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婷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婷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和自己同课异构:别让优秀成为卓越的敌人

评说周婷的课固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从她的课例中领悟到的其他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名师如何让自己优秀,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说这话的是一位叫柯林斯的研究者。优秀怎么成了卓越的敌人?柯林斯的结论来自他五年的研究。他在20名商学院学生的帮助下,对1965年至1995年间财富500强中的143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1家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取得较好的业绩,然后一飞冲天,并能持续发展。柯林斯研究的结论是:优秀是卓越的敌人,优秀未必走到卓越。对此,我的结论是,优秀是可贵的,有时也是可怕的,其根本原因是,“优秀”是否反思,“优秀”是否改进甚至改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至改造,“优秀”才会成为新的发展动力,这才会走向卓越。对于企业,这一命题成立;对于教育,对于教师,这同样是振聋发聩的启示。

周婷无疑是优秀的。八年前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如此之美,如此之好――如她自己所说,她的语文课“快乐行走在活动化情境中”。但是,八年后,周婷完全抛开了原来的教案,重新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更精彩,更成功。完全可以说,周婷正从优秀迈开新的步伐,其关键是周婷对优秀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周婷说得好“和自己同课异构,不是我执教公开课的特例,家常课中我有时也会如此做。23年语文教学生涯,从最初对专业的热情转向慢慢学会自觉地思考。”在她看来,同课异构,首先是对自己的不满足,不满意,是一种积极进取,有更高追求的心境和状态。因而,同样的教材她会有陌生感,有陌生感就会有新鲜感,陌生感实质是孕育创新的激情和欲望。其次是一种深度的反思,她的真切体会是,思考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教例不够成熟,于是要深思,要改进。更为可贵的是,周婷的同课异构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和。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这样,周婷通过同课异构,使自己走向成熟,走向自觉,从优秀走向卓越。

值得关注的是,周婷的这种“走向”是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她把课程改革当成一条起跑线,每一次起跑和行进都会有新的出发点,都会有新的方式。课程改革转变了她的理念,也教会了她如何在保持激情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转变了她的教学观,也让她开始建立课程意识;转变了她的备课方式,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教学心志。她感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给了她很多机会,正因为如此,优秀才不会成为卓越的敌人,相反成为走向卓越的新起点。

二、儿童: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

周婷开始建构自己语文教学的坐标。她追问的是,坐标的核心究竟在哪里?她的答案:是儿童。因而,每次教学,她都要问自己:今天的语文课离儿童还有多远?是的,她正在走近儿童,问题是“还有多远”。我们常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不过,方向在她的教学中已不是问题,距离已成为她攻克的难题,她知道,距离还可能会影响方向,甚至会改变方向。

周婷是这么走进儿童的。其一,让儿童“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儿童是“被教”的,儿童是需要“被教”的,但儿童不能只是“被教”,不能一直“被教”;儿童同时也在“教”,儿童也可以成为教师,即把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也即帕克・帕尔默所言,教师与儿童是舞池里的“舞伴”――平等、互动,互教互学。显然,周婷决心让儿童真正成为语文课堂里的主人。其二,让儿童的语言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儿童的内部“潜伏”着巨大的语言能量,这些语言能量总是“不安分”,总是想从身体里不断涌出来。周婷知道,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的语言潜能,而尊重最好的方式是让儿童的语言得以表达。从课例中不难看出,她精心设计了儿童语言表达的机会。事实说明,只要有机会和平台,只要鼓励儿童大胆地说,儿童就能尽情表现。其实,开发儿童的语言潜能,就是开发儿童的生命潜能。其三,向“儿童多处行”。周婷一定教过冰心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也一定深谙向“儿童多处行”的意蕴。她说:“儿童世界有图片、谜语、故事、传说、歌谣……儿童能在一定情境激发下,情不自禁地活动、诉说。”向“儿童多处行”,就是让儿童进入不同的情境,有更多的选择路径,就是让儿童间有更多的交往,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因此,周婷的理念是:“用儿童世界创造教学境界”。其四,灵动的把握儿童的学习现场。在周婷看来,儿童的学习现场就是儿童生命在场,而儿童的学习现场是可设计的。所谓设计,绝不是惯常所说的的预设,也包括为儿童语文学习的生成而设计。看她的两个课例,都能感受到儿童学习现场的活泼、生动,感受到儿童情感脉搏的跳动,儿童语言的喷涌。从某种意义来说,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灵动的学习现场。依我看,周婷这方面做得是很出色的。

关于走近儿童,八年前与八年后,周婷的最根本变化,在于她儿童观确立的逐步自觉。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美丽的丹顶鹤》,教师更多的还是关注外在的行为,而八年后的课,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内在尺度的自然表现,因而,在课堂里显得更理性,更自然,更到位,更在“走进”。这里,我也建议周婷对“自由生长”、“自然生长”、“自觉生长”三个概念要进一步推敲,我以为“自由”应是更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从两堂课看来,周婷相当重视语文课中语言文字训练这一独当之任。这是一种坚守,而且在坚守中还有发展。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了周婷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语文的独当之任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叶圣陶的名言,之所以“名”,是因为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任务。语文教学应当从语言出发,穿越语言,最终抵达语言。离开语言,也就无语文教学可言,更无好的语文教学可言。可贵的是,周婷对这一独当之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行动也越来越自觉,语言训练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首先,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与儿童思想的关系。语言与儿童的思想自然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早就明确的指出:“语言与意识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意识,是一种既为别人存在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马克思还说:“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周婷扣住了三个关键词“美丽”、“高雅”、“无忧无虑”,让学生认识和发现丹顶鹤。其实,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学生也在想象着、憧憬着自己的美丽、高雅和无忧无虑,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此时,儿童是真实的存在,儿童的思想是跳跃着的火花,正如德国哲学家梅罗・庞蒂所言:“只有通过语言的媒介,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实在。”

其次,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力求语言文字学习更实在。有人说,语言教学上的一切问题都要应该用语言的方式解决,否则就会像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课,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时情境的生动和表演(千万不要贬低表演,从本质上讲,教学就是一种表演,当然这是一种社会性表演),那么八年后,周婷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比如,开头的识字、写字,比如,欣赏画面时出示的三组词语,比如“鲜红鲜红”叠词的演绎,无不体现她所追求的“平实”。也许有种误解,平实就是忽略了生动,忽略了儿童语言学习的灵动,其实不然,周婷将二者结合得很好。

再次,周婷关注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明晰语言文字训练的阶段性任务。语文是基于语言的存在,而在不同阶段语言有不同要求的存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年段目标和要求,因而成了另一种“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周婷说,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写好字、读好书、背好课文,训练学生听清话、学说话、说明白。八年后的这堂课,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诵读目标更为突出,效果更好。

从优秀走向卓越永远是个过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周婷在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的把握上,即在以儿童学习为核心和以语言文字为独当之任两方面的把握上,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成尚荣,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