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答成语题时容易产生的妄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答成语题时容易产生的妄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少高考阅卷归来的老师反映,成语使用错误类型中高考考查最多、考生答题错误率最多的是望文生义,即对成语因不解而妄解。一方面是错项中成语使用时的妄解,另一方面,考生对考题中的成语因为不解,也常常会妄解。经过一年的复习,考生对一些成语还不能准确理解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汉语中的成语为数不少,考生并不能够掌握所有的成语。有没有办法可以补救一下呢?

成语“妄解”是就成语字面义的不同情况而随意的猜解。这样的猜解五花八门,常见的有几种,当考生认识了这几种猜解,就可能避免类似的妄解,提高成语使用答题的成功率。下面我们结合2012年各地高考题来谈谈成语使用题中“不解而妄解”的几种情况:

1. 字面义是否等同于本义

成语妄解之一是误将字面义等同于本义。有的成语是多义的,有些字面义就是本义,是其义项中的一项。但不是所有的字面义都是本义,这类字面义因为不是成语的义项,所以不能使用。

例1:(2012年山东卷)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瓜田李下”的字面义就是在瓜田里和结满果子的树下逗留。这个成语出自古乐府《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今天人们只用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不使用它的字面义。但在句中被妄解为本义加以使用了。这类误将字面义等同本义的妄解比较普遍。

例2:(2007年安徽卷)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字面义是化好了妆上台演戏,这也是成语的本义,所以它在句子中的使用是恰当的。“粉墨登场”还是个多义成语,今多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也有不理解这个意思而用错的,如:

第49届NBA东西部全明星赛将于北京时间明晨7时在三藩市举行,届时球迷们熟悉的奥尼尔、邓肯等将粉墨登场。

句子中的“粉墨登场”是贬义的,而上下文是褒义的,这是不辨褒贬。

练习1:(2012年全国大纲卷)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成语使用错因分析:

2. 局部义能否当做整体义

成语妄解中还会误将局部义当做整体义。即只依据对成语中个别字词意思的理解,把局部的意思当做成语整体的意思。其实这种只解局部不解整体现象表明考生并不真正理解成语。

例3:(2012年山东卷)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但在句中只理解“巧舌”是舌头灵巧会说的意思,就以为这是成语“巧舌如簧”的意思,用来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因为“巧舌”是中性词,“巧舌如簧”是贬义词。

例4:(2012年广东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成语出自《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但在句中只看到“分明”两个字,是清楚、明白的意思,就把这个意思当做成语“泾渭分明”整体的意思了,造成成语使用的错误。句中可改为“一清二楚”。

练习2: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佩服蔡振华用人的眼光和胆量。

成语使用错因分析:

3. 个别字义有无其他义项

成语妄解时还会因不明个别字词多义造成。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其中个别字词往往是多义的,但在错项中常常被草率理解,有些考生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妄解了成语,造成答题错误。

例5:(2012年山东卷)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久假不归”中的“假”就是个多义词:一是假期,二是借用。考生如果不认真加以辨析,就可能误解。“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出自《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现在的意思是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但在句中“假”被理解为“假期”了,于是句中的成语也被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造成失误。

例6:(2012年江西卷)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不刊之论”中的“刊”有刊载或删除两个义项;“不刊之论”就是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其中的“刊”,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是删除的意思,所以2012年江西卷这个句子中“不刊之论”的理解是对的,它和句子的语境意也是吻合的。

练习3:(2012年安徽卷)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成语使用错因分析:

练习4:理解成语中多义的关键词,请你判断出下面成语中关键词意思的对错:

文不加点:“点”,标点( )删除( )

危言危行:“危”,正直( )危险( )

不足为训:“训”,教训( )准则( )

屡试不爽:“爽”,差错( )爽快( )

间不容发:“间”,间隔( )空隙( )

4. 字形相近可否以彼释此

成语妄解中有时是因字形相近而混用混解。汉语成语中有许多字形相近的成语,不仔细辨析,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以彼释此,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例7:(2012年全国大纲卷)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只一字之差,两者字形相近,一不小心,就会混用混解。“不孚众望”:“孚”是信服的意思,指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负”是辜负的意思,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句中显然是把“孚”当做“负”来解释,以彼释此,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练习5: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成语使用错因分析:

形近而义不同的成语还有很多,考生在备考中要仔细区别。再如:

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却不能打到马肚子。后比喻相隔太远,统治或影响的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参考答案:

练习1:“呼之欲出”,字面义是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成语出自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但人们只用来形容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或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在句中也误将字面义等同本义加以使用了。

练习2:这是《新安晚报》曾经登载的一则消息。“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也指坏人得意的样子。这个成语在句中被用错的原因就是只看到成语中“相庆”两字,造成了对整个成语的妄解,以为这个成语就是人们相互庆贺的意思了。

练习3:“侧目”也是个多义词,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敬畏;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但在“令人侧目”中的“侧目”只能当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愤恨的意思。但在句中被理解为敬畏的意思了,而“令人侧目”则是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的意思。

练习4:理解成语中多义的关键词,请你判断出下面成语中关键词意思的对错:

文不加点:“点”,标点(×) 删除(√)

危言危行:“危”,正直(√) 危险(×)

不足为训:“训”,教训(×) 准则(√)

屡试不爽:“爽”,差错(√) 爽快(×)

间不容发:“间”,间隔(×) 空隙(√)

练习5:“耸人听闻”与“骇人听闻”是一组形近而义不同的成语。“骇人听闻”:骇,惊吓。使人听了非常吃惊。“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在句中应该使用“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