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校篮球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浓厚的高校篮球文化氛围,推进了高校全面素质教育,还在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的现状,指出高校篮球队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篮球队的建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篮球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88-04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高校体育也得以蓬勃发展。现在的大学生篮球联赛和大超联赛,以及三人制篮球比赛,已经使高校篮球运动迅速发展,并推动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群体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高校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和体育科研能力,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此,对我国高校篮球队的训练管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为我国高校篮球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高校篮球队训练、管理、建设的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走访了我国大体联和高校篮球队的相关领导专家,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良好的建议。

1.2.3问卷调查法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有效性分析,专家对问卷初稿进行效度检验,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专家认为问卷效度符合要求。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了测量、再测量的方法,两次问卷间的相关系数r=0.80,P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校篮球队训练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生源的严重缺乏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招生生源有4个基本途径:一是各省市体工队退役运动员;二是各省市体校未入选体工队的队员;三是部分体工队在役运动员;四是体育基础好的高中生。通过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生源比例的基本隋况调查发现(见表1)。

这是高校的主要生源渠道,而高校也非常愿意招收这样生源。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训练基础,再经过高校几年的系统训练,完全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其次比较多的生源是体育基础好的高中生,但是他们的训练基础和竞技水平有限,难以承担起高水平运动比赛任务。因此,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生源问题是严重影响我国各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

2.1.2经费不足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划,本世纪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而发展中国家1993年平均值已达4.1%。可见,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偏低,经费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除能维持学生正常的体育课和田径运动等传统项目竞赛外,无过多的资金扶持高校篮球队的训练、营养补助等费用。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 000多美元,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如美国和英国人均GDP接近或超过10 000美元,日本超过5 000美元,韩国也超过4 000美元,我国高等教育还有不少的差距。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体育经费不足显然是制约高校篮球队发展的重要因素。

2.1.3教练员训练水平低教练员对于运动训练和队员提高运动成绩将发挥主导作用,教练员训练水平和专项知识对于队员训练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在调查中发现,从事高校运动训练的教练员绝大多数是体育院系毕业后,直接任教的体育老师。高水平教练员队伍90%是教学与训练任务“双肩挑”的体育教师,有的还承担了学校的群众体育活动。他们具有体育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但指导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年限也较短,暴露出经验不足;同时缺乏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严重影响了由“教学型”向“训练型”转变和训练水平提高。这些教师虽然整体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但是缺少专业训练的运动经历(见表3),接手运动队后多数以业余训练为主,从事训练工作年限也较短,长期脱离竞技体育的专业运动训练与竞赛实践,同时受竞技体制的限制,缺少参观学习和进修再提高的机会。

2.1.4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篮球队训练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篮球队发展的方向和比赛水平,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篮球队管理体制,管理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篮球队的训练管理仅是由一个教练来负责,随意性较大,平时比较松散,队员出勤率不全,到赛期来临时才进行集中训练,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度。

2.1.5训练与文化课方面的矛盾问题训练时间不足,是高校篮球队的一个突出问题。他们既有学业负担,又有训练任务,既要达到毕业的专业课要求,又要保证训练的质量,提高运动成绩,所以他们有学业和训练的双重任务,致使很多高校运动队队员的文化课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发生矛盾。即使—些高校给进入高校学习的队员选择了相对比较适合他们的专业,但由于运动员学习基础较差,使此矛盾仍未能得到很好解决。

2.1.6篮球队员的营养、医疗保健不够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训练补贴困难,更谈不上科学配餐和良好的医疗保健。队员没有运动员的伙食标准,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到学生食堂就餐。更没有专门的运动医疗保健部门和指导医生,队员有伤病的情况下,只能到校医务室做简单的理疗,在大部分时候就连这样的待遇也不能保证,因为校医务室是面对全校学生来服务的。由于营养和医疗保健得不到保证,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上不去,运动技术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2.2高校篮球队发展对策

2.2.1加强认识,明确办队目标我国的竞技体育在经历着一个从传统的政府型管理到现在高水平竞技体育队伍多元管理主体变革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并逐步与国际接轨。高等院校和职业体育俱乐部应该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前进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体育管理者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扩大学校自,注重后备人才体系的培养,建立一支系统的、科学的、有长远目标的高校篮球队。

2.2.2多途径解决训练经费问题训练经费不应单靠学校拨款。篮球队应努力提高实力,竭力与商家、企业、财团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篮球队的特点,开发高校潜在的体育市场。以高校的特点,吸引商家的介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为训练作保证。以资金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竞技水平的提高又扩大社团的知名度,达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从而缓解学校(政府)的财政压力。

2.2.3加强教练队伍的建设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专业素质由教练员的心理品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和思想道德素质构成。这是因为当运动训练的基本条件具备之后,教练员将是竞技体育中极其重要的能动因素。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和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加快提高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训练比赛能力。

2.2.4采取灵活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队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大学4年中必须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才能毕业。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学习是他们的第一难题。大运动量的训练必然导致运动员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不足。因此,我们应采取灵活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如延长学制、学分制、单科结业累计制等。

2.2.5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优势,进行交叉科学的训练研究,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如信息系统、计算技术、生理和生化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多种先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建立运动队和运动员的信息档案(个人资料库、生理和生化指标、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等)。

2.2.6科学合理的训练运动训练时间不足是高校竞技体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运动成绩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保证。运动训练规律表明:一般情况下,高水平运动员的日平均训练时间不得少于5h,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运动水平将有明显下降。因此,应调整教学计划,坚持长年训练,保证日均训练时间。

2.2.7开拓市场、创立品牌高校篮球队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会为高校体育走入体育市场奠定基础。教育、体育电视台的发展也为高校篮球队走入媒体提供了平台。大学生以及毕业大学生是体育与娱乐的主要消费群体,高校高篮球队参加的各项高水平赛事必定会受到大学生的关注,这对媒体、商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高校篮球队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

3结论

各高校应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深化体育改革,促进新的竞技观与训练体制的建立,实现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开发高校潜在的体育市场,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抓住省市体校未入选体工队(或俱乐部)的队员来提高运动成绩,进一步培养体育基础好的高中生生源,同时学校应采取灵活的文化教育管理模式。加快提高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训练比赛能力,坚持长年训练,保证日均训练时间。为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篮球队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0.

[2]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37.

[3]崔海明.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5):112-114.第1期

[4]李小英.浅析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繁盛与CUBA[J].体育文化导刊,2006(5):72-74.

[5]孙辉,练碧贞.高校高水平篮球队体育赞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9):114-116.

[6]陈希,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来源与构成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4(5):1-3.

[7]韦晓康,李铁录.北京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8):92-95.

[8]徐问宇,胡 志,金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普及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74-77.

[9]杜力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3):120-123.

[10]李 勇,等.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对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4(1):125-126.

[11]王锋,等.析我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专业素质的构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