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AdS/QCD理论及其在强子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量子色动力学的低能区,色禁闭效应使得跑动耦合常数变得很大,此时无法继续使用微扰方法。ads/qcd对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微扰理论,它分为硬墙和软墙两种模型,其中软墙模型最为常见。我们从作用量和Einstein-dilaton方程入手,对AdS/QCD软墙模型进行改进。改进的出发点是AdS空间是一种极大对称空间,由此考察方程的结构。经计算发现,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两组解,通过数据模拟,它们能与实验值很好地拟合在一起。
【关键词】 量子色动力学 AdS空间 AdS/QCD 软墙模型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量子场论乃至整个理论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与量子电动力学(QED)及电弱标准模型不同,它描述的是强相互作用,其对称群是SU(3)。QCD是一种局域规范理论,其对称性没有破缺,传递强相互作用的8种胶子没有质量。胶子和光子不同,它带有色荷,所以胶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量子色动力学的这些特征,导致了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夸克禁闭,二是渐近自由。夸克禁闭导致我们无法分离出单个的夸克和胶子,在能量远大于强相互作用能标时,渐近自由使得跑动耦合常数变得很小,可以用微扰QCD的方法来研究强相互作用过程。在低能区,色禁闭效应使得跑动耦合常数变得很大,此时无法继续使用微扰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比如格点QCD(LQCD)、QCD求和规则等。格点QCD理论是一种基本的场论非微扰方法,它是在格点化的有限时空区域中,通过数学变换,将路径积分转化为高维普通积分。QCD求和规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出现于1979年,由Shifman、Vainshtein和Zakharov(SVZ)三人首先引入。QCD求和规则主要用于强子物理唯象研究。利用QCD求和规则,可以得到一些更为精确的结果,所以它常被用于介子、胶球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理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在研究某些粒子的时候,这些理论与实验值之间有很大的差值。
‘t Hooft[1]、Maldacena[2]、Polyakov、Witten[3]等人发展了一种全息理论,将QCD中的强耦合和弦论中的弱耦合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常用的是一种“从下到上”的方法(bottom-to-up approach),其出发点是QCD的5维Lagrange量,由此建立5维的全息模型,找到强耦合系统的弱耦合对偶描述。这种方法被称为AdS/QCD理论。或称为反de Sitter/量子色动力学对偶理论。这种理论与AdS空间的性质有关。AdS空间,或称为反de Sitter空间,是一种负曲率空间。在爱因斯坦场方程中,与之相对应的宇宙学常数也是负的,而天文观测表明,在我们的宇宙中,宇宙学常数具有正值,所以反de Sitter空间并不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真实空间。但是在弦论中,反de Sitter空间具有很多具体应用。
通过与实验的对比发现,AdS/QCD理论是处理QCD强耦合问题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AdS/QCD理论可以分为硬墙和软墙两种模型。在硬墙模型[4](hard-wall model)中,把第5维进行人为径向截断,使共形对称性被打破,并且得到禁闭势。硬墙模型的优点在于,第5维能够与QCD能量尺度相关联,对一些物理过程能给出比较精确的描述。软墙模型(soft-wall model)则是对第5维进行软截断,这不同于硬墙模型人为的硬截断。软墙模型的截断是通过引入伸缩子(dilaton)项来实现的,dilaton项按照指数方式减小,使理论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Regge关系。Regge关系,指的是激发态量子数和粒子质量的平方之间的线性关系[5]。各硬墙模型一样,软墙模型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对基态的描述,就没有硬墙模型那样精确。
各种相关模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对5维空间中的第5维进行软截断的软墙模型,还需要很多改进。对于软墙模型的改进,一般思路是改进伸缩子、标量场真空期望值、整体空间(bulk space)作用量等,这些改进使得粒子谱的计算值越来越接近实验值[6]。
对AdS/QCD软墙模型的改进,我们提出另一个思路,就是研究其作用量和由它导出的Einstein-dilaton方程。具体步骤是,从一般作用量出发,可以导出3个方程,称为Einstein-dilaton方程,然后利用AdS空间是一种极大对称性空间的性质,进一步探索方程的解。这样得到的方程中还存在着不定参数。但利用物理过程中的更多对称性,以及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完全可以将其最后确定。
关于物理过程中的对称性,我们考虑的AdS空间是一种极大对称性空间。极大对称空间的具体含义是,对于d维空间,有d(d+1)/2种对称性,同时,AdS空间具有常数负曲率。
经计算发现,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两组解,这两组解的解析形式虽然复杂,但通过数据模拟,它们能与实验值很好地拟合在一起。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方程的未知数并非全部独立,所以这样得到的不是方程的唯一解,但很可能是最优解。这种探索为数据拟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理解方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G. 't Hooft. A Planar Diagram Theory for Strong Interactions. Nucl. Phys. B72, 461 (1974).
[2]J. M. Maldacena. The Large N Limit of Superconformal Field Theories and Supergravity. Adv. Theor. Math. Phys. 2: 231 (1998).
[3] E. Witten. Anti De Sitter Space And Holography . Adv. Theor. Math. Phys. 2, 253 (1998).
[4]J. Erlich, E. Katz. D. T. Son and M. A. Stephanov, QCD and a Holographic Model of Hadrons . Phys. Rev. Lett. 95:261602 (2005).
[5]A. Karch, E. Katz, D. T. Son and M. A. Stephanov, Linear Confinement and AdS/QCD. Phys. Rev. D74, 015005 (2006).
[6]B. Batell and T. Gherghetta, Dynamical Soft-Wall AdS/QCD. Phys. Rev. D78, 02600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