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构建和谐的代际伦理关系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构建和谐的代际伦理关系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独生子女是与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人口。而由一代独生子女所引发的众多社会现象,所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正在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深远的、长期的影响。本文从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以及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构建出“独生子女家庭”和谐的代际伦理关系,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代际伦理;和谐;构建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107-03

随着人类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以及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速度加快,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急遽转型和嬗变,社会代际伦理关系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因此,新的社会代际伦理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独生子女是与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人口。而由一代独生子女所引发的众多社会现象,所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正在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深远的、长期的影响。

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代际情感沟通缺乏

我国现在正处于独生子女的特定社会环境中,再加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普遍早熟,比以往的同龄孩子有了更高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这样就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人格偏离等现象。而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的沉重负担,父母也越来越疏忽了孩子的心理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与子女关系的淡漠。另外,由于缺少兄弟姐妹关系,独生子女家庭与传统的多子女家庭相比,孩子的情感支持系统是不同的。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遇到问题不愿和父母说时,可以通过兄弟姐妹来解决,但独生子女在遇到问题时,则缺乏这种情感系统支持,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往往会使他们寻找家庭以外的情感支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重智轻德的培养方式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最为关注的内容。其范围从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学期教育、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直到一些更专门化的方面,如独生子女的品德教育、智力开发、不良行为防止、义务感和责任感的培养等。它既涉及到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也影响到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

1.过多地关注成绩。孩子考试的分数是现今社会的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不少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只要能取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分数成了孩子在家庭中立足的重要砝码,家长对孩子的好坏几乎都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息息相关。甚至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实行奖惩的措施。这种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关心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过多的金钱投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可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却成了一大难题。许多事实说明,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金钱投资与成功成才是不成正比的。孩子能否成才与一定的财力投入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对孩子投资得多,收获就会多。于是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甚至花费很多的钱为孩子买诸如钢琴类的乐器。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由于他们从小就饱受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严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灭了灵性,失去了兴趣。

3.过少的德育培养。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父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千依百顺,对孩子疼爱有加,很少在德行上对孩子提出高要求,不重视对孩子德育的培养。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学历加名牌转向对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需求。但还有不少家长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固执地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视而不见,几乎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因此,在这种由家长特别营造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人往往缺乏责任心、不善协作、自私自利。

(三)家庭责任意识下降

目前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群体责任感缺失。当代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已经造成了独生子女在个人与群体中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困惑是当代独生子女一个主要的心理障碍。由于当代独生子女个人自主性的增强、个人自由度的扩大以及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往往倾向于夸大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在追求实现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对别人漠不关心。在群体中,一味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是当代独生子女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四)传统孝道缺失

当前独生子女的孝道缺失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老意识淡漠――行孝意识的缺失。随着老年本位的逐渐淡出,许多独生子女的敬老意识日趋淡漠。尊老行孝的意识已渐趋微弱,对长辈的行为、观念不够尊重和理解。第二,不懂得照顾父母――行孝行为的缺失。许多独生子女形成了把父母长辈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回报的心理,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或很少主动照料过父母,没有为父母考虑过,缺乏反哺意识。第三,不尊重父母――行孝理念的缺失。被父母呵护大的独生子女一代,尽管身体上已长大了,但是心理上依然幼稚、脆弱,处事、看问题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感受,很少顾及父母长辈的需要。第四,缺少对父母的精神慰藉――行孝情感的缺失。一些独生子女很少问及、关心父母;一些独生子女也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

二、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代际伦理问题的成因

(一)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影响

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难题,一直坚持现行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政策,未来人口的数量一定会锐减,但同时也会使年龄结构产生剧烈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最典型的特点是孩子数量的唯一性和家庭存续关系的单传性,孩子数量减少到最低,独生子女既是家庭传宗接代的唯一寄托,也是家庭未来精神与物质赡养的基本依赖,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都已经被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在这一情况下,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穆光宗认为:“其首先是孩子的成长风险,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风险。一旦孩子在成长中途出现意外而其父母年事已高,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感和未来保障就大受影响,这样的风险发生在父母已到了不适合生育的中老年,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二)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冲击

1.市场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人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得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市场经济的引入,家庭代际关系的利益色彩逐渐浓厚。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产生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个性等新的观念,并早已渗透到家庭生活中,成为影响传统家庭伦理变迁的重要因素。

2.网络文化的冲击。由于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周围,它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独生子女迅速成为上网人群的主力军。在新兴的网络面前,面对网络的诱惑,再加上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差,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淡薄,很容易被网络中自由的感觉和虚拟的冲动影响,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另外,由于多数家长们自身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偏低,对网络的冲击感到无可奈何。此外网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也在毒害着青少年,侵蚀着他们纯洁的心灵。

(三)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的变化

现代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普遍很好,孩子在生活方面都很宽裕。可是很多孩子的精神生活却很贫乏,究其原因,这是由现代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的缺陷所造成的,而且家庭本身也很难去弥补这一缺陷。第一,孩子接触同龄人太少,接触外界空间太少。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每个家庭相对封闭,孩子每天面对的几乎都是家人,很少接触其他同龄人。第二,孩子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重心。现代家庭成员组成主要模式:6+1式(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宝宝)、4+1式(祖父母、父母+宝宝)、2+1式(父母+宝宝),在家时家庭中心多以孩子为主,家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全在孩子身上。第三,孩子和父母互相沟通的时间太少。父母要朝九晚五地上班,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只有周末和晚上三四个小时,如果下班再晚一点儿,或者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其他事情,那么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就更短了,有效沟通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四)代际文化及生活背景的差异

不同代的人成长的环境不相同。他们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取向上存在差异以及他们所获得的信息数量与种类是不对称的。父母与子女所追求的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权力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自然会影响两代人在社会态度、家庭观念、婚姻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代际差异。这都会导致两代人或几代人之间在认识层面上与行为层面上的不一致。

三、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实现代际和谐的对策

(一)代际情感沟通上,要求父母与子女双向互动

1.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哪怕孩子还小。家长与孩子交流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在民主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与交流,也要注重方式和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父母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多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同时父母也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放下架子,诚恳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和无知。对子女比自己强的地方应认真、虚心地学习,不要视而不见,或采取不承认的态度。正是这种相互学习,能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3.采用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语言交谈外,还有书信、体态语、家庭会等多种沟通方式。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当时面临的情况不同,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会不一样。采取什么方式和途径与孩子沟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以合理有效为原则。

(二)代际文化上,传承传统“孝”文化中的现代价值

1.弘扬和发挥传统文化中“孝”的伦理观念的现代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孝的观念由来已久,孝悌观念是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新老之间的代际冲突主要是靠道德来调整,而道德作用的发挥是靠社会舆论来实现的。在弘扬传统“孝”文化方面,还应该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机制,促进尊老、爱老、养老社会风气的形成。相反,对那些“不孝”行为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强制其改变。

2.扩展传统家庭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规范的现代内容。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原有的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关系逐渐消失。所以更应该把这种兄弟之情扩展。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同甘苦共患难。这种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它可以培养人健康、丰富的道德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与相互信任。

(三)代际教育方法上,要求家庭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

1.家庭教育中两代之间道德教育传递与继承相交互。家庭对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子女教育中,不仅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子女自立、自主、自强的人格和团结协助精神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把家庭美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的德育功能,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并举,改善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校实行家庭伦理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内容、不同侧重点的教育。

(四)代际养老方式上,要求家庭赡养与社会养老并举

1.转变养老观念。风笑天教授提出了“独立养老”的概念,概括地说,“独立养老”强调的是老年人要在思想上、精神上树立起不依赖子女的观念;在行动上养成、形成一种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来完成老年生活中的各项事情。现在家庭养老方式正逐步从“依靠子女”转变到“依靠自己”,从依赖或期望子女的“反哺”到依靠老年人的“自养”和老伴间的“互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2.养老模式应多样化。单一的养老模式加大了年轻一代人的压力,使他们在赡养“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国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引导和提供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年轻一代的压力,从而减少新老代际之间的冲突。政府应积极领导和组织,制定政策和措施,使独生子女养老事业(包括家庭养老)规则化、制度化,并且各项养老保障措施要积极落实;还要积极稳妥地发展老年福利事业。

构建“独生子女家庭”和谐的代际伦理,既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代际理解和沟通,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代际间的相互支持,达到代际之间的真正和谐。代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了代际和谐,才有家庭内部和谐局面的存在,而家庭内部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2〕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5).

〔3〕朱贻庭.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4〕廖小平,成海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变迁[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5〕周祝平,等.城市化加速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代际关系研究[J].中国老龄化研究,2004(3).

〔6〕沈汝发.我国“代际关系”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2(2).

〔7〕丁成际.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渤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2).

〔8〕李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

〔9〕曾彬.沟通: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年期,2006(9).

〔10〕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