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摭谈月色荷塘中的“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荷塘月色》,描写清华荷塘月色之美,抒发沉郁心情,文笔优美、想象丰富,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他那种面对黑暗现实忧伤、苦闷与彷徨,以及面对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历来为人们所津津品鉴。
然而文中对妻看似不经意的叙写:第一段“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最后一段“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长久以来被人们淡忘着,有人以为可有可无,删去亦无伤大雅;有人认为客观事实,顺笔提及,并无深意。笔者以为此处之笔堪为神来,耐人寻味。
“妻”是何人?朱自清先生一生有两任夫人,有人认为文中提及的“妻”是第二任妻子“陈竹隐”,其实不然,本文写于1927年,朱自清与陈竹隐结婚是在1932年,文中的“妻”毫无疑问应该是先生的结发爱妻“武钟谦”,朱先生认为“人,生来孤独,有了家才有了完整的幸福”,他觉得能和相亲相爱的家人相守便是最幸福的事情,武钟谦亦很喜欢这种生活,她每天的幸福是无论刮风下雨,都要送夫送到大门口,目送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一颗恋恋的心才肯收回。让这样一位感情至深的人出现在文章中,岂能可有可无?
笔者汇总教学中师生探究的观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摭谈月色荷塘中“妻”的艺术效果:
从文章结构角度分析。出门时,妻迷迷糊糊哼着眠歌;回家时,妻已熟睡好久了。文意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叙述,体现出作者精妙的文章结构驾驭技巧。
从写作技巧角度忖度。“妻”是作者的一面镜子,以人写人,侧面衬托,作者是“像一团麻,又像一团火,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又好象什么也不明白”的极度矛盾的心情。她却是“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已睡熟好久了”的宁静,这正反衬出作者的“颇不宁静”。
从文章选材角度考量。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作者自己内心苦闷,或许“妻”亦不理解我的苦闷,但尚有一处地方让妻儿安心入眠,自己还能有一个美满的家,可以时刻感受到现实中家庭的温暖,漂泊的心灵还有一处停歇的港湾,“妻儿”是家的标志,作者内心就是有再多的“不平静”,又怎好向妻子诉说,去打破家庭的温馨与平静?简洁一笔,展露的是朱自清的隐忍与责任,自己扛苦闷,悄悄释压抑。文字尽管寥寥,却与下文素材的基调完全吻合,明是写“妻”,实为写我,婉约含蓄,彰显了朱自清文章的选材风格。
从课文内容解读角度审视。作者“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时,妻是“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而当作者“轻轻地推门进去”时,则是“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由此可见作者夜游荷塘的时间之长,他心中的苦闷之深,极好地呼应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颇”字。这恰恰体现了作者“能以娴熟的艺术技巧,清新洗练的口语,委婉细腻、朴实凝练的风格,描述他所接触的各种生活,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无不娓娓动人”(发)。
最后,从感情表达角度领悟。结合“悄悄”“轻轻”二词,文中两处描写让人感到,作者虽苦闷之深、孤寂至极,却怕惊扰朝夕相处的妻子,浓浓的至亲至爱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段写“妻”意在奠定这种情绪基调,结尾处写“妻”意在延展这种内心深处慰藉之情,作者借助“妻”这一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将自己的心路历程渲染到了“极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万千感慨”。作者在《给亡妇》中写道“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透过文字,作者与妻的笃深情感可见一斑。
总之。月色荷塘中的“妻”,孤身一人,洁净如月,格高似荷,沾满一身荷香,从文中走来,难道不是“美人”“媛女”?她似乎超越了作者的文字世界,满浸着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始终与作者的精神相伴而行,文中人物虽无只言片语的流露,文外却是尽得风流,览先生名篇,品情感大餐,这次第,怎一个“妻”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