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红山玉器与龙凤神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红山玉器与龙凤神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山文化以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后而得名。这是一种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文化。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在辽宁牛河梁地区发现的祭坛和女神庙,使红山时期原始人类的宗教崇拜和部落生存形态得以揭晓;最近考古学家又在内蒙的赤峰地区发现了红山时期人类的居住遗址,揭示了红山时期原始人类的生活形态。特别是这一遗址发现的不少石雕人像和人面岩画,更使我们对红山时期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红山文化更以它的玉器而著称于史。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精致的玉器。这些玉器,以它绚丽的色彩和奇特的器型,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对于这些玉器的功能,却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们试图从这些玉器的器型着手,来讨论这些玉器和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间的联系。

龙的神话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一种抽象表现形式的龙,学者们一直试图研究它的起源,而红山文化玉龙的出土,不仅证实我国文明起源的多元化,也为我们探索龙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实证。

龙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云变说、闪电变说、蛇变说、牛变说、马变说、鲑变说、鱼变说、蜥蜴变说、海马变说等等,张明华先生认为[注释1],龙的起源是多元的。而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对龙形象的产生,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解释。

从红山文化玉龙的形象中,我们认为猪在龙的演变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十分有意思,“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就是说,龙是可以被豢养的,古时有专门以豢龙和御龙为职业的人。解读这段文字,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并没有龙,豢龙只能是一种神话传说;要么古时有龙,只不过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龙。

我们理解,古时有龙,只不过它是另一种动物,也就是猪。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可以证实这个近乎荒谬的结论,后来,它演变成龙的神话。

红山文化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它已经创造出各种形状奇特雕工精美的玉器,玉龙,就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玉雕作品。从这些玉雕龙中,我们不仅可以探索龙的起源及其演变的轨迹,或许,我们还可以由此叩开中华文明之源的大门。

红山文化的玉雕龙,如果按它们的形状一般可以分成三类,即“C”字龙(图1)、“”形龙(图2)和“弧”形龙。已经公开发表的红山文化玉雕龙其中多数是“”形龙,其次是“C”字龙,最少的是“弧”形龙。吉林大学的吕军[注释2]先生根据它们的头部特征把它们分成勾龙、鸟首龙和猪龙。我们认为,还是按它们的形状来分析这些龙形玉器比较容易被人理解。

1、“C”字龙。从红山文化的“C”字龙,可以证实早期神话中龙的形态。

已经发现的红山文化“C”字龙有四条,它们分别是:

(1)最最出名的红山文化玉雕龙就是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发现的一件“C”字龙(图1)。这件“C”字龙,由绿色岫岩玉圆雕而成,龙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有对称的一双圆鼻孔,双眼突起像梭子状。整个龙体卷曲成英文字母“C”字形,但龙体刚劲有力,龙的颈部长鬣弯曲上扬,使整个龙体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

(2)同样的“C”字龙,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乡黄谷屯也出土了一件,曾经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内蒙古文物精品展》上亮相。这件黄玉“C”字龙,玉质温润,玉的质地明显优于三星他拉的那件,但体形拉长,躯体明显偏粗,雕工略为逊色。

(3)曾经由北京瀚海拍卖行在1996年冬拍中拍出的一件“C”字龙,也堪称精品,是件无论是玉质还是雕工都十分精美,它的吻部特别上跷,与黄谷屯的那件相比,弧度更为舒畅。

(4)故宫所收藏的那条玉龙,其弯曲的弧度最大,也最细,颇像后世所用的帐钩。

仔细观察这些玉龙,发现它们的颈部长鬣有长有短,而以三星他拉玉龙最为精彩。另外,《玉典》上也曾出示过一件“C”字龙,台湾“养德堂”也曾发表过一件“C”字龙,此两件无论是玉质还是雕工都比不上前面的几件。

观赏这些“C”字龙,我们可以发现其头部具有猪首的明显特征,即“龙的吻部前伸,略略上翘,嘴紧闭,鼻端截平,有对称的一双圆鼻孔”。这种带有猪首特征的龙,只能说明龙是由猪的形象逐渐演变而来的。而红山文化出土的石耜、石刀、石磨盘和石磨棒等,以及已经发掘的房屋遗址和烧制陶器的陶窑遗址,说明红山文化的先民已经开始农耕时代的定居生活。1979年发现的祭坛遗址和1983年发现的女神庙遗址,以及2005年发现的居住遗址,都说明了红山先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有了长足的进步,祭神、祭祀等活动也使各种祭祀物品有了实际的需要,所以,玉雕“C”字龙的出现就是一件十分合乎情理的事情。

2、“”形龙一般被称之为玉猪龙,也有专家把它称为熊龙。

“”形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雕中最多的一种。以辽宁省建平县收集的一件最具代表性(图2)。这件玉猪龙为白色蛇纹叶岩,兽耳肥大,圆睛,面部阴刻圆形目,睛边有双圈扇形眼眶,鼻间有多道阴刻皱纹,吻部稍突,齿外露,口部刻有獠牙,嘴与尾相接。现在多数专家已经约定成俗地把它们称之为玉猪龙,另外一些专家也提出了熊龙一说,后者认为,从“”形龙的嘴部形状分析,似乎和熊的嘴部比较接近,更主要的是,如果“”形龙真的是熊龙,那么就和黄帝被称作“有熊氏”的传说暗合。

我们认为这些玉雕龙还是被称为玉猪龙较为恰当。把多件玉雕龙排列在一起,它们的头部雕刻虽然有些变化,但其整个外形基本一致,双耸大耳、圆规睛、鼻间有阴刻皱纹,吻部稍突,这些特征应该是和猪的形象最为接近。

我们知道,红山文化分布的地域,是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老哈河上游宜农宜牧的农牧交错地带,农耕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牧业的发展而相辅相成的。在红山文化时期,猪的猎杀和蓄养已经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在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曾经发现大量的猪骨;在兴隆沟遗址发现了15个野猪头和2个鹿头,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红山文化长达1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果从兴隆文化算起,其历史延续要数千年),红山先民在屠宰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现不同阶段的猪的胚胎,它们对于这种生命的蠕动和演变还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他们一定是怀着惊畏之情来观察这种变化并将其神化,然而在自己的思维和艺术创作中雕凿这些神灵之物,最终以自己的非凡想象力将其升华为龙!应该强调的是,考古发掘告诉我们,玉猪龙是挂在墓主人的胸前之物,象征着主人的某种权利。这样的墓主人很可能是部落的酋长兼巫师,他们执行着沟通天地、沟通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职能,而玉猪龙就是主人的通灵之物,死后也伴随着主人长眠于积石冢内。由此可见,玉猪龙的出现,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和宗教祭祀的需要。■

(未完待续)

注释:1、张明华,《从中国早期的玉龙试析龙的起源》,《文物》2000年总第203期;2、吕军,《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定》,北方文物2000年3月。

相关链接

去年5月9日,上百件红山文化玉器曾在北京艺术博物馆进行了为期8天的展出。展览分三大主题:“天工开物”包括打制猎具工具及石制农渔用具、磨制非佩饰器;“几何乐章”包括珥形佩饰、环璧形佩饰、符节信物及随身工具佩饰、管珠形佩饰;“生命礼赞”包括人形佩饰及非佩饰器、神兽异形佩饰、生肖动物佩饰、昆虫花草及特化型佩饰等。展出的玉器用料考究、做工精美、纹饰天然、造型繁多,可以说是一部红山文化玉器发展史。

今年4月9日,红山文化中广为人知的“猪龙”等一批红山文化玉器现身中国沈阳世界文化和遗产博览会,红山文化中的玉器以其圆润简约的风格,生动诠释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红山文化已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