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踏遍青山地质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踏遍青山地质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名片:石东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于南宁地矿地质工程勘察院,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仰观气象,俯瞰流水,细数节理,深究岩性――看似高山流水,浪漫无限,实则必须细致严谨、不畏艰苦,这是一名岩土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品质。

岩土作为地质的一个分支,是地质与建筑的交叉领域,现已逐渐发展为一个行业。随着岩土行业的奋进,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大高校纷纷从地质工程专业中剥离出或延伸至岩土方向,形成一门理论知识――工程地质,并悄然成为一个独立专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一名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求职至步入职场给我的感觉是就业茫、专业强、工作苦。

十年寒窗两茫茫,就业仍需多思量

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的是建筑地基基础部分,即建筑物地下部分的地质情况,不似资源勘查那么纯粹地质类,亦不如建筑工程这般纯粹建筑类,而是处在尴尬的交叉地带,这也使得毕业生在就业抉择时显得迷茫。我在求职之初,也曾因目标不明确而摇摆不定,徘徊于是去中建、中铁等建筑单位,还是去地矿局、煤田地质局等地质单位,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甚明了,不明确自己到底属于哪一块领域。因此,在校期间就要好好思量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系统地学习需要具备的知识,作好能力储备,只有这样,在就业时才不至于两眼茫茫不知去处。

术业有专攻,岩土需专业

岩土人作为地质工作者,整天与岩石、土层、水位打交道,每到一个地质点,都要调查岩性、产状、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地质作用状况,专业性相当强。

身为岩土人,必须具备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建筑知识,掌握工程地质理论。在校期间既学习与地质息息相关的钻探,又学习与建筑相连的地基处理、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学习地质与建筑交叉的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勘察治理,学习内容博杂,不消化梳理清楚则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在工作中还需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如具体的识别岩性、土质,判断地质作用,编录地层,调查地下水,处理工程事故等,均要不断学习规程规范,多请教前辈,多看多记多积累,把繁杂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一个体系,方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成为岩土工程师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积累学习,温习旧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

吃得苦中苦,方为岩土人

毕业之际,经过各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地质队,主要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工作。在工作之初,就深切体会到了岩土人之苦。初到单位,就远赴山间荒野的一个生态园区勘察项目,场地尽是两米多高的草丛和甘蔗地,中间穿梭着几条两米宽的水沟。下雨天,雨水淋湿衣裤,鞋子沾泥重如灌铅,水珠总是模糊眼睛;烈日时,汗湿透迷彩服,地质包中装满水还是不够喝,总有一种要中暑的感觉。网上流传打油诗:“我是一个地质郎,背井离乡在外闯,白天累得腿发软,晚上仍为资料忙;铁鞋踏破路还长,锤子罗盘包中装,晴天烈日照身上,雨天泥地脚印忙;思乡痛苦心里藏,四海漂泊习为常……”我们就像特种兵一样,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得在野外生存、工作。诚然,地质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丰收的,当你用学习的心态和广阔的心胸去欣赏这片大地,走过这段艰苦的历程,你会发现再大的困难也不过如此。在外人看来,我们的野外考察就像免费“野营”,逃离喧嚣的城市人花费苦心追求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天为被,地为席,地质工作的浪漫之处在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主的伟大,以及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到的孤独和对意志的磨炼。我国古代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曾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我想,只有地质人才能体会其间吃苦的快乐。

地质人的工作环境固然恶劣,但我们可以在艰难困苦中锤炼意志,提高生存技能和工作技术,在异域他乡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在高山峻岭、细水长河中享受别样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