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祥林嫂头发的悲剧色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祥林嫂头发的悲剧色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到鲁迅先生著名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人们印象最深的大概是那一组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例如“眼珠问或一轮”的眼睛、内装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等,而关于她头发的两次描写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祝福》中对祥林嫂头发的描写有两处:一处是“我”在她临死前见到她:“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另一处是她捐了门槛后仍被阻止摆祭品以后:“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从故事情节看,这两处头发的变化交代了时间背景,而从人物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看,恰恰是这样的交代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作了更具体的诠释,对加深和扩展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祥林嫂的头发这一细节,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她一生的心路历程,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巨大痛苦,从而引起读者更强烈的心灵震撼。可以说,祥林嫂的头发具有更浓郁的悲剧色彩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40岁上下的人,如果不是先天因素的话(歌剧中的“白毛女”则另当别论),头发是不会全白的。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点,笔者专门请教过医学博士,答复说,祥林嫂这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但当一个人精神受到强烈刺激,长期处于心理抑郁、忧愁和痛苦之中,就会造成体内机能的失调,营养供应不畅,头发也会逐渐变白。笔者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得到的也是类似结论。这不禁使人感慨:可怜的祥林嫂在走向人生末路的过程中经受了多么巨大的精神苦难啊!

祥林嫂生活的时间跨度,从她初到鲁镇,至“祝福”之夜惨死,大概十三四年。连续不幸事件的无情打击,冷漠社会环境的精神压抑,吃人封建礼教的心灵毒害,在这十几年问将她一步步推向了命运的深渊。这一过程中祥林嫂的性格变化、精神状态乃至外貌神态都在许多细节中得到了鲜明生动的表现。这些细节形成了一个“细节群”,围绕着人物性格的展示起着各自的作用,使人物形象具有了立体呈现的效果,形成了更为强大的艺术冲击力,使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那么,既然是“细节群”对刻画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就应该整体着眼,全面观照,对每一处细节描写的妙处和各自的相互联系去用心咀嚼和品味。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眼睛的细致刻画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如作品所述,祥林嫂听了柳妈劝她捐门槛的话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捐门槛后仍不容许摆祭品,“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这些的确能说明她经受了非常剧烈的心理煎熬。然而笔者认为,这些描写虽然非常真切,但还不能够说是对作品的最终解读,还不足以表现人物更深层次的心灵世界和真实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情绪低落和心理创伤会给一个人的眼睛带来变化,目光暗淡,神情呆滞,就连日常生活中因情绪波动影响睡眠也会无精打采、眼圈发黑,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而祥林嫂经历的心理磨难程度之深、时间之久,非常人所能想象。如果仅仅从她儿子遭难算起,在大约的时间里,她一直沉浸在儿子惨死的悲痛之中而无法解脱。周围人的冷漠无情、尖酸刻薄,尤其是柳妈“善意”的规劝和鲁家对她的防范禁忌,一次次对她已受刺激的心理再加以戕害。开始时,悲剧的阴影渗透在她目光、神色的变化上,“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进而“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她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又很快完全变白了。十几年无间断的心灵折磨,内心痛苦得不到排解和舒缓,精神的创伤不可能抚平和愈合,最终使心理难以承受以至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我们看到,她经常“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听了柳妈的话以后,“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再次被禁止摆祭品以后,她“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特别是她临死前呆滞僵硬的神态举止和关于神灵的一连串逼人的发问,其异常的精神状态不仅更加让人感到凄惨、可怜,而且有明显的类似于精神病人的意识障碍和虚幻妄想,不禁会带给人一些恐惧和担忧,怪不得“我”也会“悚然”得“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而“匆匆的逃回”了。

在对祥林嫂这十几年生活的记述中,头发这个细节的两次出现,恰恰是在她悲惨命运的标志性时刻,其间相隔五年。对她这五年的生活,作者只是以推测的口气进行了虚写:“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而在这五年的终结时刻却用那一组细节描写实实在在地揭示出:这正是她心理磨难最重和精神状态最差的五年。其中不论是表示贫困和无助的“竹篮”、“竹竿”,还是“失神”“窈陷”和“眼珠间或一轮”的“眼睛”,都只是表象地、直观地描绘了人物的凄惨境况,而那“五年前花白”“即今已经全白”的头发,则更含蓄隐蔽地揭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鲜明而深刻地证明了,严酷社会现实的折磨不仅对祥林嫂的身体是极大的损害,更是对她精神上的无情摧残。她在走向生命终点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质疑以及为摆脱悲苦命运而进行的内心挣扎更加令人同情和感喟。

就像是一棵不治病树上由绿到黄又到枯黑的败叶,祥林嫂的头发由黑到花白又到全白的变化渗透着无以名状的悲剧色彩。窥斑而知豹,可见作者安排这一细节是用意颇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