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层学生公寓设计初探(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层学生公寓设计初探(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生公寓是高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校园的重要一部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体制的变化,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为了应对扩招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宿舍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前的阶段,尤其是高层学生公寓。文章以深圳大学南校区学生公寓为例,分析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公寓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层学生公寓 问题 解决方案

Abstract: the students apartment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college lif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Especially after the 1990 s,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 the expanding enrolment. In order to deal with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construction has also entered a stage before, especially top students apartment. Based on the south campus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tudents' apartment buildings, for exampl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partment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of,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it.

Keywords: top students apartment problem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体量巨大及立面造型的问题

由于用地紧张,本工程容积率较高,这决定了建筑采用更经济的高层学生公寓的形式,并与此同时产生的体量巨大的问题。 同时高层学生公寓相似单元空间多、重复量大、开间较小的特殊性对建筑立面造型限制较大,立面造型容易重复单一,流于简单化。如何处理建筑体量和立面造型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体量的处理

南区公寓建筑采用“围合式+板式”形态来对接相邻校园建筑。底层(1、2层2)架空空间开放,中层(3层-9层)三面围合,高层(9层以上)为“板式”对应周边建筑成为校区空间的延续,使本工程建筑从低到高呈现“开-合-开”多层次的空间形态,体量逐渐减小,有效的削弱建筑整体的体量, 避免了巨大体量的压迫感。同时适当围合以产生整个组群的领域感和从属感。

立面造型的处理

建筑的造型处理以及整体的立面肌理的处理上强调图底关系,采用方框这一简洁的几何元素,有序地拼贴成完整的立面构图,加强水平向的舒展并与层高的逻辑联系。利用单元重复的特点结合空中庭院使自身呈现独特的韵律,避免了重复的琐碎与单调。考虑建筑交付使用后,由于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建筑立面变化(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等),单元方框凹槽处采用深灰色金属穿孔网,遮蔽分体空调室外机安装位,很好的校正立面的差异统一了整体。同时,立面几何图形的肌理强化了建筑方向性,弱化体量感。立面的处理不仅在统一中避免了琐碎与单调,而且还弱化了建筑的体量感。

2.交通拥挤问题

实际情况显示来看校内住宿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对规律集中,在特定时段如上下课、饭后等常常出现人流集中拥挤的现象,同时由于高层学生公寓容纳学生数量大,拥挤现象更为严重。而高层学生公寓在空间组织形式上主要在于垂直方向的交通联系,垂直方向的交通联系主要依靠电梯和楼梯。所以如何处理好此关系尤为重要,本工程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处理:

1)入口组织

校园区总的来说是安全的,所以在总体布局上,不采用一般为了社区集中管理,而使用单一出入口的规划方法,通过围合庭院组织管理公寓区域内的人流。同时根据每层的单元公寓的数量均匀布置出入口,直接通向首层庭院,有利于减小集中时段垂直交通的压力和在首层大量的人流的快速分散。

2)电梯组织

从电梯停靠层的组织方面看,由于电梯停靠层数多,使用人员数量大,在高峰时段停靠几个楼层就已经满员,如果再每层靠势必对电梯提升速度造成影响,对电梯资源是一种浪费。所以本工程通过平面的处理,三层为一组,电梯每三层停靠一次整合了电梯资源。减少电梯厅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每个电梯厅的面积和层高,改善电梯厅的空间。

3)交通路径组织

由于三层为一组共用电梯,为避免高峰时学生涌向电梯厅而产生的拥堵,本工程充分利用单元组的设计:每个单元组的公共空间内均有室外楼梯通往上下相邻楼层,学生可以通过此楼梯或疏散楼梯到达电梯厅,路径方式自由多样不易重复,解决了高峰时段由于相同行走路径产生的人流集中的问题。(图1)

同时在在单元公寓、单元组的组合上倾向于高层作为研究生宿舍、底层作为本科生宿舍,即有更多公共空间的单元组布置在中层,较少公共空间的单元组布置在高层。因为:一理论上每单元的人数比本科生少一半,二是他们的作息时间比本科生自由,这样可以解决出行时间相同产生的人流集中的问题。

3.气候适应的问题

考虑到用紧张的问题,本工程采用“通廊式宿舍”这种较为经济的空间模式。“通廊式宿舍”是指由一条公共走道将各个独立的寝室串联起来。但是南方气候潮湿闷热,“通廊式宿舍”通风采光较差,不利于走廊卫生环境的保持与走廊亲和性的提高和使用。

本工程以三层为一单元组,在走廊两侧均匀设置了两层通高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内有楼梯联系相邻楼层,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相互贯通,形成采光和通风的通道,引入阳光、流动空气,改善小气候。同时也增加休息、交流平台的可能。通高公共空间的引入,在充分发挥内廊式布局紧凑、经济的特点同时,有效解决公寓的采光与通风,其有节奏的采光空间,使得走道成为充满趣味的空间。(图1、图2)

4.增加交往空间的问题

对于高层学生公寓,学生交往存在一定问题。首先,高层公寓规模大、户数多,不易形成合适规模的邻里交往空间;其次,高层公寓竖直方向的交通联系主要靠电梯和楼梯,但因为消防和经济的因素,其空间大多较为封闭狭小,不利于随意往。因此高层学生公寓适合交往的空间较少.

本工程主要是通过适当增加公共空间数量、对空间品质的提升、尺度的优化等各种方面的处理手段创造多样化的、丰富的交往空间。

1)增加交往空间数量

本工程通过取消部分房间,增加空中庭园形成为核心的交流空间。楼层中由空中庭园和单元公寓组的单元组通过线性走廊空间相互串联。三层为一单元组,每组空间均以二层通高的空中庭院为核心,围绕空中庭院的单元公寓共享此空间,为这些单元公寓内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交流之用,构成立体的交流空间模式。此空中庭园成为相临的单元公寓和走廊地延续,或私人、或公共、或独立、或共享,满足不同的交行为的需要。(图2)

2)优化空间品质,引发交往空间的生成

在学生宿舍中,出入口门厅、楼梯口、走廊等的场所往往是充满的笑声的地方,是学生社交的重要场所。如何优化这些空间,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空间进行交往活动,是增加高层学生公寓社交空间的解决方法之一。本工程主要对如下部分进行重点设计:

电梯厅部分

如前文对电梯组织优化的处理,扩大了每个电梯厅的空间,加强其采光和通风,优化了电梯厅的空间品质增加其舒适性,更利于学生们在等候电梯时随意性的交往。

走廊部分

美国心理学家Baum和Valins曾对长廊式公寓和单元式公寓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走廊式中的学生对不认识的人反应敏感,有躲避的倾向,是消极的,而单元式中的学生却愿意交谈,不躲避,是积极的。[1]分析其原因有两点:一是高密度的环境会削弱空间的归属感,使集体感及亲切感降低,使人有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二是交往行为有具有邻近性。所以如前文所述,本工程首先解决走廊的采光通风问题优化其空间品质,使走道空间更舒适,能吸引人的逗留与利用。其次,加扩大了走廊的宽度并在走廊的每个单元组之设置隔断,使走廊分为若干段空间,与每一单元相对应,类似于“单元式宿舍”的公共空间,大大加强了其归属感,利于单元组内邻近单元公寓学生使用,成为其相互交流对特有场所。

3)多样化灵活的的交往空间

真正关怀人的建筑不能漠视人们的交往需要,要把交往的概念融入高校学生宿舍设计中,而且公共交往空间应是多层次的。[2]社会生活改善,学生的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化,这样也要求学生公寓但公共除了多层次还要有多样性、多元化。

本工程空中庭园、走廊等交往空间尺度相对较小,在建筑内部用于建筑内部学生的交往使用,属于内向型的交往空间。南区公寓八层局部有屋顶花园,尺度较空中庭园、走廊大属中等。屋顶花园不仅是晾晒的空间,通过景观处理,同时能创造出动静皆宜的谈话、休憩、交往的理想场所。

除了内向型这一层次的交往空间,还需要建筑与外部这一层次,的外向型的交往空间。外向型的交往空间要求空间更有灵活性、能满足更多不同交往活动的需要。所以本工程对学生公寓的首层和二层架空的处理。

首层架空以休息绿地为主,辅助配有学生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用房,架空首层与围合庭院相互衔接、渗透,成为校园公共空间系统的一部分。二层为同为架空平台,布置开放式学生活动交流空间。平台将学生公寓与天桥系统相接形成校园平台系统的一部分,学生可通过天桥平台直达学校各部分,使二层架空平台的利用更便捷、灵活、多元化。

本工程从建筑内部到外部,从满足几人使用的小尺度交往空间到能满足多人使用的大尺度开放公共空间,为学生创造了多样的宜人的公共空间,为学生的交往创造可能与机会,引导学生利用公共空间进行多元的交往活动。

结语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有很大影响。在高校扩大招生,加速学生公寓建设的今天,如何在满足学生公寓“量”的基础上,促进“质”的提高;如何在满足提高生活需求的同时,创造提供适宜多元的交往环境;如何在“经济性”、“舒适性”、“公共性”三者之间的矛盾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是当今高校宿舍建筑设计共同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周逸湖,宋泽方.高校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326- 327

魏薇,刘阳. 高校学生宿舍交往空间设计探析[A].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8,16(4):94-9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