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书馆资源共享中的利益平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书馆资源共享中的利益平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图书馆资源共享中诸多不理想现状,说明利益平衡是资源共享障碍的根本原因。对图书馆与信息供应商之间、图书馆之间、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进行论述,并对表现在图书馆的三大资源占有与使用上的图书馆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 资源共享 利益平衡 资源占有 资源使用

[分类号]G250

1 图书馆资源共享障碍的分析

用户对图书馆的最终需求在于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图书馆群体的共享计划就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人手。早在1948年,美国就开始实施旨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法明顿”计划,我国也于1957年出台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传统图书馆时代文献传递的困难性和迟滞性,资源共享计划未能很好地实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普及带来了资源存取的便利,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变得触手可及。图书馆根据地域性和自身的特点,组建了各类图书馆联盟,开展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各类图书馆联盟的组建和共享服务系统的形成,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从文献信息资源扩展到各类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但远未达到图书馆界和用户的追求。因此,图书馆界开始审视资源共享的现状,把脉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问题。

1.1 思想观念

行动取决于思想,个人如此,组织亦然。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定阻碍资源共享的实施。现实的图书馆工作中,无论是馆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单靠个体图书馆本身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用户的需求,认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资源共享持支持的态度。思想上的一致认识并不能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在行动上甚至有抵触共享的行为,影响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愿景。对于领导层来说,主要体现在处理共享与自身用户的利用矛盾时,更多地维护本馆用户的利益,影响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共享的过程就是增加工作量的过程,短时内多做点工作可以,长期的牺牲难以做到。利益的冲突阻碍着资源共享工作的具体实施。

1.2 管理体制

我国图书馆归属于不同的系统,管理上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是实施资源共享最大的障碍之一。但这并不是根本性的问题所在,上海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的成立与运行就是最好的例证,同一系统内的资源共享的实施并不顺畅则是另一佐证。上海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本馆用户与馆外用户存在利益矛盾时,图书馆将采取相关的措施维护本馆用户的利益,这也就是复旦大学图书馆在白领和大学生抢座位时馆方采取措施限制馆外读者的主要原因。

1.3 法规建设

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法是我国图书馆界的心头之痛,但是法律法规并不是解决共享障碍的良方。在美国,有专门的图书馆法,还有于1948年开始实施的旨在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法明顿计划,1966年实施的代替法明顿计划的“全国采购和编目计划”,共享计划的实施并没有给美国人带来预期的利益,反而由于预算和资金的枯竭于20世纪80年代结束。诚然,国外的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程度和效益比我们要高出很多,那是基于经济基础上的不同于我国的图书馆工作环境(职业认证和工作人员的配备)的情况下取得的。国内也有多种具有法律法规性质的图书馆工作条例,各条例中都强调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一些主体馆的组织下形成了图书馆联盟,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资源有限性的前提下,各馆优先考虑的是本馆用户的利益,这就制约了共享的效果,如我馆参加了浙江省图书馆组织的共享体系,前期也曾对共享体系内的用户实行通阅,但随着本馆环境的改善,本馆用户对图书馆的利用增加,资源紧缺性开始体现,就逐渐拒绝外馆用户的利用。同时,法律法规的实施依靠约束对象的自觉性,在利益面前,各馆有意无意地规避着法律法规中的相关条例,使法律法规失去了制约作用。

1.4 文献基础

正是由于面对用户的强大需求体现出的文献信息资源不足才引发了共享计划,文献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导致共享障碍的因素。但是由于文献基础不均衡造成了共享体系内图书馆之间承担权利和义务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了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利益的平衡是图书馆资源共享障碍的症结所在。

1.5 人员素质

曾几何时,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成了人们的共识。但纵观目前图书馆的人员构成中,持大中专以上文凭者比比皆是,馆员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向着综合化方向发展,职称构成日趋合理,人员素质已非共享的障碍。并且,共享的具体工作不一定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完成,很多工作由琐碎的事务组成,只要给工作人员一个心理和利益的平衡,工作人员都会积极地参与。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点,还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如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信息安全等问题,都阻碍着共享工作的开展。

2 导致资源共享障碍的根本性因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上述资源共享的障碍因素最终归结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对于图书馆的用户来说,利用图书馆资源是在占有的情况下使用的,其利益的冲突就表现在图书馆资源占有与使用上。笔者认为影响图书馆资源共享计划实施及其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平衡和资源的占有与利用两方面。

2.1 利益平衡

2.1.1 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供应商的利益平衡 以各类数据库为例,图书馆所拥有的数据库资源一般通过自建和购买两种方式获得。自建数据库在解决网络传播中的版权问题后,如果图书馆愿意,可以无偿地提供给各类用户使用。外购数据库(存在着重复浪费和短缺矛盾的主要信息资源)是相关的信息服务商在解决版权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源,经过电子化、数字化制作,置放于网络服务器上,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资源。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数据库供应商和追求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图书馆,在此类数据库的使用上展开了利益博弈。在图书馆方面,数据库可以做到一馆购买、多馆使用,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数据库供应商方面,如果满足了全体图书馆的要求则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失去了其制作数据库的目的,于是各类数据库供应商要求每个图书馆付费使用,设置了IP限制和密码访问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并发数限制和流量(下载量)限制。正是利益的冲突,使信息资源共享失去了基础,产生了重复和短缺的现象。图书馆只能以团队购买的方式来追求经济付出的最小化和服务效益的最大化。

2.1.2 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平衡图书馆之间存在着性质、规模和面向的用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需求的差异。规模较大、信息资源需求的学科性广、专业性强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拥有量较多,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其输出量远远大于其

他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可以充分共享的前提下,大型图书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构建信息资源系统,其输出多、所得少,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如进行有偿输出,收费标准如何制定?中小型馆是否有能力承担共享费用?正是图书馆之间的利益问题,阻碍着图书馆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实施。站在大图书馆的角度来说,图书馆所使用的经费都是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理应对全体纳税人开放。但是,从财政学角度上来说,政府对图书馆投入经费的时候,已进行财政分配,则规模较大、服务群体较多的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较多。在我国,面对多系统构建而成的图书馆体系,在经费投入时,也遵循财政分配原则,规划着经费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图书馆之间除了地域性和系统性的中心馆之外,不存在着相互服务的义务。地域性和系统性的中心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中心馆,在经费投入时,考量到为其他图书馆服务的必要性,信息资源存在着无偿共享的义务。但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涉及到的因素诸多,中心图书馆不可能无节制地无偿输出,如此,又回归到图书馆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不仅仅局限于文献信息资源,在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必定产生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共享利用。存在着资源共享,就存在着图书馆的利益平衡。在资源共享中,最可利用的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高校图书馆中6亿多册藏书,65%的网络版期刊和30%的联机数据库是用户渴望共享的信息资源;还有动辄几万平米的馆舍建筑,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都是用户渴望享有的资源。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寒暑假期间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正是被社会用户共享使用的最好时期,但是开放过程中人员工资(高校图书馆寒暑假中开放时间需另计加班费)、水电费用等各类开支问题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正是由于利益难以平衡,在无人承担高昂的开放费用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只好闲置着。

2.1.3 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主要存在于本馆用户和非本馆用户之间,这种利益平衡主要体现在资源的占有与使用之间的平衡上(这一点将在下文中另行展开论述);其次在于经济利益的平衡。用户一般通过缴纳年费(此费用在公共图书馆正在逐渐取消)的方式来获得图书馆的使用权,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通过缴纳巨额的学费后才获得图书馆的使用权。由于图书馆使用权建立在经济基础上,当非本馆用户进入本馆共享使用资源时,在本馆用户和工作人员之间将产生一定的心理作用,必将影响到使用效果。若实行有偿使用,又违背了资源共享的宗旨。

2.2 资源的占有与使用

用户利用图书馆,主要是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兼而利用图书馆的其他各类资源。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用户在占有资源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资源,用户在占有资源的同时,必然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使用。

2.2.1 文献信息资源的占有与使用 对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来说,其在占有的情况下使用是显而易见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由于受到并发数和流量统计的限制,其使用也是在占有的情况下产生。正是在占有与使用的矛盾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才具有吸引力和存在的空间。共建是在尽量不重复浪费的前提下,各馆从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出发,以特色馆藏为基础展开文献信息资源协调性建设。协调性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多个图书馆站在大图书馆的角度上以学科性质来划分给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任务,构建图书馆系统和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在此系统中各个图书馆都拥有自己最强势的特色馆藏,并以特色馆藏作为共享的主要资源。特色馆藏其实是某个图书馆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极少输出的机率。在共享输出的情况下,对本馆用户使用的影响大于共享的作用。因此,也正是资源的占有与使用的矛盾,致使目前各馆在拥有各自特色馆藏的情况下,参与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不高,反而不断追求自身馆藏体系的完善,这从各馆经费的不断增长中可见一斑。

2.2.2 物质资源的占有与使用 物质资源是指图书馆人、书、物三要素中物的具体表现,包括图书馆建筑及其空间内设置的供用户使用的物质资源,如阅览座位、计算机终端等。物质资源在用户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占有性质更为明显,如阅览座位、计算机终端,同一时间内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在半径1.5-2公里范围内设置一座图书馆,正是考量方便用户利用图书馆的同时,针对人均物质资源的占有量而制定的图书馆设置方案。就远未达到上述要求的我国图书馆资源而言,资源有限性和使用的扩展性的矛盾尤为突出。

2.2.3 人力资源的占有与使用 人力资源的占有性相对较低,一个人有时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但是,当用户在利用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时,存在着瞬间占有的问题,在为一个用户服务时,必定延缓为其他用户服务的时间,延缓的服务将带来用户对图书馆满意度的影响。另外,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馆的人力资源相对较紧,例如,我馆拥有5万多平米的馆舍建筑面积、4200多个阅览座位、日平均入馆6000多人次,而每天为用户服务的工作人员只有30人左右,人力资源的紧张可窥一斑。在资源共享环境下,必将增加工作人员服务的用户数,其占有与使用的矛盾必将加剧,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本馆用户参与共享的积极性。

3 结语

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提出的,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用户需求不断增长下各馆经济能力的不足,共享中所体现的根本问题可归结于经济能力。无论是利益的平衡,还是资源的占有与使用,都跟经济能力直接相关。图书馆界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可以满足数据库供应商的经济需求,拥有充裕的电子资源和用户并发数,就能满足图书馆界的共享要求,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图书馆之间会淡漠各自的利益关系,或者能够平衡图书馆之间的提供与接收之间的利益,提高图书馆参与资源共享的积极性,比如说高校图书馆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付在寒暑假期间图书馆的开放成本,受益的图书馆及其用户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成本;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达到半径1.5-2公里范围内设置一座图书馆的要求,以庞大的图书馆群体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必定减弱占有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基础构建而成的图书馆资源保障体系,将大大减少个体图书馆所需承担的共享成本,一定程度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削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障碍,促使共享计划顺畅地实施。正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不少学者提出了在市场机制的架构下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在经济因素引导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已违背图书馆的办馆宗旨,脱离了围绕图书馆办馆宗旨而实施的资源共享的初衷,是不可行之举。因此,图书馆界只有在提升经济能力的基础上,淡漠各类利益纠结,才能达到真正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