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布依族格子布图案的美学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布依族格子布是布依族妇女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优秀的民间纺织工艺品。布依族格子布图案由不同深浅颜色的格子以重复手段构成,色彩节奏性强,格纹讲究对称,间隔比例协调,并赋予情感与寓意,形成了布依族格子布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布依族格子布 图案 美学特征
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的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农业为主,没有本民族文字,格子布的传承靠言传身教。布依族妇女心灵手巧,早在宋代已有“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自纺自织的格子布色彩古朴典雅,有较强的形式感,形色完美结合。
布依族格子布与其他图案一样,也是由形与色这两个重要元素构成。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形状”,形态有形,色彩无形,色彩需要相应的形态来稳定自己,依附于形态而存在,形态通过色彩来唤起人们的注意。格子布的形态以大小不同的格子构成,似乎构图和色彩搭配都很简单,没有什么夺人眼球的地方,然而这种纯粹抽象的格纹正是布依族格子布的独特之处,布依族人民把图腾符号或自然物象提炼到了极致,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视觉效果独特。
一、色彩的单纯性
色彩赋予纹样以生命感,是形的华丽外衣,使图形看上去更生动有趣,为形服务,装饰着形。布依族妇女编织出的格子布色彩单纯,仅呈现出不同深浅的蓝色。布依族的生活环境决定着染织原料的选择。布依族主要生活在亚热带温湿环境,雨水充沛,植被丰富,盛产植物蓝靛,蓝靛叶子上含有比其他任何植物都要集中的染料成分,蓝靛可以染出蓝色,蓝色便是布依族格子布主要的颜色,并且世代相传,民族认同度很高,形成了布依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布依族格子布属于偏冷色系,色彩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联想有关,是视知觉的常规反应,冷色调的布依族格子布给人以理性、平静感,在明度基调上属于中长调。中长调指的是中灰色调含强明度对比,布依族格子布是由深蓝色与白线编织,当蓝线与白线交织时则呈现出中明度浅蓝色的效果,当蓝线与蓝线交织时则为低明度的深蓝,白线与白线交织时则为高明度的白,色彩上以单一的蓝色系构成,在明度上求变化,深蓝与白色对比,深蓝与白色交织出深浅多层次的浅蓝做调和,整体色彩上给人以沉着、冷静和深远感。
二、格纹重复,形式丰富
重复构成是一种以统一感为主的形态构成,运用单一元素或综合元素构成基本单位的反复出现,产生有节奏变化的整体感。由于单位纹样的数量、形态、方向和空间的不同,统一的风格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对理解和表现情感美的构成、追求更多美的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布依族格子布格纹的重复构成形式,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展现,其理性、有序、严谨的律动,不同于其他风格的表现。
1.对称。对称是以中心轴或中心点为依据,在中心轴或中心点的上下左右配备相同等量的形象和色彩。布依族格子布均为相对的对称形式,单位格纹中的次基本形以群化构成形式构成。次基本形是组成基本形的更小元素形象,群化是指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1]布依族格子布由不同的次基本形通过加法方式组成单位格纹,格纹之间以方向相同的对称形式构成格子布图案。这种构成形式具有完整、清晰、稳定和安静等视觉特征,体现了布依族人民追求完美、理想化的审美风格。
2.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图案构成要素的对比方式展示其各自的面貌和特点,有点、线、面的对比,黑、白、灰的对比,空间层次的对比等,都能形成视觉上的张力。调和是指图案构成要素共性的加强及差异性的减弱。[2]布依族格子布格纹采用同类色中明度不同的蓝色作对比,色相相同,格纹色彩深中有浅,浅里带深。在格纹的次纹中(次纹是指构成格纹的最基本元素),有单独的点状组合、线状组合、面状组合,也有点、线、面结合,利用格线将格纹或次格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产生差异性,且黑白分明,格纹分块清晰,异中有同,同中求变,使多元化的要素体现出形式上的统一,产生大对比、小调和,布匹的整体效果生动、活泼,视觉效果不呆板。
3.节奏与韵律。在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中,节奏和韵律被称为“运动的秩序”,是指同一现象有规律的周期反复或交替。[3]布依族格子布单位格纹中的次格纹间有规律疏密、方向、造型变化,点、线、面及综合纹样的循环组合是其主要组织规律。是通过经纬色线编织的变化形成有规律的不同深浅蓝色重复和格子面积大小的反复变化,通过色彩和格纹的变化与反复来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视觉效果丰富、节奏感极强的整体图案形态。
4.夸张和简化。简化就是删繁就简,加强特征表现;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界中能够引起美感的东西,使原有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布依族格子布格纹从自然界或意向中高度概括提炼而成,这与编织的特殊工艺有关,编织只有经纬线,局部纹样不是垂直造型就是倾斜造型,没有弧线,如格纹中的兰尼纹,花纹以龙(有的称之为水蛇)作为设计的原型,经过高度简化和夸张,采用点线面的构成元素,以点和折线(视觉上略带弧线)的组合形式体现,花纹似游龙,运动感很强。布依族格子布是将自然形和意象符号高度简化和夸张组成纹样,通过十字交叉的格线排列组合,图案呈现大小不一的“回”字纹,使布匹整体视觉效果得以强化。
三、情感寓意性
布依族格子布的产生包含着复杂的社会内容,与原始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布依族人与周围的动植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认为某种动物可以保佑生产、生存,因而对它们产生爱慕和崇敬的情感,进而产生图腾崇拜。起初他们将图腾纹刻在皮肤上,纺织技术出现后,逐步将图腾以抽象的几何形式编织在格子布上,产生了贴近生活的民间艺术形式,人的视觉也就增加了情感因素。格子布的格纹中包含了柳条纹、花椒纹、桂花纹、鱼刺纹和辣椒纹等,这些纹样有的来源于龙图腾、磷图腾,有的直接取材于自然,是一种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不论是图腾纹样还是自然纹样,它们的演变由纹刻在皮肤上的写实向抽象过渡,并以纯抽象形式出现在格子布上,反映出崇拜意识的加强和崇拜观念的理性化。
布依族格子布图案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在设计格纹时,十分注重格纹颜色的深浅对比,格纹间的比例关系、节奏关系、重复形式等方面,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形成布依族格子布美学特征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满懿,陈梦兮.平面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7:86,114.
[2][3]蔡从烈,秦栗.图案基础[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6:27-28,32.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