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候泉集萃(七)西刀·蔺·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候泉集萃(七)西刀·蔺·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刀

战国时期赵铸币。是品“西刀”(图1),有人称之为“西化”“西人”,为小型尖首刀,通长12.3厘米,重4.6克。其形制瘦小,刀首倾斜角度甚大,近陡坡状;刀刃处微内敛,刀背由微弧渐为平直,四周有细边廓;刀柄正面有两条细竖筋,背面只有一条,刀环呈椭圆形,出土时已破损。从其形制上看已完全脱离早期尖首刀之特征,应是同类别种。与“西刀”相同者尚有“西”四字刀,有释其为“西禺之刀”或“西魏之刀”者,由于其字迹漫漶,奇诡难辨,尚待考证。对于这种刀面文上的“西”字,有可能为铸币地名,其地望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有人把这种刀币与赵铸平首尖足布中的“西都”联系在一起,认为 “西都”和“西刀”币文中的西字风格相近;“西都”在今山西孝义一带,离赵国边城蔺地不远,蔺地曾铸行过刀币,“西刀”有可能为西都所铸。近又有学者认为:西字应释为“卤”,为卤地所铸之刀,卤即汉之卤城,因产盐而名之,《汉书・地理志》隶代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百里之处。过去由于“西刀”形制奇特,出土情况不详,给判定其铸地带来一定困难。

近年来在陕西神木马镇、栏杆堡和府谷后河川、浪湾等地先后出土过这种小型尖首刀,且数量达百枚之多。其中大部分文字无法看清或无文,品相完好、文字清晰的“西刀”和“西”四字刀所占比例极小。与之同时出土的尚有部分“蔺”字小直刀,这就给研究“西刀”的铸行地提供了实物依据。

春秋战国时期,陕北一带曾是狄族的活动范围,陕、晋、蒙交界处是狄之所属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战国中期,赵武灵王为了强兵富国,用法令改变习俗,实行“胡服骑射”之策,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开疆拓地。后来赵国伐灭中山,攻破林胡、楼烦,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林胡、楼烦原为游牧民族,精骑射,赵筑长城以为防御,其活动区域内出土的这种形制奇特的小尖首刀,似应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有可能是赵武灵王收服林胡、楼烦后,赵国为适应当地情况而铸行的货币。“西刀”是先秦货币多样化的一种体现,目前存世稀少,品相完好、文字清晰的更为难得,是先秦货币珍稀品种之一。

是品西刀级别为二级下,目前市场参考价1.5万元。

战国时期赵铸币,流通于三晋两周地区。赵在当时是战国七雄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货币形制也比较复杂,其种类较多,且富于变化;综观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境内所流通行用的货币形态大体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刀币、圜钱几大类别。在赵铸币中,地名为“蔺”字的货币,就有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直刀、圜钱5种,这说明蔺地当时的社会经济和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蔺,古邑名,春秋时晋地,战国时为赵国边城,其地望在吕梁山西侧,属黄河支流三川河流域。汉在此置蔺县(今山西离石市西柳林境内)隶西河郡。战国时蔺地是秦东进攻赵必争的战略要地之一,曾屡遭强秦之攻击,甚至一度被秦占领,但大部分时间仍属赵所有,足见战国时邻近国家的城池疆域时彼时此。

《史记・赵世家》载:赵成侯“二十四年(前351年),秦攻我蔺”。赵肃侯“二十二年(前328年),张仪相秦。赵疵与秦战,败,秦杀疵河西,取我蔺、离石”。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年),秦拔我蔺,虏将军赵庄”。从这些史料记载中得知,秦、赵曾在蔺地进行过多次战争,蔺地最后入秦的时间大致是在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当时秦将白起率军先是攻取了赵国的蔺、祁两城,次年又夺取了与蔺地相邻的离石,对此《史记・周本纪》中有明确记述: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蔺”字圜钱为赵国铸币,是在魏、秦货币制度影响下产生的铸币。其圆形圆孔,背平素,面文仅纪地名,没有货币单位;其文字和形制具有三晋风格,币文位置有左、右之分别,以“蔺”字在左者更为稀少。是品“蔺”字圜钱(图2)为左蔺,直径3.75厘米,重9.9克,其钱面有隐起之外廓,文字饱满洒脱,形制规范,锈色品相绝佳,级别为二级中,是不可多得的先秦货币珍稀品之一,目前市场参考价2.5万元。

战国时期秦铸币。前350年,秦孝公“以鞅为大良造”,总揽军政大权,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次首先是把秦国都从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交通便利的咸阳,以利于进一步向东发展;并开始推行县制,“集小乡、邑,聚为县”,建立起完整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开阡陌封疆”,彻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制定新的赋税制度;统一度量衡,“平斗桶、权衡、丈尺”,以方便交换与税收;禁诗书与游宦之说,以李悝《法经》为本,制定《秦律》,以法治国。秦国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新法的推行实施,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卫鞅也因功著于秦,得到於、商之地15邑封地,号为商君,后人称为商鞅。商鞅变法是强秦以后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根本。

是品“半”圜钱(图3),直径2.85厘米,重7.4克。其早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一带,战国时这里为秦都雍城所在地。关于“半”钱的铸行年代,与“一珠重一两”系列圜钱一样,有不同看法。有认为是秦献公七年(前378年)“初行为市”时之产物;有认为是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时所铸;目前大多倾向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时所铸行。因为这时秦国已经历了10年新法推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商品交换的发展要求货币与之相适应,故商鞅参照魏国先进的货币制度,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铸行了“一珠”和“半”这两种圜钱。其中“一珠重一两”圜钱中的“珠”字,从“王”从“朱”,即圜的意思,与从“金”从“朱”的“铢”字含义不同;“半即为“一珠(圜)”之半,有可能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主辅币关系。由于秦国铸行圜钱的时间很短,从始铸到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铸行“半两”钱前后不过十几年时间。因而“半”圜钱目前存世极少,是秦铸币之翘楚,为先秦货币珍稀品之一。是品半圜级别为二级中,目前市场参考价3.5万元。

责编水清