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简单来说它强调要充分认识生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意义,深化生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这一教育理念,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尽快摆脱理想化、形式化、知识化的迷雾,恢复高校思政工作应有的生命力,返回到现实生活中,并以现实生活为基点考虑大学生在其德育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1.本体论层面: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

首先,作为思政工作者必须要明白:思政教育的主题与素材应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来源于道德的概念或是推理。其次,作为思政工作者还应该懂得: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要与生活相一致的,而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最后,作为思政工作者更要知道:思政教育工作一定要在生活中展开。

2.价值论层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和知识文化教育。这些便决定了思政教育要“以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深层次的发展,即人的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美育等各种素质发展的高度融合。但要实现这一融合,却不可缺少通过生活化的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生活化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和方法上的引导,使学生增长辩识与主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通过这种教育,就不能将人的德才、知识、情理、智能等各个方面协调和统一起来。

3.方法论层面:生活德育,鲜活自然。

知性育德在大学生的德育培养过程中没有给人们期望的德育效果,这就促使了人们的反省。但当下的回归不是思政教育培养方式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超越、深入和发展。第一,它是真实、深刻而全面的亲身生活的道德认识和体验,比任何一种知识传授都要丰富、鲜活。第二,生活教育不像其它教育方式那样从外面对人施加影响,它是自然而然的,和人自成一体,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人通过生活受到教育,和人的生长过程合二为一,必然就更容易对个体的道德成长产生影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三,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的方式都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无论侧重于认知的道德教学,或是重在实践的典型教育活动,这些方法和模式要想最终发挥作用,并对个体道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把教育的成果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个体道德的稳定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我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强调以家庭血缘关系为主体的人伦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起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道德原则,其伦理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天下的安定和谐。在这种传统文化里,产生了群体束缚着个体,个体只有融化于群体之中,只有绝对服从群体的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传统文化里产生的这种群体本位的思想认识,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忽视个人的独立性,压抑个性的缺陷。反思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社会轻个人,片面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效的倾向,不能说没有这种文化积淀因素的影响。

2.社会历史的惯性

建国初期,为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结束以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没有完全摆脱以前的教育模式的影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途径

1.调整内容,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思政教育的内容取材于生活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思政教育的内容取材于生活,用经过生活锤炼的、先进的教育内容来开展教育,有利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性质上、方向上是合理的、正确的。其次,思政教育的内容取材于生活,它能保证所要传授的思想品德规范是富有生命力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最后,思政教育的内容取材于生活,能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在生活中发现和挖掘亮点和问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调整学生的德育内容,更要突出“生活性”,关注并指导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从不同方面加强对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引导。

2.把握过程,通过生活体验生成良好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还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仅靠抽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知识的学习或模式化、机械化的行为训练,还必须由受教育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生成。如果离开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只能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了”。所以,我们作为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把握住学生的德育过程,实现德育过程的生活化。在整个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加强德育过程的开放性,增强教育的灵活性,注重德育教育的整体性。

思政教育生活化是一项理论性、现实性都比较强的新课题。虽已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对这一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尚未深入展开。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仅仅是个开始,在初步勾勒大学生生活化德育范式的进程中,也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但我坚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只要贴近大学生、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就能取得实效,绽开灿烂之花。

参考文献

1 陈 忠.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与马克思“全面生活理论”之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2005(6)

2 夏甄陶.论以人为本[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 肖 芳.论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J].求索,2004(3)

4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