90后”的父母大多数是“60后”,他们艰辛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对子女在物质方面的要求倾尽所能,使子女失去了关心别人的意识。而相对独立和自由的大学学习环境与这种家庭模式存在冲突,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

其次,家庭结构也是影响“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之间稳定关系的模式。调查显示,家庭姊妹多的,一般集体意识较强,懂得谦让。而标准的核心家庭的孩子,更多的显示出其对家庭的依赖,自我意识比较强。

再次,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 “90后”心理和人际交往关系。经过调查,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更多的希望参加各种协会以结交新朋友。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富裕的大学生多是通过更经济的方式进行交往交流。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的主动性。

最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 “90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民主的家庭出身的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多会尊重别人的想法、观点,与人相处融洽。反之,那些独断专行的家庭中的孩子势必会出现人际交往危机。而那些经常被父母宠溺的大学生,也很难与人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恋人之间相处问题的调查显示: “80后”的恋人之间的花费,男生积极主动付账,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而在“90后”的他们认为,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即使吃饭,也应该AA制,这样比较公平。这个做法,透露出他们独立的个性,他们的潜意识里是想说:我们都是独立的人。但是他们热衷网络,对社会现实知之甚少,甚至没有接触过社会,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因此对父母的依赖不可避免。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大学生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的与人相处。当然这不只是家庭、学校或者学生自身某一单一的问题。

首先,对于家庭来说,应该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阳光与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家庭成员来说,要积极发扬家庭民主。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该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

第一,搞好迎接新生工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重视做好迎新工作,热情接待,带领新生参观校园,帮助新生解决生活问题等,让新生很快对新环境有所适应。同时,要搞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这是减少新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还应组织一些专题学习讲座,如学习经验介绍、图书资料使用讲座,帮助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人际、学习环境。

第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新生受挫能力。

许多学生其实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是苦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无法自行解决和处理。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开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都可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得他们心理健康,耐挫性强。

最后,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人格。处在时代转型期的他们,必须能够面对和接受各种差异,在与各类人的交往中,客观公正的评价自我和他人,改变和弥补自身缺点,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总之,“90后”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多元的观念和价值判断。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正确认识“90后”大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更好的促进其自身与他人的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关键。

参考文献:

[1]苏文魁、董丽芹.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