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哈继铭预测:经济危机09年未必见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继铭预测:经济危机09年未必见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月12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洽谈会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计,此次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将持续三年以上。

尚处第二阶段

哈继铭认为,此次的全球经济风暴要走过三个阶段:金融危机、信贷危机和经济危机。

首先是大家已经看到的金融危机,即与次贷危机相关产品由于房价下跌变得一钱不值;接下来进入“信贷危机”,尽管各国央行向市场、金融机构注入很多的资金,但流动资金在金融机构就“打结”“凝固”,没有能够顺畅地传到实体经济当中,逐渐将影响实体经济的活动;实体经济的恶化将导致第三阶段的经济危机,在这个阶段,企业利润下滑、出现亏损、裁员,个人的信贷,包括车贷、房贷、信用卡等也出现问题,进而又反馈到经营企业,那个时候经济危机才彻底显现。

哈继铭表示,目前危机尚处于第二个阶段,现在说经济危机见底为时过早。

对于中国经济,他说,中国过去30年出现的三次经济下行周期没有一次短于三年。而与过去相比,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高,未来出口前景堪忧。房地产行业价格下跌,非但不能用来作为支柱产业,反而还会影响到其他产业。此外,政府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由以往的50%到60%降至现在的30%。“所以从这三个因素来看,这次的调整周期只可能比过去长,不太可能比过去短。”

西方经济的“三座大山”

虽然目前的经济危机还处在第二个阶段,但是哈继铭认为,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渐显现: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买家――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分别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了负增长。西方经济在房价下跌、就业恶化和信贷紧缩“三座大山”的“压迫”下难逃衰退。

“观察美国经济是否见底,重要的一个指标是美国房价是否止跌。”哈继铭称,根据美国“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历史数据测算,美国房市未来还有15%的下跌空间。欧洲房地产泡沫则比美国还要大,目前才刚开始“挤泡泡”,因此这轮危机持续时间不会太短。

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达到6.5%,2003年美国失业率在IT泡沫破裂两年后才达到高峰(6.3%),但眼下衰退刚开始失业率就已经爬上6.5%,未来可能窜到8%。哈继铭说,这些都证明明年仍然很艰难。

目前欧美外需的萎缩,并非严重到我们所感觉到的程度,为何中国出口寒潮会如此凛冽?哈继铭认为,这是由金融机构之间的不信任造成的信贷危机所致,西方银行惜贷严重,放大了消费萎缩现象,随着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中国出口所遭遇的挑战未来还会更严重。

“如果说今年通胀是最大的风险的话,那么明年经济增速下降可能是最大风险,也就是说‘今年胀,明年滞’。”他说。

未来中国GDP可能“软着陆”

中国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目前都在遭受考验。哈继铭认为,中国出口从未与美国经济脱过钩,未来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肯定也将步美国市场后尘。

中国股价、房价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是瞬间从牛市变成熊市。原因为何?对此哈继铭认为,这是世界经济从失衡迈向再平衡的结果。过去石油输出国和制造业新兴国家将赚来的大量资金流向西方,西方金融机构又将这些钱大买石油和资源,以及投资新兴国家资本市场。但眼下西方急于召回资金度过金融困局,新兴国家也纷纷关上资金水龙头,有些国家受拖累由顺差变为逆差,正是资金流的急剧变化导致了牛熊大逆转。

哈继铭表示,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综合考虑来看,明年中国GDP虽可望“软着陆”,但出口、外来投资和大宗商品价格都可能出现“硬着陆”。

哈继铭称,中国政府日前出台的十大拉动经济政策很有必要,正如政府所说的,现在重要的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他测算,4万亿投资每年可拉动GDP1.8%,新税收政策可能拉动GDP0.2个百分点,“因此明年的经济增长虽然会下滑,但我有信心认为中国GDP仍有望保持8%的增速。”他说。

人口红利竞争力将消失

中国未来还能延续最近30年这种高速发展吗?对此哈继铭的解读重点是“人口红利”何时用完――年轻劳动力最充沛时,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高储蓄率,即所谓“人不值钱,钱不值钱”的时候,经济就有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

哈继铭预测,中国劳动力供应将在2010年达到顶峰,并将持续五年,在2015年之后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越南人口红利的“拐点”在2025年,印度则出现在2040年。其次,欧美发达国家进一步老龄化,消费推动的经济增长势必再下一台阶,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将面临外需环境恶化和制造业优势消失的双重压力。

哈继铭表示,中国经济未来要保持较快平稳发展必须力争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增长模式由出口推动转为内需拉动,二是产业结构升级,要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要实现这两个转变,资源价格需要理顺,还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医疗体系的改革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敢于消费,增加内需,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