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诚信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和核心的部分是构建企业信用的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意义出发,构建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关键词] 企业信用 评价指标 管理

社会信用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既是信用信息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又是市场价格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得主体,企业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起着十分直接的和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昊,2005)。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企业信用水平的评价和衡量处于核心地位,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我国的企业信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国信用评级协会筹备组经过多次讨论,于1992年6月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建立起了我国自己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方法;付英(1997)对企业资信评估的指标体系做了初步探讨,从企业概况考察、企业财务分析、信托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生产能力辨别等五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企业信用评级所需要关注的指标。该指标选择突破了财务指标的范围,但指标选择具有主观性,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翟凤荣(2000)总结出国际信用评级通常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管理阶层的素质、营运价值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经济资本等六个方面;毛定祥(2000)建立由3层26个财务指标构成的企业财务信用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由有关专家对财务指标相对于偿债能力的重要性成对比较得出判断矩阵,然后用特征向量法得到,各财务指标及其权重。该研究明显的偏颇之处在于所有的评价指标均为财务指标而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高媛、卞直巍(2003)根据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设置原则试图建立中小企业统一的包含指标、标准和方法的信用评级体系;吴金星、王宗军(2004)用层次分析法就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在专家赋权的基础上进行了加权平均的研究。其方法论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其采用的6类子目标18个指标全部都是财务指标却有失全面,并且指标的选定也是基于主观判断而缺乏理论分析依据;王玉娥、叶莉等(2004)从工业企业角度研究了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本文从信用的经济学含义出发,构建企业信用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调研资料,确定权重。

二、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

企业信用的实现水平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企业还本付息或履约的意愿,即企业的信用品质因素;第二,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即企业的能力因素;第三,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因为第三个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通过第一、二个因素影响企业的信用水平。在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反映这几个方面,首先明确衡量这几个方面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最终的指标体系。

三、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备选指标体系

本文把信用指标体系分为信用品质评价指标和信用能力评价指标,从资产财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两方面构建企业信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层次初选出15个子指标,下一层次在细分45个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企业信用评价备选指标

2.企业信用评价指标遴选及比重设置

根据调研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整合各部门的相关企业信息,对企业信用指标进行筛选计算各指标的相关性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两个一级指标权重为信用品质20%,信用能力80%。这其实和实际情况相符,企业信用问题更多出现在信用能力上,恶意赖账的有,但主要问题出在信用能力上。信用能力的二级指标权重分配为:资产财务能力80%,持续发展能力20%。具体指标分配见表2。

3.评分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自评,相关机构如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用作信用评级。对表2共23各操作层次指标分别打分,分数越高越好,再乘于相关权重,得出综合得分。根据得分划分企业信用等级。

4.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本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在泉州市诚信促进会内部进行运用,评价结果比较可靠。定性指标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再进一步运用中寻找可量化的替代指标。在具体运用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真实、充分的信息是进行评价的基础。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规范信息的提取过程和渠道,是准确进行信用评价的保证。同时信用评价还需反映信息的质量。

第二,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要信息来源,但不能过分依赖财务报表,在许可的情况下从试算表获取信息。同时对企业实地检查,关注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

第三,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和监管措施等企业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根据具体情况情况调整各指标的权重及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李昊郭雪琴:《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第1期

[2]付英:《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设计》[J],《中国投资管理》1997第1期

[3]翟凤荣:《国际证券公司信用评价的七个主要方面及借鉴》[J],《价值工程》2000第2期

[4]毛定祥:《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企业财务信用综合评价》[J],《上海大学学报》2000第3期

[5]高媛卞直巍:《关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第4期

[6]吴金星王宗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第3期

[7]王玉娥叶莉等:《工业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第4期

[8]彭勇行张晨霞:《企业资信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第2期

[9]梁雪春等:《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第5期

[10]吴岩:《基于AHP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J],《生产力研究》2007第9期

[11]谢科进:《现代企业信用和信用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