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和层次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力求从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角度,再认识体育课程目标的本质,并把课程在教育学、社会学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整体的全面而多元的理解。以期在体育课程改革中科学的、准确地、合理的制订课程目标,以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 体育课程目标 多元性 层次性

Abstract: The use of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seeks to target the d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e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o courses in pedagogy, sociology and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an overall comprehensive and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With a view of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accurat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oals; diversity; hierarchy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是现阶段体育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综合国内的已有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发现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一,的层次理解上混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体育教学大纲体现得很清楚,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三项基本任务写入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中来代替体育课程目标。用体育课程的下位目标或体育手段来代替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而也是在课程概念的层次理解上出现混乱。

第二,在体育课程改革时,运用体育目标和体育思想如“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把体育课程的上位概念(体育教学目标、体育目标、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层次性上的概念理解混淆,用上位概念代替课程目标。

第三,体育教育的时代性和流变性应作为贯彻新课标的实践基础。在制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时,如何处理好体育课程的显性效应与体育课程的综合效应的关系,是实现新课标的实践操作难点。如何处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形体质、技能方面等的近期的效益,与学生无形的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长期效益,成为我们探索的主要问题。要想深入的理解课程目标,深入的理解课程目标的本质,就必须从课程的源头来挖掘,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一、对教育的本质再认识

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塑造的社会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或设想,即:人们通过教育期望在受教育者的身心诸方面产生怎样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预期质量规格的标准,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育目的有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要塑造受教育者的个性。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塑造受教育者符合社会的需要或为阶级的利益服务。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中心。因为教育的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就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做出切实的规定。才能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

然而,从某种程度来说,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就一定要通过课程这个媒介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课程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首选手段。根据教育目的准确地制定出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再认识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合及其进程和安排。而学校体育课程就是学生在学校所要学习的所有关于体育的学科的内容总合、进程及安排,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阐明了编制者的意图,符合学科的逻辑体系,关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虑到课程的内容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它是课程编制的准则。学校的体育功能是由决策者根据目标设计和建构的,不是概念化的功能。并且功能发挥得如何,能否满足目标需要由体育课程实施驾驶。

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地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他的发展即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也受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所制约;既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服务,也为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目标服务。

三、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1.对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再认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目标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制约学生的体育发展。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然而,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人们对三者的关系认识理解不同,在体育课程目标采用的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取向。

⑴行为目标。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他认为教育是要使学生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所以教育目标应根据人对社会的需要来确定目标,为了使课程科学化,就必须使教育目标具体化。所以,他强调教育目标具体化和标准化。

⑵展开性目标。认为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进展提出相应的目标,强调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既看到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所有的目标都指向最终的目的。当今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可称不应以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为中心,而是以过程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课程的表现展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学习经验。

⑶表现性目标。是美国学者埃斯纳借助设计和评价课程的理论对行为目标进行批判而提出来的。在课程目标中除行为目标外还要解决问题和表现性目标,在体育课程中学生要解决技能、交往等问题。解决方式多样,且不能量化,不能明确的规定出目标。要把这类目标放在任职、理性和高级心理过程上。

随着现在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和任务的多元性,虽然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体育课程教育活动,但是,任意一种目标取向都不能全面地反映现代教育目标的本质特征。行为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易于评价,但不能确定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能力、个性培养等目标。展开性目标从学生兴趣的变化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个性的培养和表现考虑,但在班级授课制增加了评价的难度。如果把体育课程教育扩展到隐蔽课程和社会课程,相信促进展开性目标的评价和发展,并能促进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由于我们长期没有把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视为一个整体―― 即没有把体育隐蔽课程和体育社会课程列入在体育课程目标之内,学生在教学课上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出现了学校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三种目标取向虽然基本包含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但每一种取向只能作为总目标的子目标。目标是动态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课程的首选实行为目标发展机能、技能、理论和健康知识;展开性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潜质、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2.对体育课程目标分类的认识。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的性质及他和课程的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以把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

⑴体育课程的总目标――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体育课程总目标的规定,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现代社会的最根本的体育价值观一致。一般有较强的哲学理念以及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这一层次的目标经常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或是其他形式重要的教育文件中。

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和讨论,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明显的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在这种意义上教育目标是与课程目标一致的。教育目标是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的。

⑵体育的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适应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对于课程设计而言,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可以说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的力的表现。对于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讲,所制定的六个水平的目标就是制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习水平的目标。如:在水平――的阶段也就是在小学一至二年级时的课程领域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高中阶段的课程领域目标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课程目标对于课程设计的作用是最直接和具体。可以说上两个层次的目标对于体育课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很重要,但能否把目标真正的体现和落实到体育课程中,是主要取决于能否科学和恰当地分解为这个层次的目标。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讲有了前两个层次的目标,而直接的就过渡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在颁布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教学要求的部分。然而,这些要求也具有目标的性质,从内容看,实际上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课程内容而提出来的,并没有指导课程设计的功能。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第二,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五个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2.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标准将中小学12个年级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学习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中小学教育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还考虑到学生的高等教育,还设置了水平6的学习目标,是为了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设置的。

五、结论

1.关于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几年中,都在积极的努力创新。但是,由于我们体育教师的素质总体上比较低,对教育理念,教育的功能,体育课程的本质的理解和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或是混淆。

2.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致使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理解和认识上的混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一定会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人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会更加深刻。一定会制定出更加准确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更加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对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6。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4]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5]李忆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对学生评价影响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7。

[6]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陈琳: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林震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杨成伟: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