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国小说阅读理解教学漫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国小说阅读理解教学漫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为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优秀文学,在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外国文学篇目,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不仅如此,近年来这些外国文学也开始走进我们的高考语文试卷,如2011年的安徽卷和辽宁卷。这些外国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中国小说有着很大不同,给我们的阅读欣赏及老师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着重提出几条对策,以促进外国现当代小说阅读理解教学的发展。

一、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产生的背景

捷克现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小说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小说研究的不是现实,而是‘存在’,凡是发生的事情都属于现实,而‘存在’则是关涉人生在世的基本境况。小说的使命不是陈述已经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而是要揭示‘存在’的尚未为人所知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现代小说在其思想和理论基础上已经完全颠覆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但他们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只有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入手,才能深入把握文章主题,从而有助于分析理解文章内涵。

二、要注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人公及主题

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恐怕很多学生第一遍阅读这篇文章时都会把主人公选错。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使用笔墨的多少,更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由此看来,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贝尔曼先生。全文只有两处集中写贝尔曼先生,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情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后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儿令人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欧・亨利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他们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让每一位学生着实为琼珊的命运紧张了一番,为苏的友谊感叹了一回,为贝尔曼的博爱震撼了一次。

三、要指导学生把握外国小说的逻辑结构

现代小说认为,正是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逻辑的方式去理解生活、推演生活,从而使真实的生活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被永远遗忘的存在。所以,在西方现代小说家的笔下,他们认为导致生活中某一结果的发生的原因其实是无限的,而且几乎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确定的因果关系。所以,现代小说家的本领就在于谋划设计一些看似不重要,因而容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然后在可能的限度内进行深度挖掘,复原生活的真实过程。《最后的常春藤叶》在篇章结构上,非常简洁洗练。几乎没有多余的废话。场景的描写,也非常简练,全部都是融入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的。看不到大段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的功能性文字。这一点,在短篇创作中非常重要。

四、要传授给学生外国现当代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原是象征主义创作的重要手段,现代小说家们也普遍喜爱使用这种手法。在他们的笔下常常用具有物质感的形象表现微妙、隐秘的思想和情感,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而且这种象征突破了传统象征手法对象明确的特点,如太阳象征光明,玫瑰象征爱情等,现代小说中的象征往往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表现为复杂多变。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这片珍贵的树叶,放在深秋时节,放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对琼珊来说,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生命系于一片希望之叶。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除了象征手法这一中国文学作品也常用的手法之外,外国小说还运用了诸如意识流、时空倒错、荒诞离奇等手法,这些手法不仅仅学生,广大普通读者也是难以把握和理解的。但要想深入理解外国现当代小说,又需要对这些手法有一定了解。意识流的手法――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说:“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联结,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如《墙上的斑点》,伍尔夫特别注重表现人物的主观世界,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运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物复杂微妙且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时空倒错的手法――在西方现代小说中,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作者常常将时间顺序颠倒,将空间界限混淆,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得每一个时空都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这种手法的运用,打破时空的界限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多层次的复杂心理活动,使得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多层次性。荒诞离奇的手法――在现代小说家笔下,荒诞常常表现为人与物的变形和解体,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由人变成了一只甲虫的荒诞情节。变形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怪诞反常,小说家们正是通过这些极度离奇古怪的荒诞手法来透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语文教科书中外国人物形象的课程社会学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3期.

2.伍娟娟.从比较文学视野看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选材和教学[J].网络财富.2009年03期.

3.边建松.艰难的跋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批判[J].名作欣赏.2009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